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2例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陆幼琴,蔡晶(上海静安老年医院肿瘤科)垂体腺瘤是脑部较为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左右,放射治疗,单纯放疗或与手术结合治疗,在垂体肿瘤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对1980年1月至1985年12月间收治的垂体腺瘤32例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精氨酸加压素在治疗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的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垂体后叶素联合精氨酸加压素与单用垂体后叶素。结果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和精氨酸加压素之后,每日尿量下降较为明显,血钠浓度也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明显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精氨酸加压素能理想治疗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胎垂体细胞的发生,为临床垂体移植挑选适宜胎龄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方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系统观察4-8mo人胎垂体生长素细胞的发育。结果:胎龄4mo人胎垂体生长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垂体前叶周边已经出现,随胎龄增长,逐渐向垂体前叶的中央延伸,多排列成团或索状,细胞数量随着胎龄的增长逐渐增多;细胞密度胚胎早期升高,以后随胎龄增长逐渐下降。细胞形态在胎龄4mo时,胞体较小,呈圆形、卵圆形,胞核较大,胞质较少,以后随胎龄增长,胞体逐渐增大,胞质增多,核质之比逐渐变小,胚胎晚期细胞以大型、圆形为主。结论:人胎垂体移植以胎龄4mo垂体作移植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不仅肿瘤切除彻底,恢复快,而且可避免开颅手术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的损伤。笔者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培训期间和同事们曾对8例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上以原发性的较为常见,但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较为少见。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又称 Houssay 综合症,又叫糖尿病消失综合症[1]。其特点是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时糖尿病自行缓解,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2016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多数位于鞍内,向上突破鞍隔生长或向下压迫蝶窦骨质者较为多见.而由异位垂体组织发生的垂体瘤较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阳虚证在肾上腺皮质轴上的根本表现及肾阳虚证的量化分度樊蓥,周安南(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南京港口医院210011)主题词肾阳虚,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系统近水来对肾虚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研究较为深入,趋于一致的认识是下丘脑(及以上中枢)——垂体—...  相似文献   

8.
垂体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朱新生刘文亚(第一附属医院CT室)临床上垂体非何杰金淋巴瘤较为罕见,我院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3岁,维吾尔族。以无明显诱因呕吐、右眼睑下垂、复视半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粘膜稍苍白,鼻...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钙化较为少见,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明显的垂体腺瘤钙化会对诊断及手术治疗造成一定的难度.笔者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表现为完整蛋壳样钙化的垂体腺瘤患者.  相似文献   

10.
黄少伟 《医学文选》1999,18(3):468-469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经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10%~15%[1]。自1909年Cushing首创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来,这一治疗方法已为广大的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3,4,5]。1 经蝶入路手术的发展  垂体瘤经蝶手术已有八十余年历史。60年代以来,Hardy教授倡导使用手术微镜,借助其放大和照明优势,使术野显露大为改观,能使医师清楚地辨明肿瘤的大小及边界,达到较为彻底地切除病灶,而且保存正常垂体组织,避免了术后因垂体损伤而出现的机能障碍。70年代以后,随着手术显…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引起的水盐代谢紊乱以尿崩症较为多见而低钠血症较为罕见,我们近年来收治5例,针对该病提出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对16例垂体腺瘤采用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切除,效果满意,既可减少手术创伤,又缩短了手术距离,且避免了美容缺陷,是一种设计巧妙,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生长激素腺瘤。  相似文献   

13.
实验动物脑垂体切除术,是进行垂体移植研究及动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文献中对兔垂体切除方法虽有较多叙述,但多采用Firor氏经眼眶入路吸除垂体的方法。该法有一定盲目性,容易残留垂体组织,并发症较多。我们于1988年4月~1988年7月采用咽旁入路应用显微技术,对50只成年兔进行了脑垂体切除术,发现此方法垂体切除完全,安全可靠,较为简便易行。资料成年新西兰及青紫蓝兔50只,体  相似文献   

14.
垂体瘤卒中又称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代表一系列复杂的临床事件,是由于垂体肿瘤或临近垂体组织梗死、出血或出血性梗死造成垂体肿瘤爆发性突然膨胀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垂体卒中的特点为垂体腺肿瘤内发生出血或坏死,从而压迫临近结构并导致临床上的垂体功能减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对两侧耳前野进行垂体屏蔽前后垂体的剂量分布变化,以了解该技术对保护垂体功能的意义。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计算鼻咽癌放疗中,采用两侧耳前野垂体屏蔽技术后垂体的受量分布,与不采用者进行比较,并用胶片法测量结果加以验证。对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两侧耳前野垂体屏蔽技术后垂体在鞍底及垂体中平面剂量约为不采用者的一半,且屏蔽后垂体的容积剂量较不屏蔽者减少;(2)胶片法测定结果显示,采用屏蔽技术后垂体在鞍底部位受量约为50%;(3)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与不采用垂体屏蔽技术的患者类似,但垂体激素的改变明显减少,减少了内分泌紊乱出现。结论初步研究认为本文采用的垂体屏蔽技术降低了垂体受量,相同剂量水平下的垂体受照射体积亦有明显减少,它可以起到保护垂体功能的作用。对20例患者的跟踪随访发现由于垂体功能得到保护,患者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敏  汤树洪  甘渭河 《广西医学》2008,30(8):1220-1222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兴起,使得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更加精细、微创方向发展。经单鼻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我科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该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5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9例,女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垂体腺瘤不同显微手术入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28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生长特征、影像学资料,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结果:肿瘤全切1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无一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生长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巨腺瘤采用经蝶与经颅联合入路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18.
专家:儿科临床上因生长障碍就诊的患儿较为多见。生长发育障碍病因复杂,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骨骼畸形、脑肿瘤等均是常见病因。最为常见的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现主要以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功能障碍引发的身材矮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垂体腺瘤标本60例,其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30例和25例,复发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CNA表达阳性率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50%和16%,复发性与非复发性垂体腺瘤分别为80%和3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分泌性腺瘤,占分泌型垂体腺瘤的40%~60%,女性多于男性,其年龄分布较广,以20~50岁多见.50岁以后较为少见,约占总数的5%~18%,但近年来发现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2].现将我院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的中老年人垂体泌乳素腺瘤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