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螺旋CT冠状位片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区钩突及其邻近结构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200侧)行眼眶CT受检者,采用64层螺旋高分辨率CT及多平面重组后处理技术重组出连续的冠状位标准化图像,选取标准层面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钩突角度(43.2±10.8)°,钩突高度(8.1±2.2)mm。钩突角度与筛泡最大横径成正相关(r=0.429,P<0.05),钩突高度与筛泡最大横径成负相关(r=-0.377,P<0.05)。上颌窦口含气通道宽度与钩突角度成负相关(r=-0.316,P<0.05)。结论钩突角度内偏可引起上颌窦口含气通道狭窄,黏膜病变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传统鼻窦手术靠去除病变粘膜,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原则是去除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阻塞性病变,重建自然窦口的通气和引流,达到使病变粘膜逆转目的,已成为处理鼻窦炎的标准术式。筛漏斗乃漏斗形管道,前界为钩突,后方为筛泡,内方系半月裂,外界为筛骨纸板,前组鼻窦均开口于此区内。漏斗开放术乃FESS的第一步骤,过去均用镰形小刀自钩突前切开鼻侧壁粘膜,切除钩突并暴露筛泡,开放到达前筛窦及上颌窦口的通道,易造成眶损伤并发症,且不易明视上颌窦自然口。该作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漏斗开放手术操作法,可在门诊…  相似文献   

3.
通过尸解和CT冠扫,研究了大量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十分必要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关系,认为“窦口、鼻道复合体”(前筛-中道复合体)通常是鼻窦炎症的最初病变部位。窦口鼻道复合体涉及鼻腔侧壁解剖区域,前筛经此引流至中道。异常情况下这一区域梗阻导致鼻窦的病变。包括钩突、筛泡、半月裂、漏斗和基底的底板。钩突是鼻腔侧壁一新月状骨板,突出于泪骨后面;向后下延续形成半月裂的下缘和漏斗的内壁;半月裂是鼻腔侧壁一弯曲的通道开口,位于钩突之上,筛泡之下,外侧缘形成眶内壁的一部分,漏斗是一槽状结构,接受从前筛、额窦及上颌窦的引流。漏斗病变可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是否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方法 分析10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单侧患病)的CT图像,观察鼻中隔、中鼻甲、钩突、筛泡的变异情况,有无Haller气房;测量冠状位钩突平面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所占该平面鼻腔面积比。 结果 鼻中隔偏曲87例(85.29%),其中51例宽敞侧发病,36例狭窄侧患病(P<0.05)。高位偏曲病例与低位偏曲相近。高位偏曲病例中,宽敞侧患病例数多于狭窄侧(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低位偏曲病例中,两侧患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与健侧中鼻甲、钩突、筛泡变异及Haller气房出现情况患侧反向中鼻甲明显多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钩突偏曲、Haller气房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泡过度气化患侧较健侧多,但无统计学意义。冠状位钩突平面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所占该平面鼻腔面积比,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鼻中隔偏曲及中鼻甲、钩突变异可能是真菌性上颌窦炎致病因素,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应同时处理相应变异结构。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窦口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测了48侧尸头上颌窦窦口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发现上颌窦鼻腔开口均位于筛漏斗,其形态、大小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或卵圆形、弯月形或肾形及月芽状或弯曲的缝隙状三类,分别占21%、56%、23%;上颌窦窦腔开口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前囟上部;上颌窦鼻通道由窦腔开口向上或内上移行为鼻腔开口,其长度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多数上颌窦窦口上缘高于(65%)或等于(23%)眶底或眶内下角水平;鼻泪管后壁与上颌窦窦口前缘水平距离及与鼻底水平线夹角分别为4.20±1.09mm及59±8.7°。结果提示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或窦口开放术中,为防止发生眶损伤和鼻泪管损伤,不应咬除上颌窦自然窦口上缘及前缘组织,向下咬除时亦宜谨慎小心。此外,还讨论了上颌窦鼻腔开口类型与上颌窦炎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成人中鼻道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观察王振菊王宏宇王保华王秀云曹锦康梁美庚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中鼻道的钩突、筛泡、鼻丘、半月裂、筛漏斗、上颌窦开口和前、中组筛窦开口、额窦开口。这一解剖部位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必经之路。1994年对60侧成人中鼻道及窦口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绕开钩突由筛泡径路的内镜精准术式在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30例行绕开钩突由筛泡径路的内镜精准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和记录术中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 由筛泡径路术式适合目前精准手术要求,特别适合有筛上颌窦气房、眶下气房及Haller气房等存在变异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上颌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厚明显的中鼻甲;B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尽量保留中鼻甲,特别肥厚者也行部分切除。结果:218例均随访1年以上。按海口1997年疗效评定标准,A组治愈100例,治愈率92%,B组治愈99例,治愈率91%;A组好转9例,好转率8%,B组好转10例,好转率9%。结论:鼻内镜手术范围的关键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是否扩大上颌窦口并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窦炎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 以297例(594例)冠状位鼻窦CT片材料研究中鼻甲、钩突、筛泡和处 的解剖变异及Haller气房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用SPSS5.0作统计分析。结果 OMC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反向(13.97%)、气化(34.85%),钩突肥大(19.36%)、移(45.27%)筛泡过度气化  相似文献   

10.
观察23例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发生过程,结果如下:①胚胎8周钩突呈双峰状软组织隆起,位于下鼻甲外上方;②胚胎12周中鼻道外侧壁的鼻囊软骨增生,形成原始筛泡。钩突与筛泡之间的鼻囊软骨向外下方向伸展,为筛漏斗和上颌窦的雏形;③筛泡是前组和中组筛窦的起始部位;④中鼻甲气化可能是筛迷路发育的正常现象;⑤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研究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9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冠状位鼻窦CT,观测指标包括:骨性解剖结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Haler气房、鼻中隔偏曲、上颌窦发育不良、鼻丘气房、钩突气化)、筛漏斗、钩突角度、筛泡等,测量相应结构的冠状位截面积、角度、长度。应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结果全中甲或中甲下部气化的发生率随前筛、上颌窦内软组织影增厚而升高;有额窦炎组病人的鼻丘气房最大纵向垂径明显大于无额窦炎组(分别为11.7±5.5mm和8.5±3.7mm,P<0.01);Haler气房在上颌窦炎组和非上颌窦炎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前组发生炎症的Haler气房明显多于后组(分别为77.8%和33.3%,P<0.05),且前组Haler气房的冠状位截面积明显大于后组(分别为91.6±17.8mm2和41.6±12.6mm2,P<0.05);钩突角度随上颌窦内软组织增厚而减小;筛泡冠状位截面积随前筛窦内软组织增厚而增大(P<0.01)。结论某些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窦口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运坤  林清霞 《耳鼻咽喉》1999,6(3):169-172
本文观测了48侧尸头上颌窦窦口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发现上颌窦鼻腔开口均位于筛漏斗,其形态,大小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或卵圆形,弯月形或肾形及月芽状或弯曲的缝隙状三类,分别占21%、56%、23%;上颌窦窦腔开口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前囟上部;上颌窦鼻通道由窦腔开口向上或内上移行为鼻腔开口,其长度与筛泡,钩突的发育情况有关,多数上颌窦窦口上缘高于(65%)或等于(23%)眶底或眶内下角  相似文献   

13.
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发生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23例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发生过程,结果如下:(1)胚胎8周钩突呈双峰状软组织隆起,位于下鼻甲外上方;(2)胚胎12周中鼻道外侧壁的鼻囊软骨增生,形成原始筛泡,钩突与筛泡之间的鼻囊软骨向外下方向伸展,为筛漏斗和上颌窦的雏形;(3)筛泡是前组和中组筛窦的超始部位;(4)中鼻甲气化可能是筛迷路发育的正常现象;(5)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伴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特点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伴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的差异。方法 对103例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病人作鼻内镜检查和鼻腔、鼻窦冠状位、轴位CT扫描,比较OMC解剖变异的差异。结果 单纯高位偏曲组甲泡、Haller气房及钩突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0%、56.3%和28.1%,显著高于低位嵴组及前部偏曲组(P<0.05);甲泡在单纯高位偏曲对侧发生率为62.5%,同侧为37.5%,其同侧与其它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其对侧则差异显著(P<0.05);前部偏曲筛泡过度气化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中鼻甲反常曲线、鼻丘气房、钩突气化等的发生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不同部位的鼻中隔偏曲伴随的某些OMC解剖变异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功能性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确认上颌窦自然开口极为重要。进行鼻道镜检时 ,上颌窦自然开口通常位于筛漏斗钩突外侧。虽然存在副口 (常位于鼻外侧壁 ) ,但自然开口极难直接直视。开窗术中查明自然开口 ,并需切除钩突。本例 ,0°镜所见之左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异常像 ,容易辨于筛泡和畸形钩突之间。因窦口明显可见则不需切除钩突。以球顶 Lusk探头经开口进入左上颌窦并借窦窥镜观察前尖牙窝 ,确认为真正的自然开口。窦内壁中部未见其他开口 ,大部分位于内壁上方。窦口下嵴通常位于自然开口下方。粘液流入该窦口。这种罕见自然开口与钩突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健康人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特征,了解额筛气房在国人中的出现率,进一步认识额窦和额隐窝区域重要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人(404侧)无额窦疾病症状且额隐窝区域无病变表现的研究对象,对头部行16排螺旋CT扫描,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图像重建。观察鼻丘气房、额气房、筛泡上气房、眶上筛房、额泡气房和额窦内间隔气房等额筛气房的出现比率,同时分析钩突后上端附着点的位置分布特征和终末隐窝的出现率。结果①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的多个气房需要依靠三维CT明确分类。②159侧(39.4%)出现额气房,其中Ⅰ型98侧(24.3%);Ⅱ型28侧(6.9%);Ⅲ型33侧(8.2%),未见Ⅳ型额气房。148侧出现筛泡上气房(36.6%);22侧出现眶上筛房(5.4%);36侧出现额泡气房(8.9%);25人出现额窦间隔气房(12.4%)。③380侧出现鼻丘气房(94.1%)。钩突后上端可有1个或2个附着点,244侧钩突后上端有单一附着点(60.4%),其中214侧(53.0%)附着于眶纸板;21侧(5.2%)附着于中鼻甲;9侧(2.2%)附着于颅底。160侧钩突后上端有两个附着点(39.6%),其中,111侧(27.5%)附着于眶纸板和颅底;35侧(8.7%)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14侧(3.5%)附着于颅底和中鼻甲。360侧(89.1%)钩突后上端在眶纸板上有附着点,附着点与眶纸板接合部的下方形成终末隐窝。结论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可准确辨认额窦和额隐窝区域中额筛气房的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以297例(594侧)冠状位鼻窦CT片为材料研究中鼻甲、钩突、筛泡和鼻丘的解剖变异及Haler气房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用SPSS5.0作统计分析。结果OMC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反向弯曲(13.97%)、气化(34.85%),钩突肥大(19.36%)、偏移(45.27%),筛泡过度气化(30.30%),鼻丘过度气化(0.70%),Haler气房(1.00%)。OMC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81.14%;钩突、中鼻甲和筛泡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正相关(P<0.01)。结论OMC解剖变异常见,且与慢性鼻窦炎密切相关,处理OMC解剖变异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鼻窦轴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其中93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4例筛窦黏膜增厚、23例蝶窦黏膜增厚、9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鼻窦炎合并息肉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腺样体肥大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鼻咽癌5例。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最佳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临床证实的鼻窦炎患者,均作了64层CT容积扫描,经CT32作站行冠状面重建,观察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及OMC的显示情况。结果34例患者冠状位重建均显示了中鼻甲、钩突、筛漏斗、半月裂及筛泡等OMC结构,其中21例存在OMC结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38.1%,8/21),反向弯曲(4.8%,1/21);钩突肥大(14.3%,3/21)、偏移(4.8%,1/21),气化(4.8%,1/21);筛泡过度气化(14.3%,3/21),Hailer气房(14.3%,3/21),鼻丘过度气化(4.8%,1/21)等。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能清楚地显示OMC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纠正鼻结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所致慢性鼻及鼻窦炎90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0例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14~68岁,平均41岁;病程0.5~30年,平均11.25年.主要临床症状:单纯鼻塞10例,鼻窦伴鼻干燥、鼻出血14例,鼻塞伴流涕、头痛18例,鼻部疼痛伴头痛16例,单纯头痛6例,鼻塞伴嗅觉减退15例,鼻流脓涕伴面颊部肿胀4例,反复鼻出血7例.鼻腔、鼻窦结构异常表现:90例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放大冠状扫描,单纯鼻中隔偏曲10例(图1),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肥大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泡性中鼻甲10例(图2),鼻中隔偏曲合并钩突肥大12例,中鼻甲肥大伴息肉样变14例,钩突肥大伴息肉样变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外移6例,中鼻甲反向弯曲4例(图3),巨大筛泡2例,Haller气房2例,下鼻甲骨质增生10例,其中12例同时合并额窦、筛窦、上颔窦、蝶窦阻塞性炎症病变,16例同时合并筛窦、上颌窦阻塞性炎性病变,18例同时合并额窦、筛窦、上颌窦阻塞性炎症病变,20例同时合并上颌窦阻塞性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