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条悬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和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方法以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制作皮质酮肾阳虚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肾俞、关元,每次每穴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T、ACTH、T3、T4、TSH的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垂体ACTH、TSH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灸治疗组血清CORT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CTH、T4、TSH和垂体ACTH、TSH m RNA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3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艾灸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条悬灸肾俞、关元通过降低血清TSH的含量,下调垂体TSH m RNA的表达和升高血清ACTH、T3、T4的含量,上调垂体ACTH m RNA的表达对肾阳虚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条悬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和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方法:以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制作皮质酮肾阳虚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各8只,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肾俞、关元,每次每穴20min,每日一次,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T、ACTH、T_3、T_4、TSH的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垂体ACTH、TSH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灸治疗组血清CORT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CTH、T4、TSH和垂体ACTH、TSHmRNA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_3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艾灸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条悬灸肾俞、关元对肾阳虚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对应激性胃溃疡(SGU)大鼠血清及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SGU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7只。采用束缚-浸水应激法制备SGU模型。艾灸治疗组灸"中脘"穴、双侧"足三里"穴,每次20min,1次/d,共5d;西药治疗组选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按0.2mg·kg-1·d-1灌胃给药,共5d。用Guth法测定胃黏膜损伤程度,HE染色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下丘脑中CRH,血清、垂体中ACTH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HE染色示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血清及下丘脑CRH、血清及垂体ACTH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灸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降低(P0.01,P0.05),光镜下胃黏膜病变程度减轻,血清及下丘脑CRH、血清及垂体ACTH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艾灸可有效逆转SGU引发的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及脑组织中CRH、ACTH的含量,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结合"子午流注"思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节律分析方法,探讨择时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昼夜节律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进行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接受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每穴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足容积测定。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含量。Halbeg余弦法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HPAA各指标保持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HPAA各指标存在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升高(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CORT和CRF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RA大鼠HPAA各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大鼠HPAA各指标节律,达到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固本膏方对肾阳虚哮喘模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益肾固本膏方改善肾阳虚哮喘患者肾阳虚状态的具体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肾阳虚哮喘模型组、益肾固本膏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Al(OH)3及吸入卵蛋白制备肾阳虚哮喘大鼠模型。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及其体质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ACTH、CORT的含量。结果肾阳虚哮喘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 0.05)。益肾固本膏方各剂量组ACTH及CORT含量均比肾阳虚哮喘模型组显著升高(P 0.01)。结论肾阳虚哮喘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低下,益肾固本膏方能拮抗肾阳虚哮喘HPA功能之低下,有效改善哮喘患者"肾虚"的病理状态,增加内源性皮质酮含量,减少其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对阳虚模型大鼠进行灵龟八法开穴灸治疗,观察其对阳虚模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照每只3mg/100g·d的标准进行大腿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注射液(AHP),连续一周,建立阳虚大鼠动物模型,比较运用灵龟八法开穴灸与穴位(足三里、肾俞)温和灸对模型大鼠血清IgM、IgA、IgG水平的影响。结果本次5组实验大鼠血清采集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IgA、IgM、IgG水平数值:足三里、肾俞温和灸组(B组)、灵龟八法开穴灸组(C组)、灵龟八法开穴灸结合足三里、肾俞温和灸组(D组)均能提高其血清IgA、IgM、IgG水平。在阳虚大鼠通过ELISA法检测IgA、IgM、IgG水平数值方面,灵龟八法开穴灸结合足三里、肾俞温和灸组(D组)比前两组(B组、C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灵龟八法开穴灸结合足三里、肾俞温和灸组能提高阳虚证模型大鼠血清IgA、IgM、IgG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灸、中药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健康清洁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艾灸组、中药组、艾灸加中药组。后4组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在造模过程中,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艾灸(艾条温和灸"足三里""肾俞""关元")、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当归、丹参水煎液灌胃)、艾灸加中药治疗。治疗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含量及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和血清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减少(P<0.05)。②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和血清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艾灸、中药可通过减少肝细胞线粒体DNA、血清IL-6含量,提高血清IL-2含量,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52-854
目的:验证阳陵泉穴对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增效作用,探讨少阳对骨之作用机制。方法:佐剂性关节炎大鼠40只,按治疗用穴不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太溪、肾俞、足三里组。各组造模后第7天,每日行小艾条温和灸,每组各穴单侧灸治5 min,每日1次,左右交替进行,6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2)RT-PCR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艾灸阳陵泉、肾俞、足三里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及滑膜组织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肾俞、足三里组和太溪、肾俞、足三里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对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明确抗炎增效作用,提示少阳与骨存在密切生理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机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大鼠止痛效应的差异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3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模型组、预先灸组、即刻灸组和预先即刻灸组,每组9只。采用(0±1)℃冰水浸泡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干预10 d建立寒湿凝滞证,再于第11 d注射缩宫素后制备成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模型。艾灸干预的3组均取神阙和关元,每穴均灸10 min,均每日1次。预先灸组于造模期间第8 d开始接受温和灸,连续3 d;即刻灸组于第11 d注射缩宫素后即接受温和灸1次;预先即刻灸组于第8 d至第11 d注射缩宫素后均接受温和灸,连续4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PGF_(2α)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PGE2和AVP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PGF_(2α)、AVP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PGE_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先灸组、即刻灸组及预先即刻灸大鼠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减少,扭体总分降低(均P0.01);3个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PGF_(2α)、AVP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PG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预先灸组比较,即刻灸组和预先即刻灸大鼠扭体次数减少,扭体总分降低(均P0.01),预先即刻灸大鼠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即刻灸组和预先即刻灸大鼠子宫组织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PG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即刻灸组比较,预先即刻灸组大鼠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减少(均P0.05),扭体总分降低(P0.01);预先即刻灸组大鼠子宫组织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明显降低(均P0.01),PGE_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时机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大鼠均有明显的止痛效果,其中以预先即刻灸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GF_(2α)、PGE_2和AVP异常水平,有效地抑制痛经大鼠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进而改善子宫局部缺血、缺氧状态而起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对老年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延缓衰老作用的基因调控途径。方法: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温针灸组、温和灸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8只,另取SD青年大鼠8只作为青年组。温针灸组、温和灸组及电针组取"肾俞""关元"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药物组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注射液(7mg·kg~(-1)·3d~(-1))。各组均治疗8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KISS-1、G蛋白耦联受体(GPR)54、RF酰胺相关肽-3(RFRP-3)、GPR147和睾丸中GnRH-R、GPR54、GPR147mRNA的表达。结果:老年组大鼠血清T、GnRH含量,下丘脑中KISS-1、GPR54、RFRP-3、GPR147mRNA表达及睾丸组织中GnRH-R、GPR54mRNA表达低于青年组(P0.05),睾丸组织GPR147mRNA表达量高于青年组(P0.05)。与老年组比较,温针灸组、温和灸组、电针组、药物组血清T含量升高(P0.05),温针灸组、温和灸组、电针组血清GnRH含量,下丘脑KISS-1、GPR54、RFRP-3、GPR147 mRNA表达升高(P0.05),睾丸组织GnRH-R、GPR54mRNA表达量升高,GPR147mRNA表达量降低(P0.05)。温针灸组、温和灸组、电针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药物组(除血清T含量外,P0.05)。结论:温针灸、温和灸和电针均能显著提高老年大鼠血清T水平,温针灸、温和灸、电针与丙酸睾酮补充疗法对于血清T水平的提高程度接近,但药物并不能明显激活GnRH合成分泌通路,故温针灸、温和灸和电针更适合在临床中作为长期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型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从温度角度探讨隔花椒饼灸对温热效应的影响意义。方法:用随机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模型大鼠肾俞、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变化,并比较在同一穴位两种不同隔物灸法下穴位局部温度变化差异;同一种灸法下两个穴位间局部温度变化差异。观察3个疗程后4组大鼠的右足跖围。结果:隔花椒饼灸组的肾俞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最大幅值及升温幅度均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无论隔花椒饼灸组还是隔附子饼灸组肾俞穴位局部温度基础值和施灸后终末温度均显著高于足三里(P<0.05);隔花椒饼灸的抗炎效应强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穴位局部温热效应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组;同一灸法不同穴位的温热效应不同;温热效应与抗炎效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艾灸调整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加注射RU28362组,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实验性RA病理模型,以GR激动剂RU28362腹腔注射作为干预研究手段,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检测大鼠足容积,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CRH、ACTH、GC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艾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加注射RU28362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RH、GC含量显著增高(P〈0.01),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血浆CRH、G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ACT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艾灸加注射RU28362组血浆CRH、ACTH、G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的HPAA功能紊乱有良性调整作用;海马GR在艾灸调整实验性RA大鼠HPAA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升白作用。方法采用羊肠线对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肿瘤患者气海、关元、足三里(双)、肾俞(双)、脾俞(双)、膈俞(双)穴行穴位埋线治疗,并配合雷火灸对颈7椎至胸12椎施行灸疗。结果治疗组(穴位埋线合雷火灸组)与对照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治疗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放化疗肿瘤患者有明显升白细胞作用,且作用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艾灸治疗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海马中枢的功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组,用弗氏完全佐剂制造实验性RA病理模型,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褪黑激素受体1B(MEL1B)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GR表达有增高趋势(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EL1B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艾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海马中枢有良性调整作用,海马GR、MEL1B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抗炎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不同方法干预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四周递增游泳训练,建立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采用“逆针”在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将大鼠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大鼠。在第4周末进行大鼠力竭游泳,观察大鼠血红蛋白、血乳酸、尿素氮、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肌酸激酶、血乳酸水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温针灸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均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其中温针灸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针灸治疗组,对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大鼠海马注射A131-42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针灸治疗组大鼠采用针刺加艾灸百会穴和肾俞穴进行治疗,其余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β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针灸治疗组A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假手术组与针灸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AD大鼠百会与肾俞穴可降低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对老年人抗衰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上午治疗组(8:0011:00),下午治疗组(14:0011:00),下午治疗组(14:0017:00),每组各30例,两组取穴及操作方法均相同。每治疗五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观察两组在治疗四个疗程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变化幅度大小是否有差别。结果:上午治疗组以及下午治疗组经过治疗后SOD以及T细胞亚群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但是改善的程度有显著差别,上午治疗组改善程度较下午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01),治疗后两组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午治疗组好于下午治疗组(P<0.05)。结论:无论上午还是下午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对老年人均有较好的抗衰老效果,但是上午进行温针灸抗衰老治疗效果比下午温针灸效果更好,这一结果值得临床医师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粒灸治疗肾阳亏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米粒灸组46例和汤药组48例。米粒灸组取穴分为两组,一组为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另一组为脾俞、肾俞、命门、大肠俞,两组交替取穴,每穴灸5~7壮,隔1~2日1次,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汤药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汤剂,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米粒灸组的总有效率为87.0%,汤药组的总有效率为62.5%。米粒灸组的疗效优于汤药对照组(P0.05)。结论:米粒灸治疗肾阳亏虚型泄泻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汤剂,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灸不同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影响差异。[方法]建立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艾灸1组(中脘)、艾灸2组(中脘配阴陵泉)、艾灸3组(中脘配丰隆)、艾灸4组(中脘配丰隆与阴陵泉),87,/组。造模成功后,各艾灸组分别按每穴每日5min艾灸14d。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LDL—C均升高,HDL—C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穴位艾灸组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P〈0.05)。在降低TG、TC、LDL-C以及升高HDL-C方面艾灸4组优于艾灸2组和艾灸3组,且都优于艾灸1组(P〈0.05)。[结论]不同穴位艾灸对高脂血症大鼠均具有普遍性调节效应,三穴配穴治疗优于两穴及单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钟罩灸防治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40例病人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钟罩灸)20例和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20例。结果:放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15天观察组白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钟罩灸(神阙、关元、双足三里穴)能有效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能减少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