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的认识,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对4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分成有自杀意念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将可能与自杀有关的因素行为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妄想,失眠和病程在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中,自杀危险度相差很大。结论妄想、失眠早醒和病程长的抑郁症患者易发生自杀,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是防范意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燕  杨波 《河北医药》2013,35(10):1580-158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1]。有研究显示,住院抑郁症患者中自杀问题严重,其中76.3%有过自杀意念[2]。自杀意念是指具有自杀的想法或倾向,不涉及自杀行为,当自杀意念较强时可导致自杀行为[3]。因此,应予以积极的评估及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失为预防抑郁症自杀的措施之一[4]。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疗效及自杀意念的影响,作者对102例抑郁症伴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有无出现妄想症状分为妄想性抑郁症组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组两组,对患者有无自杀遗传史和有无发出自杀信号进行调查,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中,有58.5%(38/65)的患者出现自杀行为;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中,有27.7%(18/65)的患者出现自杀行为。但由于发现及时,均无1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自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自杀遗传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杀前发出语言信号与行为信号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多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结论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自杀信号较少,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辅以心理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力求达到更好效果,为患者的恢复和生命健康贡献最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自杀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问题。方法调查8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记录自杀相关问题及相应临床资料。结果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8.7%、52.5%和27.5%。女性患者自杀行为明显多于男性。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均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多的自杀问题,特别对病程长、多次住院、具有精神疾病或自杀家族史者,更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不同诊断类别的差异,并探求其脂质及脂蛋白的差异。方法对66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分析,并采用酶法、免疫比浊法检测66例抑郁症和3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①66例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行为的25例,占37.9%(25/66),且无性别差异(χ2=0.93,P>0.05=0.7607);自杀行为组中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无自杀行为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379,P<0.05=0.036),拟然比(LR)=4.454,P<0.05=0.035。②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者,无论是内源性还是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TC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不同亚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有自杀行为的内源性抑郁症患者TC亚组分HDL-C以及apoAI分别低于非内源性患者和对照组(P<0.001),非内源性患者TC亚组分L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高于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且无性别差异;低胆固醇水平可能是抑郁症自杀患者共同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其亚组分HDL-C水平减低,可能是内源性抑郁症自杀患者特有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原因和方式,制订全方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优化防范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组67例患者,65(97.01%)例自杀未遂,2例(2.99%)自杀后被抢救成功。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好转。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得到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并制定出护理对策。结论通过全面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心理,分析其自杀原因,制定更好的预防护理对策,降低患者的自杀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孙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05-205
抑郁症精神病(简称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其临床特征为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循环发作。抑郁症患者若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导致自杀行为及躯体疾病的产生。自杀多与个体的抑郁症及抑郁状态有关,因此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而护士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等级管理方法,防止患者住院后出现自杀等意外事故,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自制“护理安全分级管理”工作程序,对护士进行安全分级管理工作培训,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单项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0分。按抑郁表现轻、中、重及有无自杀行为等分别进行特护、Ⅰ级、Ⅱ级不同的护理级别管理。结果采用护理安全分级管理后,有效杜绝了抑郁症住院期间自杀等意外事故发生,患者及家属对住院的满意度由同期的84.4%提高到96.2%。结论对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采用护理安全分级管理的措施,能很好防止和杜绝患者住院后出现自杀及以外事故,同事提高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与护理防范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临床资料.结果 具有高危因素患者:有自杀观念9例;有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21例;自伤自残17例;他伤他杀13例;毁物11例;纵火3例;外走15例;住院期间2人发生自伤自残行为;5人发生他伤行为;3人毁物;无1人发生自杀、纵火及外走.发生自伤自残患者及他伤患者及护理人员,经过及时对症处置,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名护理人员和1名患者仍留有轻度瘢痕,其余均恢复良好,未留有功能障碍.结论 通过对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及时正确评估,认真填写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徐素霞 《首都医药》2021,(1):129-130
目的 探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策略下动态干预在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103例,依据住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2例)在上述基础上予以NGASR评分策略下动态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自杀行...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矫正法与护理干预缓解产后抑郁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晨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14-1615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矫正法与护理干预两种方式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将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疗法组和护理干预组。在研究之初和结束之即,评估产妇的抑郁程度及症状。结果:两种方法对于产后抑郁症均有效。但护理干预组效果更好。结论:在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方面,护理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124例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产后检查,实验组62例给予常规产后检查并联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分别在产后7 d和产后28 d按照抑郁自评量表标准以及爱丁堡抑郁量表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21 d后,实验组两种评分标准都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症状显著改善,可以显著增加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胡艳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03-104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分娩孕妇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及比较两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孕妇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2组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EPDS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8、42d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88例产妇分成陪伴分娩组即观察组(38例)和无陪伴分娩组即对照组(50例),比较2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抑郁水平和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产后护理效果,并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方法 选取8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各组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爱丁堡产后抑郁测量量表(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子痫、产后出血、急性心力衰竭、产后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产后采取综合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子项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预防产后抑郁发生,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Only a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 behavior after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nset in adults. We examined the specific predictors of de novo suicidal ideas or attempts among depressed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subjects potentially at risk of suicidal behaviors, who initiated a new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MethodsA large set of GPs and psychiatrists throughout France followed-up, for 6 weeks, 4357 outpatients for whom an antidepressant drug was prescribed. Dimensions related with antidepressant-induced suicidal event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or hopelessness, were assessed longitudinally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pproaches among subjects with treatment-emergent suicide ideation or attempts.ResultsNew suicidal ideas were observed in 9% of patients with no suicidal ideation at baseline (n=81), while suicidal attempts were reported for 1.7% of the sample during the 6-week observation period (n=75). The onset of suicidal ideas and attempt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iti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baseline level of anxiety, past history of suicide attempts and alcohol misuse) and the non-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Worsening of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the follow-up increased the onset of new suicidal ideas (OR=5.67, p<0.001) and attempts (OR=2.60, p=0.002), corresponding to 67.5% and 56.5% of attributable risk respectively.ConclusionsWhen the analyses are restric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uicidal ideas or attempts, the link between antidepressants and suicide risk might be more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a poor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rather than by a direct trigger-effect. This naturalistic study is limited by the use of non-structured diagnoses and self-repor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7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后14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对照组EPDS和SAS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情志护理联合宁心安神组方对于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经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确诊的产后抑郁产妇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情志护理、口服宁心安神组方.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EPDS评分为(10.03±1.9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4±1.32)分(P<0.01);治疗组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生理功能(PF)、生命活力(VT)、精神健康(MH)、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总体健康(GH)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志护理联合宁心安神组方对产后抑郁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3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36 h、6周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6 h、6周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