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献国 《气功》2011,(9):814-815
夏枯草,义名夏枯球、夏枯花、枯草穗,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带花果穗,因“此草夏至后即千枯”,故名夏枯草。夏枯草药食俱件。《本草衍义》言“夏枯草……初生嫩叶时作菜食之”。《食物本草》言“夏枯草,味辛苦,寒,无毒……,嫩苗渝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以作菹茹,极佳美”。著名饮料“王老吉凉茶”中就含有夏枯草。  相似文献   

2.
夏枯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草考证认为:古代药用夏枯草来源于夏枯草属的夏枯草和山菠菜,药用部位古代用茎叶,现代用果穗,采集季节古代在花期,现代在果穗半枯时期,经用现代方法证明;花期、果期都可作为采收季节,药用部分以全草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明确指出清·陈士铎《本草秘录》一书的著述蓝本系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草秘录》一书中的"木通"一药进行了本草学方面的考证.指出《本草秘录》中的"木通"系指葡萄之根或藤茎,而非《中华本草》所指出的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更非今称通草之通脱木.并提醒读者,在读《本草》类图书时,不但要尽量寻找较好的版本,更要善于从其书的宏观布局中体会作者的意图,否则难免产生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李当之本草著作佚文,着重分析在《吴普本草》和《本草经集注》中李当之本草佚文的取舍标准,同时指出,《说郛》卷106中的《李当之药录》实质陶宗仪等人 《太平御览》伪托,此外,文章还对新辑本《李当之药录》的疏谬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5.
“仙茅”古称婆罗门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通报》2013,(2):24-24
仙茅,一名独茅,又叫茅爪子,李时珍谓此药首载于北宋《开宝本草》,是唐朝后期才从西域印度传人我国的外来药,故《新修本草》无缘将其收入。实际上五代李殉的《海药本草》就有记载,南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时也收录了当时颇为盛行的仙茅方,所以,苏颂说“今江南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也”。李殉《海药本草》日:“仙茅生西域……  相似文献   

6.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通过对夏枯草历代本草著作考证,研究夏枯草名称、产地、主治功效、入药部位及采收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四川省境内、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枯草主治功效古今基本一致;但古今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记载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本草文献考证与分析,夏枯草人药部位变化大致经历带穗全草[明朝后期(约16世纪或以前)至清末民初(约19世纪初)]、以果穗及带穗全草入药[民国中期(约19世纪30年代)至1963年)]、单用半枯或成熟果穗(1963年至今)3个阶段;夏枯草传统加工方法根据临床疗效不同分为晒干和阴干两种,而现代加工方法仅采用晒干.  相似文献   

7.
夏五三豕     
张志聪、高士宗合撰的《本草崇原》,其最早版本收于《医林指月》丛书中。王琦在书后有一篇跋文,说到《本草崇原》稿本的来龙去脉。王琦所得乃是抄本,“惜乎雠校未精,文句间有缺略讹谬,恐后之阅者,不免夏五三豕之叹”。其中“夏五三豕”系古书文字错乱的专门用语。  相似文献   

8.
《新修本草》中明确标明文献名的引用文献有30余种,其中引用的本草文献有《名医别录》、《李当之本草》、《药录》、《药对》、《徐仪药图》、《本草音义》和《食经》7种.《名医别录》的编定者为陶弘景;《李当之本草》在唐时仍有存留,属《神农本草经》传本之一;《药录》应非《李当之药录》;《新修本草》所引之《药对》非徐之才《雷公药对》,而可能是《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古本《雷公药对》.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是极其丰富的 ,《本草拾遗》是唐·陈藏器 (公元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本草》遗漏之作 ,现本书早以佚失。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远至日本《名医类聚》、《医心方》,均曾引用过本书的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 ,拾遗 6卷 ,解纷 3卷 ,总曰《本草拾遗》。“序例”相当总论 ,其佚文中…  相似文献   

10.
《本草图谱》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晖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Z1):32-35
 本文比较了《本草品汇精要》、《金石昆虫草木状》和《本草图谱》的部分图谱之异同,认为《本草图谱》之蓝本为《金石昆虫草木状》并考证了《本草图谱》的作者生平及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1.
从"三才"角度诠释敦煌洞藏中《本草经集注》《亡名氏本草序例》的总论部分以及《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的部分残卷4部本草类著作的思想及贡献,从中可以窥见"三才"思想的烙印,在药物运用过程中古代先民循天地之理,把握万物之律治疗百疾,这种思想至今仍对中药临床运用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其权 《中药材》1991,14(10):43-44
白药子一药最早以“白药”之名见载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703年)颂行的《新修本草》中。宋代《图经本草》注曰:“白药……九月采根……名白药子。”此药入录官修本草不久,朝廷即令剑南道合州进贡本品。据唐《元和郡县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定土贡,合州贡牡丹皮一斤、药子一百颗。”又记有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复定土贡、合州仍贡牡丹皮、白药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白药子条中引《图经》文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李当之本草著作佚文,着重分析在《吴普本草》和《本草经集注》中李当之本草佚文的取舍标准,同时指出,《说郛》卷106中的《李当之药录》实系陶宗仪等人据《太平御览》伪托,此外,文章还对新辑本《李当之药录》的疏谬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14.
梁兆松 《家庭中医药》2006,13(11):67-67
中医认为,泽泻有利水渗湿,清湿热之功。例如《本草汇言》记载:“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本草正义》也说:“……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唯其滑利,故可消痰”。故泽泻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头晕目眩、泄泻等五重。  相似文献   

15.
《开宝本草》研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开宝本草》是以宋太祖赵匡胤第三个年号“开宝”命名的中药文献。据《嘉祐本草补注》所引书传记载,《开宝本草》共修两次,第一次在开宝六年(973),定名《开宝新祥定本草》,次年(974)又予重修名之曰《开宝重定本草》。 《开宝新祥定本草》,是北宋初由国家组织人员编修的。参加人员有: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復圭、王光祐、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主要由刘翰负责。本书的编修,是以《唐本草》为蓝本,参考陈藏器《本草拾遗》、李含光《本草音义》、《蜀本草》及其他诸书,并增加一些新药,刊正一些别名,马志作了一些注释而成。清本完成后,经扈蒙、卢迻逊审阅,由国子监出版,所以宋代书志多题卢多逊定。 《开宝新祥定本草》是第一次用雕版印刷的(按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夏枯球产新后,价格从10元(千克价,下同)暴跌至5元左右,2009年4月价格又小幅回升至6元左右。目前夏枯球价格已逐步攀升至12元左右,夏枯球种植情况、未来走势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较《本草纲目》早142年。由于受当时交通、通信等条件限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未见到该书,也没有到云南考察。因而《滇南本草》在历代本草学中首次记录了许多药物。例如“云药”牌之一———灯盏花系列药物,该书首次记载:“灯盏花……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故该书“是古代地方本草最重要的一部”[1],也是现存的唯一一部云南的古代本草著作。《滇南本草》的书名,有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兰茂(1397~1476),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杨林人。《滇南本草》所收载的道地药材,应主要是嵩明及其周边地区(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夏枯球产新后,价格从10元(千克价,下同)暴跌至5元左右,2009年4月价格又小幅回升至6元左右。目前夏枯球价格已逐步攀升至12元左右,夏枯球种植情况、未来走势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飞  蒋力生  李健  张卫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161-3163
为分析《千金翼方》"杂疗"篇的具体内容,该文将其与《新修本草》的相关内容进行对勘,发现《千金翼方》之"杂疗"篇实源自《新修本草》的"谨案"部分,与《千金翼方》卷二至卷四的本草专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杂疗"篇中的遗文,能与"谨案"部分相互印证、相互校勘,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助于唐代本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参的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荫甲 《中草药》2000,31(6):466-467
枯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