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用预扩张的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缺损的术后效果。方法:选择1997-01/2004-09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行预扩张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缺损的患者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2期手术:Ⅰ期手术对面部缺损或组织畸形的患者行扩张器植入术,按照病损情况酌情植入合适的扩张器,按要求定期注水扩张;Ⅱ期将扩张的皮肤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或进行器官再造。皮瓣大小2.5cm×3.5cm-5.0cm×7.5cm,血管蒂最长12.5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4例;≥12个月,<18个月7例;≥18个月,<24个月9例。患者经Ⅰ期扩张器植入术,Ⅱ期将扩张的皮肤行转移修复病变切除后皮肤缺损或器官再造,皮瓣愈合良好,瘢痕相对较小且无组织器官移位现象,达到功能恢复、外形改善的效果。结论:预扩张岛状皮瓣可提供面积较大的皮瓣供区和较长的血管蒂以增加皮瓣旋转的角度和灵活性,使面颈部缺损修复达到更接近正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下肢皮肤缺损的修复护理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对95例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1例因循环障碍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其余94例皮瓣成活,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密切皮瓣观察,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是治疗皮肤缺损、提高皮瓣成活、促进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2005-08-2010-08我科对62例65指外伤性伴有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行改良邻指皮瓣修复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9例52指,女13例13指,年龄18~45(平均30)岁.损伤原因为木工电刨伤、机床及挫伤等,均伴有肌腱或(和)指骨外露,有的伴有部分未端指骨和甲床缺损,但无骨折及肌腱断裂和缺损. 相似文献
6.
7.
8.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方法:选择1998-02/2006-02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运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跟腱部皮肤缺损患者24例,均知情同意。应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皮瓣的最大面积为10.0cm×8.0cm,最小面积为3.5cm×2.0cm。皮瓣选择要点:①跟腱内侧皮肤良好者,用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内侧皮瓣。②跟腱或足外侧皮肤良好者,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③跟腱内、外侧皮肤条件均良好者,首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次选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④如合并跟腱、皮肤缺损的病例,用皮瓣移植结合跟腱修复,或选用远端推移腓肠肌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应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行跟腱功能评定:①优:患者无不适,行走正常,提踵有力,肌力无明显异常,小腿围减少≤1cm,背伸或跖屈角度减少≤5°。②良:有轻度不适,行走稍有不正常,提踵稍无力,肌力较健侧稍弱,小腿围减少≤2cm,背伸角度减少在5° ̄10°,或跖屈角度减少在5° ̄15°。结果:随访3 ̄6个月,全部成活20例,皮瓣外观良好,末再破溃;伤口裂开2例,其中1例换药后伤口愈合,另1例经再次行跟腱修复术后伤口愈合;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另1例肉芽生长后植皮。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结果:优13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就近取材,切取方便,可选择术式多,成功率高,不影响患肢血液循环,是跟腱部皮肤缺损良好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缺损面积大小设计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创面,缺损面积为1.0cm×2.0cm~2.5tin×3.0cm,术中行皮神经和指神经端端吻合,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抗血管痉挛等治疗,密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拇指外形及皮瓣感觉。【结果】16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后拇指外观满意,皮辩两点辨别觉5~10mm,感觉恢复好。【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稳定,存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性秃发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1998年2月至2008年7月收治由外伤、烧伤、溃疡、疖肿等所致的瘢痕性秃发患者37例,其中2例行分次切除缝合,4例行秃发区切除+局部头皮瓣转移修复,31例行头皮扩张术修复。修复瘢痕性秃发最大面积22.3cm×25.8cm。【结果】除1例扩张头皮瓣部分坏死,行二期头皮扩张,扩张头皮瓣转移修复。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头皮扩张,扩张头皮瓣转移是修复瘢痕性秃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在拇指末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13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经指蹼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屈曲拇指贴紧手掌固定,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指腹两点辨别觉6.4~8.6mm,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无法直接修复的患者(Gustilo ⅢB型、ⅢC型)采取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术后1周开始膝、踝关节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扶拐下地负重。每隔4~6周复查一次X线片,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按照Johne-Wruhs评分标准,38例患者中34例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良好,患肢功能基本恢复,2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患者出现感染及骨髓炎、骨不连,后经抗感染、置管冲洗、感染控制后植骨等措施亦予以修复。【结论】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骨折局部损伤,保护并改善局部血运,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不需借助特殊设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检测技术对下肢皮瓣移植术前供区血管的检测,了解皮瓣血供分布状况。【方法】采用Acuson soquoia 512及百胜AU4彩色超声检测仪,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42例下肢皮瓣内深部动脉干及其肌皮穿支动脉血管的数目、内径、走行方向及分布范围等形态学表现进行检测及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拟行移植皮瓣的供皮瓣区动脉血管形态学表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检出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42条.肌皮穿支动脉82务,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内径,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相符。上述供区皮瓣深部动脉干与皮支、穿支检出率100%,通过测得下列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每分血流量(CQ),提示供区血管质量良好与术中检查结果一致,42例移植皮瓣术后全部成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观,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为术前正确选择皮瓣类型.合理设计手术,以及准确评价皮瓣供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