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行胆道减压手术时是否可同时处理并发的肝内胆管结石。方法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共85例,分为单纯胆道减压67例(减压组),胆道减压并同时处理肝内胆管结石18例(减压取石组)。结果减压取石组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需要急诊手术者,应以胆道减压、缓解病情为首要目的,一般不要同时处理肝内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2.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行肝切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78例,根据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n=45):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4周;B组(n=33):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4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A、B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应在胆管炎控制4周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3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漏3例、膈下脓肿2例、胆道严重感染1例、切121裂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施行各种手术后残石率为11/38例(占28.9%),其中5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取尽。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去除病因,解除梗阻,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能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76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总结肝内胆管结石76例死亡病例,分别分析其中62例死于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和14例死于其它疾病病例的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死于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病例,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残余结石和狭窄等胆道上游病变未得到彻底处理,从而导致的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severe type,ACST)和感染中毒性休克(91.9%,57/62);而死于其它疾病的病例,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71.4%,10/14)。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应彻底清除胆道上游的结石和狭窄等病变;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与局部胆管炎镜下所见胆管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电子胆道镜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胆管炎的改变,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内胆管结石在其发生和病变发展的过程中。均能引起不同部位和区域的肝脏组织病理性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胆管结石和胆道狭窄。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改变,合并感染严重时,有急性炎症发作的变化,多数病人出现局部或多发性肝内胆管梗阻。以致形成脓肿。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和普通的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不同。在处理肝脓肿的同时必须处理肝胆管结石和胆管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 回顾总结肝内胆管结石 76例死亡病例 ,分别分析其中 6 2例死于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和 14例死于其它疾病病例的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死于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病例 ,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残余结石和狭窄等胆道上游病变未得到彻底处理 ,从而导致的急性重症胆管炎 (acutecholangitisseveretype,ACST)和感染中毒性休克 (91.9% ,5 7/ 6 2 ) ;而死于其它疾病的病例 ,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 (71.4 % ,10 /14 )。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应彻底清除胆道上游的结石和狭窄等病变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肝叶切除治疗2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的经验与体会。其中行左半肝切除11例,左外叶切除10例,不规则性右肝部分切除4例,均附加胆管探查、取石及内或外引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除3例术后并发左膈下脓肿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全组均获随访,除2例合并胆管癌因复发或转移,分别于术后8~11月死亡,另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其余22例均健在。结论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的根本性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991年至1996年我院共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38例,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节段性化脓性胆管炎22例,占57.9%,现就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8~62岁,平均42.2岁。患者均有右上腹痛伴间歇性畏寒、发热,8例有间歇性黄疸史。1.2 肝内节段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部位因胆管狭窄,结石嵌顿导致其上段胆管内积脓、脓性胆汁、脓性含小结石或泥沙样胆汁。其中梗阻部位在左右肝管汇合部2例,左肝管3例,左外支肝管5例,左内支肝管7例,右肝管1例,右后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着重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节段性化脓性胆管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1-2004年共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45例,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节段性化脓性胆管炎28例,占62.2%。结果28例病例中死亡2例,其余痊愈出院,胆总管T管引流组中有轻度反流性和胆管炎1例,胆道残余结石1例,余均良好。结论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节段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比其他原因所致的胆管炎保定治疗差,因前者多伴肝实质损害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因手术难度大,复杂,需根据情况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疗效。方法 对 96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近期 5 0例全部应用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支持 ,同单纯胃肠外营养治疗的46例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应用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重要的、有效的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2.
63例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道15年间由胆石症导致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63例的救治,指出胆石症导致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良性胆道疾病最重要、最直接的死亡原因,强调一旦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要给予强有力的“四大一支持”综合疗法。该疗法有助于ACST病人渡过手术关,在致死性的触发病因去除后,促进器官功能发生逆转,最终使患者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急诊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severe type,ACST)的治疗经验。方法1993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胆管镜取石,T管引流等)有选择地对45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重症急性胆管炎45例中,急诊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5例,无中转开腹。术后胆漏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其他多种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对于有较高胆管镜和腹腔镜技术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技巧,尽量降低残石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四年来我院收治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例225例,术中首先用取石钳钳取胆总管、肝门部胆管结石,其次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确定取石策略。然后应用取石钳钳取、胆道镜取石网篮套取、活检钳咬碎、冲击波碎石、脉冲式冲洗等多种方法联合取石,部分病人结合肝叶切除、胆肠吻合等术式。结果行胆道引流术者(含肝叶切除术)201例行T管造影结石取尽133例,结石取尽率66.2%(133/201)。行胆肠吻合术者4例术后残余结石伴胆管炎。无死亡病例。结论肝内胆管复杂结石治疗棘手,术前应准备充分、准确评估、术中遵循基本手术原则、联合多种方法取石,争取获得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with T tube drainge,LCTD)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LCTD治疗ACST时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航工业西安医院肝胆外科采用LCTD治疗的27例ACST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7例ACST病人均顺利完成LCTD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发生胆漏1例,肺梗死1例,胆总管结石复发并再次发生ACST1例,二次行LCTD而治愈。结论 ACST是急危重症病人,需要早期手术干预,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时机选择合理,LCTD应用于ACST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成功率为100%,无出血、胆漏及副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另外30例临床症状快速缓解、全身情况显著改善。术后2~6周,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施行不同的二期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等优点,适用于伴有胆囊肿大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过渡性治疗,为二期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肝屏障损伤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建立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ACST组(B组)、ACST+小剂量乌司他丁组(C组)、ACST+大剂量乌司他丁组(D组)。检测各组肝功能和内毒素,血浆中TNF-α、IL-10、IL-6水平,汇管区肝屏障细胞的凋亡,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及核因子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胆管炎大鼠肝功能恶化,血内毒素及促炎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抗炎因子IL-10降低;汇管区肝屏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凋亡,肝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减少。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主要的促炎单位p65蛋白明显升高。而乌司他丁干预后重症胆管炎大鼠肝功能恶化好转,血内毒素及促炎因子TNF-α、IL-6明显下调,抗炎因子IL-10升高;汇管区肝屏障炎性细胞浸润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好转,肝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升高。p65蛋白表达下降,其效果随着乌司他丁剂量增加而改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肝屏障损伤,且与乌司他丁剂量呈正相关,乌司他丁对肝屏障的保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症胆管炎不同梗阻部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梗阻部位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特征,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不同梗阻部位的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肝外型(122例)、肝内型(18例)和混合型(24例).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肝外型与混合型患者临床表现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型患者腹痛、黄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肝外型患者(P<0.05),而神志改变以及对术前体液复苏治疗效果均优于肝外型患者(P<0.05).全组病死率为9.8%(16/164).行手术治疗者123例.肝内型和混合型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与肝外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0.789;1.769,1.948,P>0.05).肝外型患者急诊手术时胆道高压发生率、胆道减压后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率高于混合型和肝内型患者(P<0.05).非急诊手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P<0.05).结论 肝内型AC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不同于肝外型和混合型患者.不同梗阻部位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可降低ACST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脓毒症状态下泛素系统介导骨骼肌蛋白质分解的调理作用。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按月龄、体重同窝饲养,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ACST脓毒症模型组(AS)、低剂量胰岛素ACST脓毒症模型组(LIAS,胰岛素给予量为2.4 mU·kg-1·min-1)、高剂量胰岛素ACST脓毒症模型组(HIAS,胰岛素给予量4.8 mU·kg-1·min-1),每组5只。所有大鼠均行正常血糖钳夹模型制备,并通过调节25%葡萄糖的输注率(GIR)将血糖维持在5~6 mmol/L的稳态;只有当血糖超过11.9 mmol/L时才需加用胰岛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伸趾长肌内3-甲基组氨酸(3-MH);RT-PCR法检测伸趾长肌内编码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AS组大鼠伸趾长肌内3-MH含量为(3.69±0.20)nmol/g,较SO组(2.07±0.13)nmol/g显著升高(P<0.001);且显著高于HIAS组(2.39±0.21)nmol/g(P<0.001)和LIAS组(2.87±0.19)nmol/g(P<0.001)。HIAS组大鼠伸趾长肌内3-MH含量较LIAS组显著降低(P<0.001)。AS组大鼠伸趾长肌内泛素mRNA表达较SO组明显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增加了19.70倍。LIAS组泛素mRNA相对表达量为6.96(范围为4.17~11.67)、HIAS组相对表达量为1.89(范围为1.43~2.48),与AS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28,0.009)。HIAS组泛素mRNA表达水平低于LIAS组(P=0.009)。AS组大鼠伸趾长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SO组明显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增加了191.34倍。LIAS组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为31.12(15.74~61.39)、HIAS组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为7.67(4.08~14.50),与AS组比较表达均明显下降(P值均为0.009)。HIAS组C2亚基mRNA表达水平低于LIAS组(P=0.009)。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脓毒症状态下,胰岛素可抑制骨骼肌蛋白降解,该作用可能是在基因水平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表达和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