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伴和不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伴和不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根据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的评分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伴攻击行为组)和对照组(不伴攻击行为组),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逻辑记忆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在逻辑记忆[(9.45±3.67)分vs(12.58±4.71)分]、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19.78±5.21)分vs(25.21±4.37)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总应答数[(119.53±5.65)次vs(105.68±5.79)次]、准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42.23±20.29)次vs(25.15±21.48)次]、完成分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在总智商[(92.46±15.35)vs(94.12±14.68)]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不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分裂质个体123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69例。研究组实施为期12周的CBT,对照组仅作长期随访,并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8、12周、6个月及1年时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随访评估。结果CBT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CBT后RBANS总评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等各因子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干预后12周、6个月及1年时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12周、6个月和1年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认知功能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损害,在1年随访时最明显,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分裂质个体言语功能,提高其注意力及视觉广度,增强即刻记忆、延时记忆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经过抗癫痫治疗后认知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癫痫并定期检查的患儿8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各种类型的癫痫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8个月分别进行智力行为测试并且进行比较。结果:癫痫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18个月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与18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算术、领悟、分类等在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与治疗18个月时行为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癫痫患儿经过合理、长期的治疗,部分认知行为功能可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伴和不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根据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的评分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伴攻击行为组)和对照组(不伴攻击行为组),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逻辑记忆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在逻辑记忆[(9.45±3.67)分vs(12.58±4.71)分]、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19.78±5.21)分vs(25.21±4.37)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总应答数[(119.53±5.65)次vs(105.68±5.79)次]、准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42.23±20.29)次vs(25.15±21.48)次]、完成分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在总智商[(92.46±15.35)vs(94.12±14.68)]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不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认知功能与临床常见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和数字广度测验(DS)对7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定。结果:相关分析发现:BD、DS、FOM、RVR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P〈0.05);FOM、RVR、BD、DS与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RVR和BD与不同药物治疗(非典型  相似文献   

6.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已成为精神科临床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作者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用药或未用药情况下的认知功能进行了观察。本研究采用几种常用的神经心理测验工具,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估,以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科室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住院老年患者40例,依据入院顺序间隔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术前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术后24 h、48 h采用MMSE量表和CDT量表,对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分。从神经心理学角度对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MMSE量表和CDT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功能障碍,干预组术后未发生。结论术前给予患者相应的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记忆力、语言、定向力、视空间结构及执行功能方面的衰退,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二者结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将焦虑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组、药物组、结合治疗组,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3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药物组和结合治疗组.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和二者结合治疗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二者结合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3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气质特征及心理治疗.方法 采用Carey儿童气质量表系列中8~1 2岁儿童气质问卷对68例8~12岁的ADHD患儿进行测查.其中38例ADHD患儿进行了认知行为综合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气质问卷、教字划销测验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ADHD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和常模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DHD组儿童的气质维度明显增高的因子有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转移、反应阈.38例进行认知行为综合训练的ADHD患儿,治疗后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持久性四个气质维度的得分明显下降,数字划销测验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根据患儿的气质特征,制订个性化的家庭认知综合训练方案,对ADHD患儿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C2)筛选行为问题儿童,并按同性别、同年龄设立对照组;用津医精神运动功能测验(JP B)测量儿童精神运动能.结果①问题组和对照组在选择反应时、 数字符号、连接数字3项分测验和JPB总分上,在数字符号异常率和JPB影响率上差异显著; 混合问题组与单一问题组在JPB异常率上有显著差异.②CBCL总分与JPB总分、选择反应时、 数字符号、连接数字的T分有显著负相关.③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孕期不良因素 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JPB的影响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较差,有轻微脑损伤的可能;母孕期不良因素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的 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学习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同伴关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2364名学龄儿童进行行为测评;采用同伴提名法对儿童的同伴关系进行调查。结果 1.学习障碍男孩的分裂样、强迫性、多动、违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学习障碍女孩的多动与违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2.学习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存在统计学差异,学习障碍男生、女生中受欢迎儿童的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被拒绝儿童的比率则都显著高于对照组。3.有行为问题儿童与无行为问题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存在统计学差异,有行为问题组儿童的受欢迎比率(13.2%)明显低于无行为问题组(22.9%),而有行为问题组儿童的被拒绝比率(22.9%)则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16.1%)。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同伴关系不良。学习障碍、行为问题、同伴关系不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史福美 《当代医学》2021,27(9):18-21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联合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计算与定向、注意与集中及总分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立哌唑联合行为疗法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评分,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表中文版(FES-CV)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8名6~11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而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为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为了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且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筛查10~11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社会技能训练,结合父母心理干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除多动因子外干预组CBCL总分及其余因子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0.78±9.75)分vs(26.70±7.89)分、(3.59±2.11)分vs(3.74±2.50)分、(2.37±2.40)分vs(2.00±1.83)分、(2.22±1.65)分vs(2.74±2.00)分、(6.54±3.51)分vs(6.46±3.45)分、(1.73±1.34)分vs(1.66±1.72)分,P>0.05)];而对照组和与正常组比较只有体诉和违纪因子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EMBU部分因子分值显著改善(P<0.05,0.01)。结论采用儿童与父母相结合的集体心理干预对儿童行为问题效果较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认知功能的行为学评估在相关疾病模型的生理机制研究、药物干预评估等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在众多的行为学实验中,评估学习记忆功能的实验最为常见。本文就近年来动物模型中常用的认知行为学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评价内容、各个行为学实验的优势及局限性做简要介绍,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模型的行为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子女的部分认知功能.方法 采用智力测验、逻辑记忆测验、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子女及健康对照子女的认知功能.结果 患者组与患者子女组比较,患者组在智商[(76.39±10.45)分vs(86.87±11.57)分]、逻辑记忆[(9.79±2.59)分vs(12.37±3.24)分]、划销测验的各指标及WCST的各指标等认知功能方面均差于患者子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患者子女组和对照子女组比较,患者子女组在除总智商[(86.87±11.57)分vs(90.58±12.32)分]、划销测验的划错数目[(0.38±1.25)分vs(0.19±0.87)分]、WCST的完成分类数等指标外,在其余认知功能方面均差于对照子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子女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受损具有一定的遗传特质性.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 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多向性行为和内内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416名4~6岁幼儿父亲或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岁幼儿家庭功能得分为[1.92(1.67,2.17)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的沟通(r=0.102)、角色(r=0.215)、情感反应(r=0.158)、情感介入(r=0.177)和行为控制(r=0.140)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感介入可预测幼儿行为问题(B=1.024,OR=2.786,95%CI=1.354~5.733)。结论家庭功能中的情感介入功能是4~6岁幼儿的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47-15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联合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血糖达标和认知功能变化。 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率高于对照组(χ2=4.20,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与洛文斯顿成套测验量表评分(LOTCA)较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肯定,不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快血糖达标,而且可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幅度,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