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力行 《气功》2011,(9):788-789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为反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2.
阴阳平衡其实就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什么是阴阳平衡呢?看一下美丽的太极图.太极图是由阴鱼和阳鱼相抱成的,并用S线将其一分为二,它代表着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这种消长转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便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了.  相似文献   

3.
许力行 《气功》2010,(9):791-795
阴阳平衡其实就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什么是阴阳平衡呢?看一下美丽的太极图。太极图是由阴鱼和阳鱼相抱成的,并用S线将其一分为二,它代表着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这种消长转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相似文献   

4.
此文旨在研究日常养生,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养生是在生活中保养生命,而生活活动表现为动静两种相对状态,则养生也可通过动静两种状态的调节来实现。此文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生活实践,分析认为:养生应遵循一定的动静日法则,包括节律协调、出入平衡、阴阳平衡等几个方面。动静养生的日法则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养生指导法则,遵循动静养生日法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浅议相反相成用药乃平衡阴阳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即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统一(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生长、消亡的根本原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体现,即所谓"阴阳平衡";疾病就是整体或某一脏、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的表现,即所谓"阴阳失调";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临床上用性味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常获相得益彰的治病功效,即是相反相成原理的应用及其体现,也是科学的辩证法的具体应用;由于这恰与人体及其每一脏腑固有的运动规律(即阴阳的对立统一)相吻合,所以往往能出奇制胜迅速恢复阴阳平衡而愈病.现就常见的相反相成配伍用药,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新存 《光明中医》2014,29(12):2487-2489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健康的基本条件,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变化规律保持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7.
张若梅 《吉林中医药》2009,29(7):617-618
中医学强调生命体是有机和谐运动的整体,认为疾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阴阳失调;治病之道法于自然,遵循生命活动固有规律,而用药遣方就是根据这基本的病理变化确定预防、治疗、养生原则,启发、调动、协助人体自身的调控机能,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医家制定方剂兼顾脏腑运动和病理状态,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在众方之中,常见神来之笔,稳健和谐中益见灵动。  相似文献   

8.
叠加阴阳图的内涵,是中医阴阳气机运行观,也是中医的新陈代谢观。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这是现代医学关于生命最根本的认识。叠加太极图和中医阴阳气机运行观内涵正是在表达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独特认识,因此不论在生理,病理,药理等各种医学理论有多大差别,至少在关于生命最本质的认识上,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是趋同的,那就是把新陈代谢作为生命延续的根本,并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去理解这个过程。从这一点上,叠加太极图或可为中西医理论的融合找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9.
<正>阳主阴从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阴阳观,它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中阳的主导地位,以及阴的从属位置。有关其与众阴阳观的关系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本文就与其争论最多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阴阳合之间的关系逐一展开探讨,以明确其内在联系,进而论证阳主阴从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阳主阴从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实际上就是突出阴平阳秘基础上的阳气主导作用。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黄帝内经》就说过"凡阴阳  相似文献   

10.
文云星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7-1467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即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统一(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生长、消亡的根本原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体现,即所谓“阴阳平衡”;疾病就是整体或某一脏、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的表现。即所谓“阴阳失调”;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临床上用性味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常获相得益彰的治病功效,即是相反相成原理的应用及其体现,  相似文献   

11.
健康的核心问题是稳态,即个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内稳态是一种健康标志。中医把人体健康看成是人体阴阳最优协调的综合表现,这种协调就是非平衡稳态。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体内稳态理论正是源于对中医阴平阳秘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发展,是中医阴阳学说在日常生活保健与大众休闲体育理论的应用。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机体内环境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使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与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人们能否在此基础上再多活10年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中国有经过五千年考验的传统养生经验,如果能够将其发扬,并应用到养生实践中去,就一定能够健康长寿。养生的宗旨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生命阴阳平衡呢?  相似文献   

13.
对“阴平阳秘”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平阳秘”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从阴阳的相互关系对阴平阳秘这种状态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通过将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而提出了整体观念,并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从整体观出发,强调人生命机体要"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从而达到"阴阳冲和"的最佳生命活动状态。并以此来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把握生命运动的变化规律,而指导生命的各种活动。并通过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指导着中医学防治疾病,养生保健。这正是《黄帝内经》应用阴阳学说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与发挥。  相似文献   

15.
潘毅  严灿  杨页君 《国医论坛》2002,17(1):17-19
中医阴阳学说的内容深奥古博 ,若纯从文字理解 ,难得真意 ,若配以太极图解 ,能使学习者就图明理 ,使深奥的文字形象化 ,大大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太极图相传为宋·陈抟所作 ,图虽简单 ,但内蕴丰富 ,可以解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内容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1 解释阴阳的概念与特征1 .1 解释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含有对立统一的观念。太极图中一白一黑相对而立的两条阴阳鱼分别代表着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 ,其中白鱼代表阳 ,而具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无形、明亮、兴奋、…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阴阳两方面相互协调,互相统一。只有实现阴阳食物协调供给,才能使机体获得更多、更好、更健康的营养物质,才能让机体达到真正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7.
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术语 ,太极一分为二即阴阳 ,太极图在历史的流传中演变为解释阴阳学说的图型 ,自古以来受到哲学界、自然科学界的重视 ,名医张景岳曾引用太极图以阐明医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在二维空间描绘的太极图表述阴阳学说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认为通过三维成象把太极绘制成立体的动态黑白两色交融形成不同灰色梯度的球状模型 ,可以更形象更充分的表达中医学范畴的阴阳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础内容。1 太极球的图象分析太极图是平面图 ,将太极图立体化则变成球状模型。为了更好的论证太极球模型的在阐述阴阳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黄帝内经》谈阴阳学说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典籍,它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本书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摄生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因些,本书也是中国养生学较早的理论著作,兹就《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学说与养生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调适阴阳是保健养生的基本原则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规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是一个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因此,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包含阴  相似文献   

19.
阴阳的正常关系是阴阳和,而和的内涵是从属者与主导者相应,阴阳和是指阴与阳相应,所以阴阳和的实质是阳主阴从;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势均力敌的状态,阴阳平衡多易造成阴阳不和,所以阴阳平衡本身即是病态.  相似文献   

20.
宋一男  古继红 《新中医》2014,46(2):236-238
<正>中医养生实际是运用中医的方法保养生命,是采取各种方法达到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养生的方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经文把"法于阴阳"放在了众法之首,可见是十分重视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