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维生素及幽门螺旋菌与胃癌发生的研究现状朱正秋综述张德中萧树东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8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男性占第7位,女性占第8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环境因素比遗传因素更重...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高,与其反复发作的喘息以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学已注意到维生素A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从临床角度探索维生素A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由基与人体大肠癌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分别了大肠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脂质过化物丙二醛的含量,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维生素E的含量。同时采用患者正常粘膜为对照测定上述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外周血血清脂溶性维生素A、D、E的含量,研究脂溶性维生素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10例为病例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健康体检儿童30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儿童外周血血清脂溶性维生素A、D、E的含量。结果 病例组血清脂溶性维生素A和D含量的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脂脂溶性生素A缺乏的例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例组脂溶性维生素D缺乏的例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例组脂溶性维生素D不足的例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间脂溶性维生素E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有关,脂溶性维生素E的缺乏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虽然在发达国家维生素缺乏已不多见,但某些维生素的摄入不足仍与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目的:对临床重要维生素的生物学作用。食物来源,缺乏综合征,潜在毒性作用及其与慢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近年来大肠癌发病变化趋势。方法:检索出近5年的40篇大肠癌医学论文,对其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大肠癌当前发病特点。结果:1.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趋势。2.老年患者比例增加,发病年龄趋向老年化。3.发病部位由直肠向结肠迁移。4.多发原发性大肠癌病例增多。结论:认识和掌握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减少医源性和自身性延误,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叶酸、维生素B12、B6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mtive diseases)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神经疾病。虽然这类疾病的病变部位及病因各不相同.但神经细胞退行性病变neurode generation)是它们的共同点。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都发现叶酸、维生素B12、B6缺乏,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系,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中风、帕金森病等。叶酸、维生素B12、B6是Hcy在体内代谢的重要辅酶,对叶酸、维生素B12、B6和Hcy在神经系统生理活动中作用的了解将有助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缺乏引起婴儿出血症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维生素K缺乏与婴儿出血症的关系,方法:静注维生素K110mg/次/d静脉推注,连用3d.每隔24小时作一次临床表现和PT、TF、KPTF评估。结果:治疗后平均3d出血停止,PT、TT、KPIT恢复正常。结论:婴儿出血症与维生素K缺乏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婴儿对维生素K摄入量少,体内生成少;易发生颅内出血而死亡;用维生素K1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肥胖与维生素D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肥胖儿童体内维生素D水平减低,可能与肥胖者活动减少、接受日晒时间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大量维生素D存储于脂肪中导致其生物利用率减低及肝脏维生素D的25-羟化减少有关。减少体脂水平可能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具体作用机制不明。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降低体脂含量从而改善肥胖患儿的预后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儿童肥胖与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在抗感染、抑制炎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免疫调节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所致的免疫失衡可能是脓毒症发生的潜在原因.文内介绍维生素D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及维生素D营养状态异常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在西欧、北美、澳洲多见,而亚洲、美国、南美较少见。但最近日本此病的发生正在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1世纪初将超过现在正在减少的胃癌,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看,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其中与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关系最为密切。但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和食物纤维与大肠癌的发生没有相关性。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脂肪的种类、纤维的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另外,从绿色、黄色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发生呈负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来看,在建议食用这些食物的同时,还应分析其有效成分。预防大肠癌的方法大致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β-caten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和survivin在正常黏膜、非瘤性息肉、腺瘤和大肠癌等4组不同大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β-cateninmRNA和蛋白以及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均有异常表达,β-cateninmRNA阳性强度高表达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正相关,β-catenin蛋白的异位表达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正相关。结论β-catenin和survivin在腺瘤和大肠癌均有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是一类甾体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构建和维持骨质的硬度等。近年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凋亡以及对某些癌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因此,测定血清维生素D浓度可能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判断有帮助。然而,除了乳腺癌外,血清维生素D与肿瘤的关系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研究结果很不一致,因此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探讨。该文就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C、E水平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C、E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维生素C、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微血管并发症组低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血清维生素C、E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永成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5,11(7):615-616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对人类危害严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肠癌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广泛探索,但迄今病因未明,而发病率和病死率却逐年上升,治愈率提高不大。因此,对其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深入研究、做好阻断病因措施的一级预防具有深远意义。现对大肠癌的流行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组织内存在维生素D受体且维生素D在体内可发挥多方面活性,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且发病率在持续的增加.目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衡量全球健康状况的理想指标,而对其缺乏如何进行干预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维生素D似乎与宿主对呼吸道感染的反应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低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风险相关,并且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哮喘病人症状的反复和患病率增加.有研究表明儿童哮喘的发生、胎儿肺功能的发育、免疫功能的成熟与孕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有关联.维生素D不足似乎也参与儿童特应性疾病及食物过敏的发生.维生素D在这些疾病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且有可能在预防和治疗策略上成为一种新方法、新途径.该文就目前已发表的关于维生素D与哮喘、过敏、呼吸道感染之间关系为主要线索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子痫前期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类,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四大病因之一.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孕期母儿健康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与子痫前期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主要与在氧化应激、免疫、血压调节及表观遗传学等有关.维生素D补充可降低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降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今后需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维...  相似文献   

18.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抗氧化剂摄入减少或血浆中抗氧化剂水平降低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危险性增加有关。这可能由于体内的氧化应力增加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观察高血压病人单独服用利尿剂降压与利尿剂联用维生素 (Vit) C、E治疗前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内皮素 - 1(ET- 1)、一氧化氮 (NO)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的变化 ,并观察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直径的变化率 (FMD% ) ,旨在探讨增加抗氧化维生素摄入对高血压病人体内内皮活性物质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9.
<正>维生素 D在人体内主要作为一种类固醇激素参与钙、磷代谢调节,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在机体生长、骨骼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呼吸道感染、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1-4]。近期研究者还发现,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也广泛存在于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性腺器官中,提示维生素D可能通过VDR影响性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_3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静  高志红 《医学综述》2008,14(14):2192-2194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正在研究中,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除传统的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外,还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减少细胞因子介导的β细胞凋亡途径,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