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谈谈腹针疗法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薄智云 《中国针灸》2001,21(8):10-18
腹针疗法是一种新的针灸,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症广等优点,本文从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论的腹针临床特点和从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的腹针辨证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较详的介绍,为针灸的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3.
腹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晓莉  冉青珍 《河北中医》2010,32(4):571-571
腹针疗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微型针灸体系,具有取穴少、疗效稳定、痛苦小等特点。2008—09-2009—07,我们采用腹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针疗法的处方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薄智云 《中国针灸》2003,23(5):273-276
目的:根据中医方剂学的原则制定腹针疗法处方的基本规范。方法:对处方中君、臣、佐、使穴位的特性和功能进行介绍,对穴位的加减变化和处方的分类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结果:对腹针疗法“处方标准化,辨证条理化”的治疗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尝试为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甲乙经》腹部腧穴针刺深浅及其在腹针疗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甲乙经》中腹部腧穴的针刺深浅规律:任脉脐下腧穴的针刺深度大于脐上,其中建里、神阙和石关比较特殊;任脉腧穴的针刺深度最深,胃经腧穴最浅;肾经和胃经腧穴在脐上下的针刺深度无变化.上述腧穴针刺深浅规律可用来验证、指导腹针疗法的临床和进一步探索腹针疗法的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腹针疗法的培训中如何把握腹针的优势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薄氏腹针广西临床治疗中心在腹针疗法的推广运用和培训腹针医师的过程中发现,参加腹针培训班的医师95%都是针灸师,在接受腹针疗法的新针灸理论之前以传统针灸之“气至病所”来作为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临床指征,即针刺穴位时,会有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通常把这种感觉称为“得气”,这种得气的的感觉随着针刺激强度的变化由经脉循行方向感传到达病变部位,但又恰是患者不愿接受传统针灸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针与腹针疗法减肥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肥胖者随机分为体针组60例,腹针组82例,分别用体针疗法与腹针疗法治疗,并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个疗程后,体针组有效42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100%;腹针组有效64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针疗法与腹针疗法均是减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腹针疗法机理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症,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的针灸疗法。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相似文献   

9.
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是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近2年来,笔者运用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经络学角度探讨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认为腹针的基础为腹部脏腑、水谷之海、血海、与腹部联系密切的十二经脉、任、督、冲、带脉及相关经别、络脉、经筋等,并根据其组织分布的深浅探讨腹针针刺深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腹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及注意事项。首先,通过古典医籍中神阙与脏腑及奇经八脉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神阙作为腹针疗法的理论核心,是有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的;第二,在强调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出全息、经络、八廓、三焦四大取穴法,同时论述了三焦取穴法的由来及临床体会;第三,提出腹针疗法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针刺的深浅、方向、针具的选择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杨然  刘云霞 《中国针灸》2012,32(1):26-30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8例,均按照临床病理分期分为疼痛期和粘连期。其中腹针组疼痛期患者24例,穴取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等,腹针组粘连期患者24例,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针刺组疼痛期和粘连期患者各24例,穴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等。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3周为一疗程,共计9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以功能活动积分(Melle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腹针组疼痛期和粘连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5.8%(23/24)和91.7%(22/24),针刺组疼痛期和粘连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2/24)和79.2%(19/24),腹针组粘连期疗效优于针刺组粘连期(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与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腹针组降低程度大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腹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3.
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定坤 《新中医》2005,37(10):64-65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腹针(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及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腰椎牵引加中药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3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13例,治愈率62.9%,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治愈率30.0%;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14.36±3.52)天,对照组为(21.15±4.1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8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星期后、8星期后及治疗后1个月HAMA量表各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8星期后及治疗后1个月HAMA量表精神性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是一种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和工作习惯的改变,肩周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并趋于年轻化。近年来笔者采用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试谈薄氏腹针疗法与脏腑经络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建的一种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后天经络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疗法.薄教授根据全息理论特点,认为腹部存在着与人体各部位相关联的信息,提出神阙经络系统即先天经络系统的理论,并指出这一系统对脏腑及全身调节的规律,有着自身特点,治疗人体疾病也有,"泛的适应症和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治疗作用及与常规针刺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腹针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取穴:水分、气海、关元,辨证加减: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坐骨神经痛加:气旁(健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取穴:肾俞(双)、大肠俞(双)、次髎(双)、委中(双)。用简化麦吉尔疼痛调查问卷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价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针痛效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使用腹针疗法十多年来,除治疗腹部疾病外,还对脑血管病后遗症,腹型癫痫颈椎综合征、肩周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扭伤、腰肌劳损等30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仅择数法简介如下: 一、天地针的组成及适应证天地针是一组腹针的常用穴,由中脘、关元组成。腹针以神阀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  相似文献   

19.
周炜 《北京中医药》2013,32(2):104-105
从基础的经络理论阐述薄智云腹针疗法的诞生,从针灸理论是取得疗效的基础,重视经络诊察是针灸取效的必要条件,手法及针刺方向有助疗效的取得,结合其他疗法增强腹针疗效4方面论述取得腹针疗效的关键.认为腹针疗法是近年涌现的众多针法中具有较深厚针灸理论基础的针法.  相似文献   

20.
颞三针加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 10 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即采用颞三针加腹针疗法治疗为治疗组共 5 0例 ,电针为主治疗为对照组 5 0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6 0 34% ,对照组治愈率为 4 4 83% ,两组治愈率比较 ,P <0 0 1;两组治愈率与疗程的关系比较 ,P <0 0 1;治疗组病程 1年、2年、3年以上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程 1年、2年、3年以上的治愈率 (P <0 0 1)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