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考察宜宾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等状况及其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探讨PTSD、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抑郁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宜宾震中长宁县321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1)震后2周,6.50%的青少年有PTSD倾向,46.40%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表现出更多的回避性症状(维度得分3.24±0.77)以及警觉性增高症状(维度得分10.24±2.49);(2)从性别看,女生的CES-D量表得分(t=-2.804,P0.01)及发生率(χ~2=7.100,P0.05)均显著高于男生,同时其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t=-2.154,P0.05)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ERQ量表表达抑制维度得分(t=2.650,P0.01)显著高于女生;从年级看,初中生PCL-5得分(t=3.147,P0.05)及发生率(χ~2=15.797,P0.01)均显著高于高中生,同时在认知重评维度(χ~2=5.747,P0.05)上高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3)被试的PCL-5量表得分与CES-D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与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87,P0.01),与表达抑制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39,P0.05);被试CES-D量表上的得分与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0,P0.01),与表达抑制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20,P0.05);(4)有PTSD倾向的被试在CES-D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没有PTSD倾向的被试(t=5.617,P0.01);同时,有PTSD倾向的被试在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没有PTSD倾向的被试(t=-2.870,P0.01),有抑郁症状的被试在PCL-5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抑郁症状的被试(t=12.194,P0.01);同时,有抑郁症状的被试和没有抑郁症状的被试分别在ERQ量表的两个维度上得分呈显著差异,表现为有抑郁症状的在表达抑制维度上显著高于没有抑郁症状的(t=2.021,P0.05);而认知重评维度上,有抑郁症状的则显著低于没有抑郁症状的(t=-2.780,P0.01)。结论:震后不久的灾区青少年的PTSD倾向和抑郁症状较严重,而性别、年龄的不同有较明显差异;应有重点地关注女生以及年龄偏低的青少年,注重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测表(PCL-5)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经历过台风的311名海南省受灾民众进行调查。结果:①PTSD在述情障碍组中的症状阳性率(10.2%)显著高于非述情障碍组(3.4%),述情障碍在PTSD症状阳性组中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非PTSD症状组(42.3%)(χ~2=5.839,P0.05);②述情障碍组与非述情障碍组在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认知和心境的消极改变以及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维度得分及PCL-5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4.772,-3.881,-5.643,-5.109;P0.001);③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述情障碍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r=0.305,0.131,0.333;P0.05);④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和述情障碍分别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66,t=5.112,P0.001;β=0.298,t=5.723,P0.001),述情障碍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上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165,t=3.133,P0.01)。结论:述情障碍在台风灾后受损情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上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河北联合大学30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无差异;②不同性别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上存在差异(t=2.290,P0.05;t=2.109,P0.05;t=2.084,P0.05);不同生源地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上存在差异(t=3.473,P0.05;t=4.295,P0.05;t=3.368,P0.05);独生子女在满意度维度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213,P0.05),在情绪适应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790,P0.01);③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554,P0.001)。结论大学新生的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儿童期虐待与攻击性、自尊的相关性,为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攻击性问卷、儿童期虐待问卷、自尊量表对2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虐待的发生率为19.81%;男生在儿童期虐待总均分及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t=2.794,1.985,2.371,2.422,2.515;P0.05)。儿童期总分与攻击性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r=0.142,P0.05;r=0.324~0.480,P0.01);自尊与儿童期虐待、攻击性各维度,除敌意维度外,均呈显著负相关(r=-0.172~0.563,P0.01)。受虐组在自尊水平得分上低于非受虐组,且差异显著(t=-4.968,P0.001);受虐组在除敌意外攻击性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受虐组,且差异显著(t=3.286,3.138,3.509,2.405,3.058;P0.05)。结论: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攻击性、自尊水平存在相关;且对于受虐大学生,自尊水平越高,攻击性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舟曲泥石流5年后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关系,为灾后的远期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社会支持评定量、心理弹性量表对舟曲244名受灾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泥石流5年后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者有82例(33.6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χ2=21.049,P0.001);PTSD阳性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得分均低于PTSD阴性者,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PTSD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423,P=0.000;r=-0.158,P=0.014)。结论:泥石流给受灾居民的心理健康造成持续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重视居民远期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使用煤矿伤工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康奈尔健康指数(CMI)调查了重庆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和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医院的煤矿工伤病人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 1疲劳感(第1位)和习惯(第2位)在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问题中所占比重较大;2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状况好于大学生(t=-5.24,P0.001;t=-15.18,P0.001),精神障碍筛查率低于全国常模(χ2=13.031,P0.001);3煤矿伤工的心身健康状况在工种(t=-2.681,P0.01;t=-1.811,P0.05)、受伤种类(t=-3.586,P0.001;t=-3.776,P0.001)、年龄(t=0.940,P0.05;t=2.843,P0.01)、文化程度(t=2.329,P0.05;t=2.832,P0.01)存在差异。结论煤矿伤工心身健康状况良好,工种、受伤类型、年龄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心身健康状况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教师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作为调查工具对105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进行测查并收集数据。结果①所有慢性PTSD教师均存在重度抑郁;②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及家庭功能除行为控制外的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735~-0.319;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总的功能、沟通维度对抑郁的解释贡献率达74.2%。结论慢性PTSD教师均有较为明显的抑郁情绪。教师的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家庭功能有关,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气质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本研究通过采用外部行为特征—气质调查表(FCB-TI)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380名四川某地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气质特征中敏捷性、坚持性、情绪反应性、耐受性及活动性均与PTSD的状况存在相关。PTSD阳性检出率为24.2%,在阳性检出者中敏捷性与情绪反应性与PCL-C的总分存在相关;②在PCL-C量表的回避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因素及总分上男性组得分与女性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3.645,2.616,2.860;P<0.01);③在PCL-C量表的警觉增高反应、创伤经历反复重现反应、社会功能缺失反应因素及总分在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0,3.890,4.525,5.113;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情绪反应性、年龄、敏捷性、性别、坚持性及活动性6个变量对PTSD的状况存在预测作用。结论气质差异是解释创伤性应激障碍状况的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经历精神创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特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试验组为35名经历过精神创伤发生PTSD的患者,对照组为35名经历过精神创伤未发生PTSD的创伤暴露者,在不影响测验症状的情况下分别完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查表平民版量表(PCL-C)及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结果:PTSD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57.14%)高于未发生PTSD的创伤幸存者(11.42%),PTSD患者的TAS-20总分(t=-5.271,P0.001)、因子1(F1:情感辩别不能)(t=-6.113,P0.001)及因子2(F2:情感描述不能)(t=-4.660,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分及因子分与PTSD症状的相关分析表明,PTSD患者的症状特征与TAS-20总分及F1、F2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创伤暴露者中PTSD患者与未发生PTSD的创伤幸存者的述情障碍表现明显不同,TAS-20量表在临床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煤矿伤工家庭功能状况,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138名煤矿伤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伤工的情感介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4,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伤工在问题解决(F=23.697,P0.001)、角色(F=3.104,P0.05)、情感反应(F=13.165,P0.001)、情感介入(F=10.354,P0.001)、行为控制(F=3.074,P0.05)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经济收入的伤工问题解决(F=6.992,P0.001)、沟通(F=6.963,P0.001)、角色(F=10.834,P0.001)、情感反应(F=4.319,P0.05)、行为控制(F=3.591,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转伤工的问题解决(t=6.465,P0.05)、总的功能(t=5.071,P0.05)比痊愈伤工要好。结论煤矿伤工家庭功能受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煤矿受伤工人的酒依赖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饮酒问卷(ADS)对88名煤矿伤工的酒依赖情况计分,并据此划分酒依赖状况等级,分析伤工酒依赖状况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的煤矿伤工均存在酒依赖。不同程度酒依赖伤工ADS得分差异明显(F=194.39,P0.0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AD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1.43,P0.05)。中等及以上程度酒依赖伤工文化程度全部为小学或小学以下,明显高于心理酒依赖伤工的比例(t=0.31,P0.05)。不同社会学特征(包括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婚姻状况)之间比较,伤工ADS得分未见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0.65,1.27,38,P均0.05)。结论煤矿伤工酒依赖问题严重,应加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生不同恋爱状态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应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恋爱状况调查表对泸州医学院2006~2008级的临床、中西医、非医专业的455名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结果①医学生总体的幸福感指数水平与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常模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9.90,P〈0.05);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维度上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t=-0.39,P〉0.05;F=2.28,1.16;P〉0.05);③总体上正在恋爱与未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t=-0.460,P〉0.05);但大二学生恋爱与未恋爱的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t=2.09,P〈0.05);④不同性别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t=-0.74,P〉0.05);⑤不同年级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F=2.25,P〉0.05);⑥不同专业恋爱的医学生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F=2.64,P〉0.05)。结论医学生幸福感总体水平偏低。大二正在恋爱与未恋爱的医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余维度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正在恋爱的医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PTS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组15例无躯体损伤的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CL-C量表得分52~79分,平均(62±8)分]为实验组,15例经历精神创伤事件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且PCL-C量表得分12分[(得分0~11分,平均(4±4)分]的预恢复人群(预恢复至常态/基本无症状)为对照组,两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PCL-C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非参数检验除白介素IL-2有显著性差异外(Z=-2.780,P=0.005),其余3项生物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血清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PCL-C量表得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白介素IL-2水平异常,其免疫学水平及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煤矿伤工睡眠状况,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70名煤矿伤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伤工睡眠状况各因子比例显著高于常模P≤0.01),睡眠不稳和服药情况较突出(t=6.083,P≤0.00;t=4.020,P≤0.00);40岁以上与40岁以下比较:睡眠质量(F=4.186,P≤0.01),觉醒不足(F=2.788,P≤0.05),入睡困难(F=7.009,P∠0.001)总分(F=3.68,P≤0.05);睡眠质量:未婚分数高于已婚(F=4.739,P≤0.05);睡眠不稳:离婚高于已婚(F=2.603,P≤0.05);受教育程度:睡眠状况总分,(小学及以下与中等和大学以上F=19.24,P≤0.001)。结论煤矿伤工睡眠状况最突出的是心理和生理反应和睡眠不足及睡眠质量不高;40岁以上伤工存在较严重的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问题;未婚伤工睡眠状况好于已婚和离婚者;受教育程度越低,睡眠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特点。方法使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对1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问卷总均分为2.14±0.34,性认知和性态度的均分为2.45±0.35和1.93±0.56。总分及性态度男生得分低于女生(t=5.48和8.70,P〈0.01);总分及性认知高年级得分低于低年级(t=1.99,P〈0.05);性认知城市学生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学生(t=2.02,P〈0.05);总分(F=8.12,P〈0.01)及各因子(F=11.31,P〈0.01;F=3.09,P〈0.05)理解支持组得分最低。不同父母态度组别的男、女生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4.50和3.96,P〈0.05),且都是理解支持组得分最低。不同父母态度组别的低年级学生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F=6.04,P〈0.01),其中中立组得分最低。结论男生、高年级学生、父母理解支持的学生性心理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井下矿工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的个人状况问卷对117名井下矿工进行问巷调查.结果 矿工的主观幸福感位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客观支持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都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发生率,考察影响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对146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总阳性率为97.9%,心理虐待阳性率为98.6%,忽视阳性率为93.8%;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忽视分量表上,以及责骂、恐吓、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等维度上,男童得分显著高于女童(t=2.214,2.855,3.61,2.99,2.723,3.26;P0.05);来自不同地域的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F=15.876,P0.01)、忽视分量表(F=21.230,P0.01)以及各维度(P0.01)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不同看护者生活的流动儿童在身体忽视因子(F=3.35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流动儿童是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高危群体;男性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水平高于女童;流动属性变量对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