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13岁儿童眼屈光不正与屈光要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以屈光要素中央角膜厚度CT (centralCorneaThickness)、前房深度ACD (AnteriorChamberDepth)、晶体厚度Lens(Lensthickness)、玻璃体腔深度V (Vitreousdepth)、眼轴长度A (Axis)、角膜屈折力CD (CorneaDiopter)的生物测量值推算 4~ 13岁儿童眼屈光度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4~ 13岁屈光不正儿童共 90人 180眼 ,经 1%阿托品眼膏连续散瞳三天后验光测得屈光度 ,用A超及角膜曲率计测得屈光要素生物测量值。经SPSS软件分折剔除不相关要素 ,得出屈光度、相关屈光要素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屈光度D与相关屈光要素CT (mm)、CD、ACD (mm )、A (mm)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D =90 12 4+2 3 45×ACD +2 2 5 2×CT -2 477×A -0 978×CD (R =0 93 7)。结论 :4~ 13岁儿童眼屈光度可以用ACD、CT、A、CD间接推算。  相似文献   

2.
眼球挫伤常致屈光不正,但临床上往往只注意到挫伤所致的眼部其他变化,而忽略屈光的改变。6年来我们发现挫伤所致屈光不正46例46眼,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聪慧  王倩  杨静  尚文青  信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936-1939

目的:分析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01/2018-12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03例405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行检影验光,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度将患儿分为轻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高度远视组。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球相关参数,收集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ITR)和眼轴长度(AL),自动验光仪检查水平和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并分析各组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平均ACD为3.08±0.38mm,LT为3.91±0.34mm,VITR为14.53±1.85mm,AL为21.45±1.01mm,K值为43.34±1.70D。AL、ACD、LT和VITR在三组间均有差异(P<0.05); 而K值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远视屈光度与AL和VITR呈负相关(P<0.01),与ACD、LT、K值无相关性(P>0.05)。

结论:AL的变化是影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远视屈光程度越高,AL越短,玻璃体腔越浅,协同参与屈光状态的变化,而远视程度与ACD、LT和K值无相关性。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不正以轴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4.
儿童共同性斜视 ,多数因调节因素、屈光不正和双眼屈光参差所引起的斜视。因此儿童屈光不正与斜视有着密切关系 ,现将我院眼肌科近几年来对 6 82例儿童屈光不正与斜视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眼肌科诊治儿童共同性斜视患儿共 6 82例。检查前对所有患儿用 10 g· L- 1 阿托品眼膏散瞳 ,每日 2次 ,连续 3~ 5 d,充分散瞳后 ,进行检影验光 ,并以最高度数划分屈光程度 ,屈光度 <3.0 0 D为轻度 ,3.0 0~ 6 .0 0 D为中度 ,>6 .0 0 D为高度。近视及远视均包括散光。对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我们保持连续几年观察屈光度与斜视的变化 ,并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眼球震颤患者视功能、屈光状态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儿童眼球震颤的屈光矫正时机与方式,从而促进患儿的视觉发育,提高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102例眼球震颤患儿的视力、双眼视功能、屈光状态、眼球震颤相关检查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特发性组81例,白化病组10例,其他原因组11例。对患儿等效球镜度、散光的类型以及散光度进行分析。结果眼球震颤的患儿平均裸眼视力为4.20±0.34,最佳矫正视力为4.45±0.27,最佳矫正视力大多在4.3至4.7之间。特发性组等效球镜度为(一0.25±3.36)D,白化病组为(+0.24±3.25)D,其他原因组为(+1.03±3.12)D。白化病组患儿主要表现为远视性屈光不正。眼球震颤患儿有着较大比例的散光.其中特发性眼球震颤组比例为86%.白化病及其他类型眼球震颤患儿为100%。其中顺规散光是其主要散光形式,顺规散光比例分别为55%、70%、64%。结论眼球震颤患儿常伴发屈光不正,应早期通过屈光矫正进行干预,促进视觉发育,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少梅  林健民 《眼科学报》1992,8(4):173-178
本文名分析了3099例2.5~14岁儿童的屈光状态.资料表明:非斜视者的屈光不正随着年龄增长,远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减少而近视的发生和程度逐渐增加。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者,中、量度弱视的高、中度远视和近视比轻度弱视者多.单跟屈光不正性弱视者,高、中度远视和高度近视比非弱视眼的多.双眼内斜视性弱视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程度弱视的屈光分布无显著差异.单眼斜视性弱视的屈光分布与非弱视眼比,无显著差异.本文结果揭示屈光不正性弱视与高度屈光不正有关;眼位偏斜可能为斜视性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的相关关系,了解屈光要素对儿童近视形成的可能影响,以期根据屈光要素对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预测.方法 选取2008年暑假于我院眼科门诊顺序就诊的5~12岁儿童共32例(64只眼),经1%阿托品眼膏连续散瞳7 d后验光测得屈光度.用A超及角膜曲率计测得屈光要素生物测量值.分析左右眼屈光要素的差别以及屈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屈光度、相关屈光要素和生长发育因素间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 (1)右眼眼轴长于左眼眼轴、水平径角膜曲率右眼大于左眼,右眼的动态屈光度和静态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左眼(P<0.05);(2)在5~11岁时期,左右眼眼压与眼轴的增长基本一致;而12岁时,左右眼眼压与眼轴的增长出现相反的情况;(3)静态屈光度(D)与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均值(K)、身高(H)、年龄(ACE)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D=102.674-2.586×AL-1.288×K+13.127×H-0.440×AGE(R=0.92s).结论 在同-个体,右眼的近视进展程度要早于或高于左眼,随着年龄的增加,眼压和眼轴的增长中存在"拐点",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间的匹配密切相关,5~12岁儿童的静态屈光度(D)可以根据眼轴(AL)、角膜曲率(K)、身高(H)和年龄(ACE)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15岁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 方法:对我院2009-04/2010-04视光学门诊2~15岁的1638例3266眼(男725例1446眼,女913例1820眼)视力低常者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 结果:在3131眼中,男生近视性屈光不正为1056眼,远视性屈光不正317眼,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其中以复性近视散光多见,占35.48%。女生近视性屈光不正为1455眼,远视性屈光不正303眼,也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其中以复性近视散光多见,占40.71%。散光的分布中男女童均是以复性近视散光为主,复性远视散光次之。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弱视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儿童长时间看书学习和电脑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近视性屈光不正发生的概率。逆规散光是弱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矫正逆规散光可能有利于儿童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4~17岁青少年屈光不正矫正视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青少年屈光状态和视力矫正的关系 ,我们将2 0 0 0年 7月 1日~ 8月 31日来我院行检影验光的 5 6 4例青少年屈光状态进行统计 ,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男 30 3例 ,女 2 6 1例 ,共计 5 6 4例 112 8眼 ,年龄 4~ 17岁 ,以视物模糊为主诉来诊 ,且散瞳前视力均低于0 .8者。1.2 方法 均采用 1g· L- 1 阿托品眼液滴眼 ,每日 2次 ,滴眼后闭眼按压泪囊区不少于 5 m in,连滴 3d,第 4天检影 ,如发现仍有调节 ,延长滴眼天数 ;视力矫正低于 0 .8者均查眼底 ,排除器质性病变。2 结果2 .1 散瞳后有 18眼裸眼视力达 1.0以上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3~15岁少年儿童视力低下的病因,探讨屈光不正的发病规律,为防盲治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2月视光学门诊3~6岁192例、7~15岁809例,共1001例(1987只眼)视力低下者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结果3~6岁组:远视299只眼,占78.9%;近视46只眼,占12.1%;混合散光34眼,占9%。7~15岁组:近视1172只眼,占72.9%,其中7~10岁女孩近视率明显高于同龄男孩(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远视376只眼,占23.4%;混合散光60只眼,占3.7%。屈光度以低度为主;中度近视女孩较男孩多有显著性差异(P<0.005)。矫正视力7~15岁组较3~6岁组好,矫正视力不良多见于高度屈光不正。结论学龄前儿童以远视为主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但应积极治疗弱视。7~15岁少年儿童以近视多见;女孩近视低龄化且中度近视较男孩多,可能与女孩较男孩发育早,用于学习时间多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视眼、远视眼少儿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特征。方法 164例(291眼)经睫状肌麻痹下综合验光仪确定屈光不正度和散光轴向;按等效球镜度分为近视眼组、正视眼组、远视眼组;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前表面不同位置曲率值与形状系数(SF)。结果三组SF值近视眼组最低、远视眼组最高,直径7mm处角膜曲率值近视眼较远视眼正视眼都高;角膜形状系数(SF)与球镜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弱正相关 (r=0.16 P=0.003);角膜中央到周边曲率与等效球镜度的回归系数逐渐增加。结论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角膜向着周边变平坦的趋势减慢,主要是由于周边直径7mm处变陡速率比中央区快。远视眼角膜向着周边变平坦的趋势加快,可能是由于直径7mm外周边角膜变平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瞬息图像筛查分析仪分析远视性屈光图像,以期提高转诊儿童中弱视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瞬息图像筛查分析仪对眼科门诊6个月~4岁的29例(51眼)儿童进行致弱视因子筛查,应用二元线性相关分析研究远视性屈光不正图像中新月影/瞳孔的值与屈光度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图像中内斜视的表现。结果线性相关分析得出新月影/瞳孔的值与屈光度数的回归方程为:屈光度数=-0.197+9.095×新月影/瞳孔。通过图片检查出11例内斜视儿童,其图像表现为多种形式。结论在瞳孔统一的情况下,通过新月影的大小可以推断出屈光度数,结合儿童的年龄可以提高转诊儿童中弱视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苏哲  肖林  刘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87-1289
目的::探讨小瞳孔电脑验光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学龄儿童217名。一年级组(6~9岁)94人、四年级组(10~12岁)123人。采用电脑验光仪RM-8000筛查儿童屈光度,评估小瞳孔验光在筛查中的准确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散瞳前后一年级组球镜及柱镜差异,四年级组球镜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组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类型:散瞳前后近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263±0.618,0.216±0.653D,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947±0.946,1.039±0.984D,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柱镜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瞳孔电脑验光选择≤-1.00D,≥-0.50D分别作为儿童近视,远视诊断界值准确度较好, Youden 指数分别为0.672,0.580。结论:小瞳孔下验光可作为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但若为验光配镜,学龄儿童必须散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研究锦州市1 170例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抽取锦州市城区10所幼儿园,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立体视检查等.对于视力低于0.8的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结果:(1)视力低常率:3岁为6.37%,4岁为7.79%,5岁为15.24%,6岁为8.93%,5岁儿童低常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视力低常眼病分布:视力低常患者中,屈光不正占95.61%.屈光不正分布:远视71.67%,其中3岁为75.00%,4岁为78.26%,5岁为75.44%,6岁为54.17%;近视17.50%,其中3岁为6.25%,4岁为13.04%,5岁为17.54%,6岁为29.17%;混合散光10.83%,其中3岁为18.75%,4岁为8.70%,5岁为7.02%,6岁为16.67%;(3)弱视情况:弱视患病率4.27%.对弱视相关因素调查显示,屈光参差性占36.00%,轻度66.67%,中度27.78%,重度5.56%;斜视性占16.00%,轻度25.00%,中度62.50%,重度12.50%;形觉剥夺性占2.00%,轻度0%,中度0%,重度100.00%.结论:学龄前儿童年龄较大者比年龄较小者视力较好,说明年龄的增长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屈光不正中各组比例提示,远视是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视、斜视、弱视等因素所占比例提示普查手段十分重要,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矫正屈光不正对儿童低视力康复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有屈光不正的低视力儿童戴矫正眼镜后对应用助视器提高视的效果。方法 经散瞳验光 后视力有提高或改善者,予以配镜。然后再应用远用双筒与单筒望镜式助视器。结果 350例中有900例(占25%)经验光配镜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改善,在这90例中不戴镜直接用助视器时,其脱残率(视力提高到0.3以上)为54.4%,而在戴镜基础上再应用助视器,则脱残率为83.3%,两者之间差异有着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田玉青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80-1281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度数及类型的关系。方法:门诊3~12岁36例72只裸眼视力不能矫正到0.8的儿童,采用阿托品散瞳、电脑客观检查法、联合检影主观检查法验光。结果:远视性弱视的发生率为55%、近视性弱视发生率为25%,混合散光性弱视的发生率为83%。远视性弱视的发生要远远大于近视性弱视的发生。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且屈光不正度数越大越易发生弱视,对视力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郑丽娟  闫一力  王丽  姚博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914-1916
目的:探讨空勤人员体检中检出屈光不正者的屈光分布及分析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随机选取2013-05/2014-05期间来院体检的1031名空勤人员,检出屈光不正的49例,并对各种屈光类型的构成与年龄、机种、职务、飞行时间等进行比较,结合空勤人员主观评定进行分析。
  结果:检出屈光不正的49例中近视43例(88%),远视(包括远视散光)6例(12%),年龄大于50岁及飞行时间大于3000 h空勤人员检出率高,歼击机空勤人员、职务为飞行员者及用眼习惯优者屈光不正检出率低。
  结论:空勤人员屈光不正以近视多见,年龄、飞行时间长的空勤人员高发,歼击机空勤人员、飞行员及用眼习惯良好者低发,提示空勤人员迟发性近视及用眼方式、强度和时间在空勤人员屈光不正防治训练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眼外伤、角膜瘢痕和眼部手术后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 眼外伤、角膜瘢痕和眼部手术屈光不正 16例 17眼。术前裸眼视力 0 .0 5~ 0 .2 5 ,平均 0 .11± 0 .0 7。最佳矫正视力 0 .2~ 1.5 ,平均 0 .84± 0 .45。 12例 13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 ,4例 4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随访 3~ 12月 ,平均 9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 0 .2~ 1.5 ,平均 0 .77± 0 .3 8。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7.5 16,P <0 .0 5 )。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689,P >0 .0 5 )。无眼压升高、haze、角膜裂开等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术是矫治眼外伤、角膜瘢痕和眼部手术后非常态眼屈光不正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霄  张健  张利科  王晓冰  邓秀静 《国际眼科》2017,10(11):2177-2179

目的:对河北省眼科医院门诊1 500例2 840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为屈光不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省眼科医院2013-06/2014-07门诊屈光不正患者1 500例2 840眼,所有患者使用Topcon RM-8800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使用Topcon综合验光仪主观验光,两者结合确定屈光度。并观察近视散光的屈光度与轴分布、远视散光的屈光度与轴分布、散光患者年龄与散光轴的分布。随机选取150例患者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等静态屈光指标以及调节幅度、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等动态屈光指标,并与正常人群对比。

结果:所有患者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单纯性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比例分别为38.99%、3.27%、23.94%、4.68%、1.34%、13.52%、15.25%; 近视散光共773眼,近视散光屈光度-0.25~-0.50、-0.75~-1.00、-1.25~-1.50、-1.75DS以上人数比例分别为31.05%、38.55%、16.56%、13.84%; 远视散光共421眼,远视散光屈光度0.25~0.50、0.75~1.00、1.25~1.50、>1.75DS人数比例分别为26.60%、24.94%、16.63%、31.83%。150例300眼患者静态屈光指标中,角膜曲率为41.23±2.43φ/D、前房深度为3.71±0.43mm、眼轴长度23.45±1.43mm; 动态屈光指标中,调节幅度10.56±2.32D、负相对调节2.31±0.47D、正相对调节-1.82±0.67D、调节灵敏度11.34±2.21D,各项动、静态屈光指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者1 194眼中,3~7、8~18、19~45、46~60岁合规则散光眼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5.85%、11.98%、45.64%、6.53%; 150例300眼患者中,等效球镜≤-0.5D者152眼,等效球镜≥0.5D者48眼,-0.5~0.5D者100眼; 150例300眼正常人群等效球镜≤-0.5D者150眼,等效球镜≥0.5D者50眼,-0.5~0.5D者100眼。

结论:屈光不正患者1 500例2 840眼中,以单纯性近视、复性近视散光人数最多,近视散光者-0.25~-0.50、-0.75~-1.00DS屈光度区间人数最多,远视>1.75DS最多。散光者中,年龄越大不规则散光人数越多; 且屈光不正眼各项动、静态屈光指标与正常人群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