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作者所在实验室近15年的工作为主总结了血吸虫病疫苗研究进展。实验证据表明,用大鼠作为实验模型所获得的抗血吸虫感染效应机制和调节机制资料与人体感染基本符合。保护力主要与IgE有关,IgG_(2?)和IgA也参与抗再感染,IgG_(2?)则起封闭抗体的作用。保护性免疫力的表达在免疫识别、T细胞增殖应答和抗体同型选择等方面被调节,同型选择似乎是抗力充分表达的必要因素,研究疫苗应考虑这些调节因素。作者还描述了gp38和Sm28/GST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概括介绍了1997年5月21—25日在埃及开罗召开的血吸虫病疫苗学会议、疫苗研究进展及今后规划。 WHO/TDR选择的6种血吸虫病候选疫苗抗原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副肌球蛋白(Sm97)、IrV-5(Sm62)、磷酸丙糖异构酶(TPI)、表膜蛋白(Sm23)和脂肪酸结合蛋白(Sm14)。用C57BL/6和BALB/c两种近交系小鼠试验的结果显示,上述6种抗原  相似文献   

3.
4.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范围的传染病中 ,寄生虫的感染率可能要超过其它任何病原所致的感染 ,而血吸虫在许多方面都是一种不寻常的寄生虫 ,如雌雄异体、性染色体异配 ,寄生于宿主的门脉系统及有性和无性生殖的生活史等 ,这些特点 ,使其成为医学和兽医学中研究最为深入的虫种之一。据统计 ,目前大概有 2 - 3亿人有血吸虫感染 ,全球有 74个国家 6亿左右的人口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 ,尽管已有不少血吸虫病的防治经验 ,但要把人畜共患的血吸虫病危害减至最少 ,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 5 0年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但并未得到彻底控制 ,究其…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疫苗研究已有 6 0多年的历史 ,大体上经历了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分子疫苗这几个研究阶段。死疫苗的抗感染效果很差 ,几乎不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 ;减毒活疫苗虽能产生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力 ,但存在抗原大批量供应及潜在致病性等缺点 ,其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分子疫苗比较完全 ,是一种很好的血吸虫病疫苗 ,但它要经过基因克隆、表达和蛋白纯化等复杂过程 ,成本较高 ,因此尚需研制新型血吸虫病疫苗。Wolff等 [1 ]将编码功能蛋白的质粒 DNA肌肉注射小鼠 ,发现质粒 DNA可在局部肌肉组织表达。这种 DNA既是载体 ,又是抗原的来…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疫苗开发行动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不同的血吸虫抗原对实验动物具有部分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10 0多种抗原已被鉴定 ,其中约 15 %具有较强的保护力 ,有望能达到射线致弱尾蚴所诱导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沿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省和大山区的四川、云南省等地。在流行区,由于不断地开展化疗工作,不断地对再感染进行重复治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寻找一种补充性的、可产生长期效用的防治方法——疫苗,一直成为近年来科学家们奋斗的目标。尽管动物试验和一些人体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获得某种程度的抵抗力来应对血吸虫感染,但我们迄今对人类血吸虫感染的有关保护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当血吸虫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产生抵抗寄生虫入侵的有关免疫应答反应,并帮助对抗…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合成多肽疫苗许家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血吸虫病可使人体衰弱,有时甚至可以致命,其流传很广,全世界大约有2~3亿人遭受感染,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寄生虫病。目前虽然已有化学治疗药物,但治愈后的再感染率很高,需不停地进行治...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成虫之所以能存活于免疫个体内,主要是由于其幼虫在移行时,从进入的皮肤处获得宿主样的表面抗原。尽管这种伪装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已使人怀疑人体的免疫是否有效。以照射过的幼虫作牛的疫苗用于现场试验,在苏丹和中国均获成功,但看来不能应用于人。好几组人员研究了幼虫、成虫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疫苗开发行动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不同的血吸虫抗原对实验动物具有部分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100多种抗原已被鉴定,其中约15%具有较强的保护力,有望能达到射线致弱尾蚴所诱导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合成多肽疫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疫区范围呈现大幅度压缩,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较防治初期减少了42%、40%和53%。截至1995年,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灭了血吸虫病。据2004年统计,全国434个流行县(市、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血吸虫病疫苗一直备受关注,有助于降低对吡喹酮的过度依赖,推进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实现。目前虽然尚无商业化的血吸虫病疫苗,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脂肪酸结合蛋白、四跨膜蛋白-2和钙蛋白酶大亚基等4种候选疫苗已进入不同阶段的人体临床试验。本文对4种血吸虫病候选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血吸虫病疫苗与其他蠕虫病疫苗的研发提供线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分子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8种可能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谷胱若肽-S-转移酶、副肌球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25kDa和23kDa膜蛋白、68kDa蛋白和31/32kDa蛋白等的基因结构、生化特性、保护性免疫力以及部分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分子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8种可能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谷胱苷肽-S-转移酶,副肌球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25kDa和23kDa膜蛋白、68kDa蛋白、68kDa蛋白和31/32kDa蛋白等的基因结构,生化特性,保护性免疫力以及部分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大鼠和人体血吸虫感染时存在的封闭抗体,以及以抗独特型疫苗替代抗原疫苗的新途径。 1.大鼠血吸虫感染时的封闭抗体大鼠IgG2c单克隆抗体(IPLSm 3)不能杀伤童虫,而能抑制体内、外IgG2a单克隆抗体(IPLSml)介导的嗜酸粒细胞依赖的细胞毒作用。IgG2c的封闭作用是双重的,既作用于表面靶抗原(38 000M.W.),又通过竞争Fcγ受体作用于效应细胞。IgG2c单抗的封闭作用主要作用于IgG介导的效应机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寻找新的杀虫药物和开发研制有效抗血吸虫疫苗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血吸虫病疫苗已由减毒活疫苗、基因重组抗原疫苗发展到核酸疫苗等阶段[1-2]。疫苗是20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3]。传统的疫苗研究策略是模拟自然感染,成功的疫苗多依赖于中和抗体的产生;虽然减毒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效果显著,但缺乏足够的虫源,且多种抗原成分不一定全部产生保护力,甚至可能导致免疫性病变或免疫抑制。基因重组抗原疫苗应用安全,但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且蛋白的提取纯化步骤…  相似文献   

18.
汪世平  余俊龙 《传染病信息》2006,19(3):128-129,136
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威胁人口高达6亿,感染人数2亿,全球每年至少有2万余人死于血吸虫病。2000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体内发现的日本血吸虫卵,足以证明日本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年代之久远n1。日本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南方12省(市),经过50余年的防治,取得了巨:赶的成绩。目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等7省尚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本文仅就我国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与抗病疫苗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制血吸虫病疫苗的不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研制血吸虫病疫苗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病抗疫苗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抗病疫苗研究的意义、疫苗研制的对策和依据,认为抗病疫苗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虫卵疫苗和抗免疫病理疫苗。设想在血吸虫感染前通过抗病疫苗接种,诱导宿主的“调节状态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减轻慢性感染造成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