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个体制鞋厂职业性危害现况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 3~ 8月对临沂市 3 8家个体制鞋厂及 3 67名作业工人进行调查 ,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及同系物的浓度 ,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结果 ]工作场所无局部通风排毒设施 ,工人未使用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采样点合格率分别为62 3 9%、69 2 3 %和 92 3 1%。发现 5例慢性苯中毒观察对象、7例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4例中度苯中毒患者、2例重度苯中毒患者。 [结论 ]个体制鞋厂职业危害严重 ,防护条件差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慢性苯中毒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慢性苯中毒工人在长期脱离苯作业后健康恢复情况的追踪研究很少。我们在研究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苯中毒易感性关系时 ,发现相当一部分早已脱离接触的苯中毒工人的白细胞依然在 4× 10 9/L以下。本研究结合工人中毒时的年龄、工龄、体质指数 (BMI)、生活方式 ,及遗传因素如毒物代谢酶CYP2E1、NQO1、MPO、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等方面探讨慢性苯中毒工人在脱离苯作业后白细胞水平仍然低下的影响恢复的因素。 [方法 ]对 12 0例曾经苯中毒者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 <4× 10 9/L和≥ 4× 10 9/L两组 ,比较两组之诊断年龄、接触苯工龄、BMI均数和CYP2E1、MPO、NQO1、GSTM1和GSTT1各基因型的构成比 ,并用logistic回归构建苯中毒预后的危险模型。 [结果 ]白细胞低于 4× 10 9/L的苯中毒工人的BMI较白细胞高于 4× 10 9/L的苯中毒工人的BMI为低 ( 2 1 40± 2 76vs 2 3 0 9± 3 36 ,P =0 0 1)。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GSTT1缺失型的个体接触苯时苯中毒的危险性是GSTT1阳性型的 4 45倍( 95 %CI :1 1313~ 17 5 45 9)。 [结论 ]苯作业工龄、BMI和GSTT1基因型是慢性苯中毒工人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初探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慢性苯中毒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苯中毒工人在脱离苯作业后白细胞水平仍然低下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 12 0例曾经苯中毒者 ,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分为 <4× 10 9/L和≥ 4× 10 9/L两组 ,比较两组之诊断年龄、接苯工龄、体质指数 (BMI)均数和CYP2E1、MPO、NQO1、GSTM1和GSTT1各基因型的构成比 ,并用Logistic回归构建苯中毒预后的风险模型。 [结果 ]白细胞 <4× 10 9/L的苯中毒工人的BMI低于白细胞≥ 4× 10 9/L的苯中毒工人的BMI(2 1 40± 2 76与 2 3 0 9± 3 3 6,P =0 0 1)。回归模型表明GSTT1缺失型的个体接触苯时 ,苯中毒的危险性是GSTT1阳性型的 4 45倍 (95 %CI :1 13 13~ 17 5 45 9)。[结论 ]提示苯作业工龄、BMI和GSTT1基因型可能是慢性苯中毒工人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苯接触时间越久就越容易造成慢性苯中毒,骨髓是苯慢性中毒的主要靶器官,引起各种血液类疾病,因此调查分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临床情况有利于预防职业苯中毒。方法选择2005-2015年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治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12例,查阅病历资料,调查患者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等项目。结果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12例中轻度苯中毒38例,中度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8例,重度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例。38例轻度中毒白细胞数目仍4×109/L,无恢复;68例中度中毒中有24例患者白细胞数目在(3~4)×109/L之间。结论苯中毒防治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对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有效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苯中毒组和苯接触组工人共142名,进行健康及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调查、内科体检、外周血常规检验;PCR扩增基因DNA CYP2E1 5'端上游调节区RsaI、PstI位点以及第六内含子区DraI位点片断,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基因多态性;现场空气苯浓度测定。结果 苯中毒组男性携带c1/c2基因型者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为c1/c1型的3.5倍(95% CI 1.010—12.382),携带CD基因型者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DD基因型的4.0倍(95% CI l.704—15.374)。男性携带c1/c2或CD联合基因型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为c1/c1 DD联合基因型的7.8—13倍。苯中毒组接苯工龄高于苯接触组,防护措施状况差于接触组,差异有显著性。饮酒、吸烟对CYP2E1有诱导或促进作用,本次观察尚未发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慢性苯中毒发生是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男性携带c1/c2和CD基因型者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度增大,可能与性别、遗传、生理状况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苯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对工人的保护作用相当重要,接苯工龄越长,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将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胞质阻断微核法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探讨检测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和发生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有效指标。方法选用各地已经确诊的慢性苯中毒患者40人为慢性苯中毒组,同单位的苯作业人员82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单细胞凝胶电泳的彗星尾长、CB微核以及CB微核+3AB指数等指标;选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两组之间CB微核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033,P=0.003);此外,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随3AB指数降低而升高(χ2趋势=9.100,P=0.003)。结论检测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应优选CB微核作为初筛指标,并且3AB指数在苯作业工人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评价中有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部分个体制鞋厂职业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个体制鞋厂职业性危害现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3~8月对临沂市38家个体制鞋厂及367名作业工人进行调查,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及同系物的浓度,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工作场所无局部通风排毒设施,工人未使用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采样点合格率分别为62.39%、69.23%和92.31%。发现5例慢性苯中毒观察对象、7例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4例中度苯中毒患者、2例重度苯中毒患者。[结论]个体制鞋厂职业危害严重,防护条件差,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钱均琪  吕敏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07-1708
2004年2月25日,我市确认某工艺有限公司发生1起刷胶作业工人慢性苯中毒的事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加油站行业15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气质联用(GC-MS)技术在职业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5名加油站作业人员职业病诊断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应用GC-MS技术对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结果 15名劳动者均有超过1年的加油、卸油职业史。临床表现均符合《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慢性苯中毒特征。但因缺少职业性苯接触的依据,未能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C-MS技术对某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筛查,发现存在苯、正戊烷、正己烷等。结论 建议对加油站作业人员开展职业病诊断时,应用GC-MS技术对苯等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准确识别作业场所中有毒物质,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红明 《工企医刊》2001,14(6):21-22
国内报告慢性苯中毒和纯苯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有明显改变,但对混苯作业工SCE的影响目前报道不多。本文对49名混本作业工做了SCE检测,以探讨混苯对工人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某混苯生产车间作业工49人,经调查均无其他慢性病史及其它毒物接触史,为接触组。另选择不接触毒物,其它条件与对照组相似的健康者48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将肝素化血液0.5ml注入含5ml RPMI1640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2家电子企业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工健康损害程度,保护职业人群身体健康,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对某微电园区2家电子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家电子企业407名工人(男性325人,女性82人)中,检出异常者125人,异常率为30.7%。临床检出异常率较高的前3位指标分别是心电图(7.6%)、血常规(6.6%)和血压(5.2%)。疑似慢性苯中毒的检出率为7.9%,高频听力损伤的检出率为4.5%,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为1.3%。发生听力损伤检出率较高的工种依次为喷砂工、钳工、冲压工和成型工。结论该市2家电子企业作业人员接触噪声、苯系物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问题突出,应重视职工健康状况;同时,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采取综合性防护设施保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油漆工业中,造漆作业工人接触生产性毒物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气体。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苯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苯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早已被人们所共识[1],苯对生殖发育、遗传毒性及致癌作用的研究正被受到广泛关注[2-6]。为了解长沙某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至10月富阳市某皮具公司有5名接触苯作业工人被杭州市职业病诊断小组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全血细胞减少症)。为了解该公司接触苯作业危害程度及工人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职业中毒的发生,我们对该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方法对万州区446名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对生产环境空气中苯系物进行测定。结果 446名苯作业工人中血常规异常率为15.47%,女性血常规异常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低下检出率最高8.07%;检测显示,苯、二甲苯、甲苯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超标率依次为8.11%、5.41%、2.70%。结论苯作业工人中,易造成血常规异常,且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建议加强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预防控制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苯作业致慢性重度苯中毒2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2年和 1997年我国已分别将慢性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苯作业一般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 ,慢性少见。现将 2例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3 2岁 ,某皮鞋厂配底工。 2 0 0 2年 11月参加全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 ,发现白细胞 5 6 5× 10 9/L ,复查白细胞5 3 3× 10 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 64 % ,淋巴细胞 6% ,单核细胞3 % ,嗜酸粒细胞 2 % ,嗜碱粒细胞 2 % ,早幼粒细胞 3 % ,中晚幼粒细胞 2 0 %。随即被收入院做骨髓检查 ,显示全片有核细胞增生以粒细胞系统为主 ,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与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分离、固定122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变异分析,计算GPA突变频率并分析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关系。结果慢性苯中毒工人的GPA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的苯作业工人,并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GPA基因突变之间有显著的趋势关系(GPANN:趋2势=5.503,P=0.019;GPANO:趋2势=4.028,P=0.045),随着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相应增加。结论GPA基因突变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使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危险升高,该指标有预测苯中毒危险以及苯诱发肿瘤风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382-385
目的对某市苯系物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的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某市13 748名在职苯系物接触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职业史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观察职业性苯中毒病例与非职业性苯中毒病例的特征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职业性苯中毒的危险因素。结果 13 748名在职苯系物接触工人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表达水平均符合《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偏低限值标准.符合严重偏低限值标准的人数,占比较低(0.06%~0.18%);符合偏低限值标准的人数,占比较高(6.66%~9.80%)。13 748名在职苯系物接触工人中,检出职业性苯中毒314例(2.28%),其中312例为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为中度苯中毒,无重度苯中毒病例。职业性苯中毒病例中接苯工龄越高(3~10 a、10 a)、私有企业、企业规模越小(中、小型企业)、涉苯一线作业人员病例数占比高于非职业性苯中毒病例(P0.05)。经logistic分析可知,接苯工龄为3~10 a和10 a、小型企业、涉苯一线作业人员均是苯系物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该市苯系物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病例的检出比例不高,但接触工人职业性苯中毒病例的相关血常规指标异常检出比例较高,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加强防控,降低职业性苯中毒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长期苯作业工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苯作业对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探讨苯的免疫毒性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长期苯作业工人(22例轻度苯中毒、14例中度苯中毒、8例重度苯中毒、22例健康苯接触工人)和94例健康非苯接触工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CD4 、CD8 的表达。结果与健康非苯接触工人比较,轻度苯中毒、中度苯中毒、重度苯中毒患者及健康苯接触工人,除CD8 T细胞变化不明显外,CD4 T细胞和CD4 /CD8 比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CD4 /CD8 在苯接触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苯作业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是引起CD4 T细胞减少,但CD4 T细胞水平与苯致造血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无苯胶与混苯胶对鞋厂刷胶工健康的影响。 [方法 ]按苯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体检内容体检 ,监测作业环境 ,比较其间的差异。 [结果 ]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无苯胶组为 12 .3% ,混苯胶组为 2 1.8%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6 .92 ,P<0 .0 1)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无苯胶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混苯胶组 (P<0 .0 5 )。 [结论 ]混苯胶对刷胶作业工健康的影响是肯定的 ,应积极推广使用无苯胶  相似文献   

20.
某汽车制造公司职业危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行业职业危害和作业工人健康状况,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提出进一步完善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建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作业场所粉尘、各种毒物、噪声、高温等进行检测和评价。采用职业性健康体检等方法对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工作场所粉尘和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粉尘作业工人检出尘肺病Ⅰ期患者1人;无尘肺0^+者(即疑似职业病)70人,异常率高达15.05%。噪声强度超标率为45.45%,噪声作业工人检出听力异常者58人,听力异常率高达35.58%。苯作业工人检出白细胞偏低者49人,红细胞、血红蛋白两项偏低者2人。经郑州市职业中毒诊断专家集体会诊,7人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4人被诊断为苯观察对象。此外,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88%、7.35%,占作业工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第1、第2位。[结论]作业工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低浓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