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因机体免疫状态存在差异,常使二期梅毒疹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且皮疹可以与多种皮肤病表现类似。当皮疹不典型时,极易容易引起误诊、漏诊。本文现对1例以阴囊单发条索状皮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疹进行报道,为临床诊治该部位二期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期梅毒疹扁平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2例报告河南省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471000)田惠迪扁平湿疣为二期梅毒疹表现之一,其特点为好发生于潮湿温暖部位如外阴、肛周等,外观呈增殖状,扁平,表面湿润有分泌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因临床上易误诊为尖锐...  相似文献   

3.
二期梅毒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性传播疾病 (STD)中梅毒的发病数不断增多 ,尤其是二期梅毒 ,应引起重视[1] 。我院性病专科 1996年 1月~ 1999年 3月记录资料完整的二期梅毒共 90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0例二期梅毒患者中 ,男 43例 ,女 47例 ,男女比例为1∶1.0 9。年龄 17~ 72岁 ,平均 (34 .43± 4.5 3)岁。已婚 6 0例 ,未婚 30例 ,病程从 7d~ 6个月不等。 90例患者均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有梅毒病史。其中合并淋病 1例 ,合并尖锐湿疣 2例。有 2例患者曾在外院被误诊为玫瑰糠疹 ;1例患者被误诊为银屑病 ;1例扁平湿疣患者被误诊为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梅毒可涉及全身多种脏器,其临床表现尤其是二期梅毒疹十分多样,往往可以模拟各种皮肤病,易造成误诊。眼部的任何结构都町以被梅毒侵犯,导致相应的疾病。2012年8月31日接诊1例伴眼部损害的二期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灿 《山东医药》2005,45(19):88-88
2000年11月~2003年11月,我院收治12例早期梅毒误诊病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2例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4个月至45岁。病程6d至5个月。已婚7例,未婚4例(其中婴儿1例)。7例由不固定性伴传染,4例由固定性伴(夫妻、男或女朋友)传染,1例经胎盘传染。均有局部或全身不同程度淋巴肿大。其中一期梅毒5例,分别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银屑病、女阴溃疡、疥疮结节;二期梅毒6例,分别误诊为玫瑰糠疹、多形红斑、皮炎、湿疹合并真菌感染、尖锐湿疣合并玫瑰糠疹、结节性痒疹;1例先天梅毒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6.
梅毒是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些年来各种原因导致梅毒的发病快速增加[1],已经引起我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临床上,梅毒螺旋体可以侵犯各种器官和组织[2],其临床表现,尤其是二期梅毒和复发性梅毒的皮疹十分多样,往往可以模拟各种疾病[3],造成误诊。但是,也并非所有皮疹均由梅毒引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仔细鉴别各种表现的皮疹,并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对于临床工作者正确诊断和治疗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临床上曾遇到1例合并了花斑癣的二期梅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对本科近期收治的一例寻常型银屑病合并二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进行全面分析,分析二期梅毒易被误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全身起红斑、斑丘疹伴瘙痒3个月,加重3天。"入院。3个月前患者双上肢、头皮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的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症状复杂、体征较多、临床及病程变化较大的性传播疾病。采用0.5g和1g两种不同剂量的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5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全部病人均来自本科性病门诊的患者,共53例。男37例,女16例,男女之比1∶0.43。年龄20~59岁,平均34岁。已婚48例,未婚5例。一期梅毒28例,占52.8%。皮损主要以硬下疳为主,男性下疳多在冠状沟,部分在包皮、阴茎;女性下疳多位于大小阴唇交界处、阴道口及阴唇联合处。二期梅毒25例,占47.2%。其中玫瑰疹11例,扁平湿疣9例,丘疹样梅毒疹3例,银屑病样梅毒疹2例,所有患者均有…  相似文献   

9.
性传播疾病     
宫颈涂片对诊断女性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的价值;梅毒过筛检测方法ELISA、GICA、TRUST比较;二期梅毒40例口腔表现及病理分析;24例早期梅毒被误诊临床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的医院感染控制;梅毒抗生素治疗的选择与分析(综述);长骨X线摄片诊断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价值;青霉素G脱敏治疗二期复发性梅毒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与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梅毒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了解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武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的43例梅毒合并HIV感染病例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病例中,显性梅毒占65.12%、隐性梅毒占34.88%。显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大多不典型,可出现多个形态不一的溃疡面。二期梅毒疹皮损较非HIV感染者严重、复杂。经抗梅毒治疗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阳性的转阴率低,持续时间长,血清固定比例增加。结论梅毒合并HIV感染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临床工作中必须对所有梅毒患者或HIV感染者同时作梅毒血清学检查和HIV抗体筛查,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1.
早期梅毒12例误诊分析何成雄黄灿溢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疹型多样,很容易引起误诊,本文就近年来我们接诊的12例在院外误诊的早期梅毒病例,综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2例患者均系在院外治疗无效而来我院皮肤内科专家门诊就诊者。1.2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性传播疾病 (ST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中青年患病为主 ,但老年患者也时有出现。我科于 1995年 1月~ 1997年 12月间共收治 7例老年早期梅毒患者 ,治疗并观察 2年 6月 ,现将治疗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病人 ,其中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6 0~ 75岁 ,平均 6 4 3岁 ;7例患者中 1例丧偶 ,1例离异 ;6例有非婚性行为 ,1例为配偶间感染。一期梅毒 2例 ,均因硬下疳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就诊 ,二期梅毒 5例 ,因掌跖梅毒疹 ,躯干部斑疹 ,斑丘疹 ,扁平湿疣就诊 ,2例硬下疳患者取皮损处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蛎壳状二期梅毒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对该院收治的患有蛎壳状二期梅毒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报告。结果患者持续治疗2周之后,患者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四肢以及躯干上的脓疱有了明显的减少,但未完全消退,需要继续观察治疗。结论梅毒本就是临床上比较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在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情况之后就更加难以治愈,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考虑,有效控制梅毒的同时还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值,并进行定期的观察,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性传播疾病     
芜湖市1990—2005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对策;梅毒血清试验应用探讨;以脱发为唯一症状的二期梅毒1例;梅毒125例临床分析;以头面部红斑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相似文献   

15.
80例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性传播疾病患者数不断增加,梅毒的发病数也成倍增长,梅毒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是皮肤损害,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对我院80例确诊为梅毒患者的皮损特征、血清学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80例患者均系1998年5~8月来我院就诊病人。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个月~70岁,其中20~40岁年龄组达71.3%,病程不等。对所有患者查体记录,均采血做RPR筛选,同时做TPHA确证试验,全部做滴度检验。 2 结果 80例梅毒患者,早期梅毒(一期和二期)患者最多,共67人,占84%,胎传梅毒2例,占2.5%,潜伏梅毒11例,占13.5%,病人均有婚外性交或配偶感染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南京市一)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0-2018年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为梅毒的精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南京市各区常住人口数来源于南京市统计年鉴,梅毒病例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8年南京市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使用泊松模型方法,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采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可视化。结果 2010-2018年间南京市一期、二期梅毒累计报告发病12 893例,报告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无明显变化趋势(χ2趋势=2.32,P 0.05),发病类型二期占55.17%(7 113例),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农民占76.27%(9 834例)。病例中男性占56.36%(7 276例);20~59岁占85.72%(11 052例)。不同性别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女性发病高峰在30~39岁组,随着年龄增长,年平均发病率逐渐减低;男性发病高峰在50~59岁组,此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0-2018年间,每年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P均0.05),聚集地区由中心城区向南部江宁、溧水转移,聚集时间多为3-9月。结论南京市5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的高梅毒感染率应引起重视。全市一、二期梅毒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且时空扫描分析有助于精准定位高发区域,可以为制定精准的梅毒防控措施及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梅毒性直肠炎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肠道疾病,一期、二期梅毒均可发生。由于梅毒螺旋体和HI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所以二者常合并感染。梅毒性直肠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容易误诊及漏诊。根据患者性行为史,临床表现及梅毒血清学、肠镜、病理检查可综合诊断。本文现对1例HIV阳性梅毒性直肠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1—3个月内即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如未经规则驱梅治疗,有10%左右的患者在以后的3—20年中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称神经梅毒(ileurosyphilis)。初期(下疳)及二期症状(皮疹)不显著的患者发生神经症状的可能性更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内个案报道不多,但在近10年来,梅毒感染在我国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下,神经梅毒的发病不容忽视。现将最近在我院所发现,并临床确诊的1例神经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二期梅毒皮损形态多变,类型复杂,临床上常有误诊报告,但误诊为“炎性混合痔”的二期梅毒未见报道,笔者近期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5岁,退休教师,早年丧偶。因肛门肿物突出、不能还纳、伴微痛半月多,于2001年7月2日在本地综合医院外科就诊,拟诊为“炎性混合痔”,经内服清热解毒中药、1/5 000 PP液坐浴、外擦痔疮膏,10天无效后,到我院门诊皮肤性病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有非婚性交史。 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肛周3、5~7、9~11点处见绿豆至蚕豆大小淡红色之肿物,质中无压痛,表面较光滑,但无明显湿润。两股上部至腹股沟处见10多个散在分布的粟粒至绿豆大小不等之暗红色坚硬丘疹,表面较粗糙有少量鳞屑。两侧  相似文献   

20.
苄星青霉素治疗梅素致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94年以来共遇到青霉素皮试阴性 ,但肌注苄星青霉素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梅毒患者 3例。现报告如下。例 1 女性 ,2 9岁。因躯干、四肢玫瑰疹不伴瘙痒及疼痛 2d就诊。体检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躯干、四肢可见直径 0 .5~ 2cm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红色玫瑰疹 ,散在不相融合 ,上覆少许鳞屑 ;其他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追问病史 ,既往有多次非婚性接触史。血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试剂购自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1/ 16阳性 ,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 )阳性。诊断为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