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与评价.方法 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出相关性研究; 结合Harris评分标准(见附录2)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研究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53 例平均Harris评分(86.3±3.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4例,发生率7.5%.观察组 53例平均Harris评分(91.4±2.7),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 1 例,发生率 1.9%.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t值为4.9,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常见多发疾病,且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P)后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20.6%.股骨干骨折的患者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发生率为15.7% [2],从2007年以来我们对56例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总结出一套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即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练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53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一般护理、观察护理进行预防性术后功能锻炼及药物疗法等方面做好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53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切实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是提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后仅5例患者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2.5%,远远低于国内报道发生率。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邹娟 《大家健康》2016,(3):178-17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栓发生率、发生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时,应尽量给予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5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通过早期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56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后,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只有3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胀痛,经过及时治疗、护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采取合理可靠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需要制动,且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因而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4例患者于术前分析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仅为5.88%,临床效果明显。本文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5-01-2009-08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的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15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未出现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术后发生脑栓塞,留有后遗症.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栓塞病史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将200例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是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模式,即在骨科病房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量化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及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前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建立血栓监测病房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建立前(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骨科建立血栓监测病房,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客观的量化评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及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会平  朱素梅 《吉林医学》2010,(33):6138-613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2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精心护理,总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26例中,仅有1例发生了DVT,发生率为3.8%。结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大幅度地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栓发生率、发生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时,应尽量给予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抽取其中56例患者,并分别预见性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统计两组护理结果。结果预见性护理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明显低于对照组,即发生率分别为2.89%与19.88%(P0.05)。在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过程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方式,大大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且缓解了患者疼痛症状。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预见性护理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体魄,故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春凤  张新英 《吉林医学》2011,(29):6283-628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3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采取护理方法早期干预,减少血栓形成。结果:38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7.89%,经及时治疗,症状减轻。结论:掌握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辛旭  成玲 《当代医学》2012,(36):105-106
目的探讨间歇揉捏腓肠肌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7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手术24h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足踝运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即开始间歇揉捏腓肠肌.结果试验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发生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间歇揉捏腓肠肌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杨莉  覃美青 《华夏医学》2006,19(5):859-86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动态观察病情,出现异常者立即以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从中医护理角度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落实预防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认知程度和预防重视程度,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加入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间20例换双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调查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方式。结果:20例患者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发生率为5.0%。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3.7±20.1)分,明显高于患者护理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