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规律,及中药复方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h即有细胞色素C释放,出现胞浆染色的阳性细胞;1d后胞浆染色最浓,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阳性细胞表达最多:3d后染色变淡,阳性细胞数减少;5d后胞浆染色继续变淡,阳性细胞继续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1,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lt;0.01),染色亦较模型组淡。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细胞色素C于6h即开始从线粒体释放。1d达高峰后下降;平肝熄风汤能阻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规律,血肿变化及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同时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血肿的最大直径。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h即有细胞色素C释放,出现胞浆染色的阳性细胞;1d后阳性细胞表达最多;3d后阳性细胞数减少;5d后阳性细胞继续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1,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0.01)。造模后血肿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变小明显;治疗组在6h与模型组比较血肿缩小明显(P<0.05),1,3,5d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细胞色素C于6h即开始从线粒体释放,1d达高峰后下降;血府逐瘀汤能阻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同时促进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规律,及中药复方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h即有细胞色素C释放,出现胞浆染色的阳性细胞;1d后胞浆染色最浓,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阳性细胞表达最多;3d后染色变淡,阳性细胞数减少;5d后胞浆染色继续变淡,阳性细胞继续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1,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0.01),染色亦较模型组淡。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细胞色素C于6h即开始从线粒体释放,1d达高峰后下降;平肝熄风汤能阻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情况及血肿变化,并评估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同时用量度尺测量大鼠血肿的最大直径。结果:Ⅶ胶原酶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lt;0.01)。平肝熄风汤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3,5d均存在明显差别(P&;lt;0.01)。造模后血肿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变小明显;治疗组在1d时与模型组比较血肿缩小明显(P&;lt;0.05),3,5d缩小更明显(P&;lt;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明显活化,平肝熄风汤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阻止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促进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规律和血肿变化情况,探讨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125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和大承气汤组20只、涤痰汤组20只、平肝熄风汤组20只、血府逐瘀汤组2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又分为6h,1,3,5d4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②实验干预: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灭菌生理盐水。正常组大鼠自由进食饮水,假手术组蒸馏水2mL灌胃,2次/d,各治疗组造模后即灌服大承气汤、涤痰汤、平肝熄风汤、血府逐瘀汤,用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为70kg成人的3倍,每次2mL,2次/d灌胃。共4周。正常组大鼠最后一次进食后6h时处死。其余各组于最后一次给药后6h,1d,3d,5d处死观察各项指标。③实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脑组织冠状切开测量不同时间点血肿直径。结果:12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未见阳性细胞;假手术组仅于6h,1d时见少数阳性细胞;模型组和各中药治疗组6h即有阳性细胞表达,1d时阳性细胞达到高峰;3d阳性细胞数减少;5d阳性细胞继续减少。1,3,5d时各中药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承气汤组,涤痰汤组高于平肝熄风组(P<0.01)。②血肿体积变化情况:正常组,假手术组无明显血肿形成;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6h即见明显的血肿形成,1d时血肿直径最大,3d时血肿直径变小,5d后血肿直径继续变小。1,3,5d平肝熄风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小于模型组(P<0.05或<0.01),3,5d时涤痰汤组小于模型组(P<0.01),5d时大承气汤组小于模型组(P<0.01);3,5d时平肝熄风汤小于大承气汤组(P<0.05)。5d时平肝熄风汤小于涤痰汤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治法均能阻止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能促进血肿吸收。平肝熄风汤对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促进血肿吸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侯俊良  梁清华  包太成  唐涛  王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45-147,i004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和血肿变化,及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完成。健康SD大鼠65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大承气汤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设4个时间点:6h,1,3,5d。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内血肿周围活化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用直尺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内血肿的最大直径。结果:6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活化凋亡蛋白酶3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模型组:6h(24.600&;#177;2.338)个,1d(115,900&;#177;2.215)个,3d(91.940&;#177;3,177)个。5d(67.900&;#177;2.261)个[。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假手术组:6h(3.120&;#177;2.235)个,ld(1.360&;#177;2.097)个,P&;lt;0.01]。大承气汤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3,5d均存在明显差异[大承气汤组:1d(114.440&;#177;3.239)个,3d(84.420&;#177;3,648)个,5d(51.460&;#177;3,038)个.P&;lt;0.05或P&;lt;0.01]。②血肿体积变化情况:造模后血肿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变小明显;大承气汤组在5d缩小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大承气汤组5d(2.000&;#177;0.187)mm,模型组5d(2.480&;#177;0.148)mm,(t=4.496,P&;lt;0.01)]。但在6h,ld,3d与模型组比较血肿缩小程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凋亡蛋白酶3表达明显上调;大承气汤能减少活化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阻止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规律以及血肿变化和中药涤痰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中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SD大鼠65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n=5),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涤痰汤组(n=20),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设4个时间点:6h,1,3,5d,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和涤痰汤组用脑内立体定位注射含0.4U Ⅻ型胶原酶的生理盐水2 μL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2 μL生理盐水。涤痰汤组大鼠手术清醒后即灌服涤痰汤中药煎液(半夏、南星各12g,橘红7.5g,枳实、赤茯苓各10g,石菖蒲、人参各5g,竹茹3.5g,甘草2.5g)生药2.67g/(kg&;#183;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蒸馏水灌胃,2mL/次.2次/d。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内血肿的最大直径用直尺测量。结果:65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未见阳性细胞;假手术组仅于6h,1d时见少数阳性表达细胞,余时间点未见阳性细胞;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12.66&;#177;2.12),(51.74&;#177;2.13),(35.46&;#177;2.84),(17.34&;#177;2.08)个];涤痰汤组与同时间模型组比较在6h计数无明显差异[(12.68&;#177;2.06)个,P〉0.05],1,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50.28&;#177;2.87),(31.12&;#177;3.05),(13.18&;#177;2.94)/个,P〈0.05]。②脑血肿的最大直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无血肿形成;模型组造模后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最小[(4.08&;#177;0.16),(3.58&;#177;0.15),(2.48&;#177;0.15)mm];涤痰汤组在3d时血肿小于模型组[(3.22&;#177;0.26)mm,P〈0.05],5d时差距更明显[(1.70&;#177;0.19),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神经元细胞色素C释放明显增多,而且是脑出血的一个早期事件,从脑出血后6h即开始,1d最明显,而后逐渐下降;涤痰汤具有阻止细胞色素C释入胞浆的作用,从而阻断凋亡信号进一步传导,保护脑出血后神经元免于凋亡;同时促进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规律以及血肿变化和中药涤痰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中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SD大鼠65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n=5),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涤痰汤组(n=20),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设4个时间点:6h,1,3,5d,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和涤痰汤组用脑内立体定位注射含0.4UⅫ型胶原酶的生理盐水2μL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2μL生理盐水。涤痰汤组大鼠手术清醒后即灌服涤痰汤中药煎液(半夏、南星各12g,橘红7.5g,枳实、赤茯苓各10g,石菖蒲、人参各5g,竹茹3.5g,甘草2.5g)生药2.67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蒸馏水灌胃,2mL/次,2次/d。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内血肿的最大直径用直尺测量。结果:65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未见阳性细胞;假手术组仅于6h,1d时见少数阳性表达细胞,余时间点未见阳性细胞;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犤(12.66±2.12),(51.74±2.13),(35.46±2.84),(17.34±2.08)个犦;涤痰汤组与同时间模型组比较在6h计数无明显差异犤(12.68±2.06)个,P>0.05犦,1,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犤(50.28±2.87),(31.12±3.05),(13.18±2.94)个,P<0.05犦。②脑血肿的最大直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无血肿形成;模型组造模后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最小犤(4.08±0.16),(3.58±0.15),(2.48±0.15)mm犦;涤痰汤组在3d时血肿小于模型组犤(3.22±0.26)mm,P<0.05犦,5d时差距更明显犤(1.70±0.19),P<0.01犦。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神经元细胞色素C释放明显增多,而且是脑出血的一个早期事件,从脑出血后6h即开始,1d最明显,而后逐渐下降;涤痰汤具有阻止细胞色素C释入胞浆的作用,从而阻断凋亡信号进一步传导,保护脑出血后神经元免于凋亡;同时促进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情况及血肿变化,并评估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同时用量度尺测量大鼠血肿的最大直径。结果:Ⅶ胶原酶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平肝熄风汤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3,5d均存在明显差别(P<0.01)。造模后血肿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变小明显;治疗组在1d时与模型组比较血肿缩小明显(P<0.05),3,5d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明显活化,平肝熄风汤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阻止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促进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10.
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机制,凋亡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证实脑出血后能量供应变化与凋亡发生的相关性。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组织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对象为Wister大鼠40只。干预:以50μL鼠尾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注血后分别于12h,1,3,7d处死大鼠,断头取血肿周围脑组织;对照组仅进针不注血。用RT-PCR方法测定以上不同时相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情况。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TUNEL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出血后2h,1,3d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gt;0.05)。至第7天时表达明显下降(P&;lt;0.01)。TUNE阳性细胞在出血后12h开始表达[(24.33&;#177;2.50)个],3d达到高峰[(214.17&;#177;21.45)个,7d时仍持续较高水平(124.88&;#177;18.94)个].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无明显减少,晚期表达明显下降,在出血早期存在凋亡发生的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缺损症状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中药制剂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缺损积分评定神经功能;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悬液的荧光强度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迅速出现神经缺损症状,平肝熄风汤能明显降低神经缺损症状积分(4h:8.80分,1d:6.80分,3d:2.80分,7d:1.60分)。脑出血大鼠线粒体膜电位于术后4h显著下降,1d时膜电位下降达高峰,3,7d逐步恢复,仍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t=7.352 P&;lt;0.05)。平肝熄风汤治疗组在脑出血后1,3,7d,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高于模型组(t=2.583 P&;lt;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平肝熄风汤能阻断膜电位下降,同时能减轻出血后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和血肿变化,及大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完成。健康SD大鼠65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大承气汤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设4个时间点:6h,1,3,5d。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内血肿周围活化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用直尺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内血肿的最大直径。结果:6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活化凋亡蛋白酶3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模型组:6h(24.600±2.338)个,1d(115.900±2.215)个,3d(91.940±3.177)个,5d(67.900±2.261)个]。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假手术组:6h(3.120±2.235)个,1d(1.360±2.097)个,P<0.01]。大承气汤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3,5d均存在明显差异[大承气汤组:1d(114.440±3.239)个,3d(84.420±3.648)个,5d(51.460±3.038)个,P<0.05或P<0.01]。②血肿体积变化情况:造模后血肿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变小明显;大承气汤组在5d缩小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大承气汤组5d(2.000±0.187)mm,模型组5d(2.480±0.148)mm,(t=4.496,P<0.01)]。但在6h,1d,3d与模型组比较血肿缩小程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凋亡蛋白酶3表达明显上调;大承气汤能减少活化凋亡蛋白酶3的表达,阻止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脑出血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的影响,探讨脑出血的机制和中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100只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25只)、手术组(75只)。其中手术组造模后又随机分入模型组、脑溢安治疗组、AG治疗组,每组25只。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荧光双标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脑出血后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模型组大鼠表达iNOS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是分布在基底核血肿上部周边;蛋白印迹结果明显,模型组大鼠基底核区iNOS从12h,1d阳性信号逐渐增强(t=15.3,P&;lt;0.01),4d达峰值(t=36.4,P&;lt;0.01),7d信号稍弱(t=27.73,P&;lt;0.01);脑溢安组和氢基胍组的阳性信号较前者弱。结论 脑出血后,患侧基底核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iNOS表达增强;脑溢安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中的iNOS表达,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鼠脑出血后海马内皮素-1变化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勇华  赵志娟  张微微  王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24-3425,T00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内内皮素(ET—1)表达与脑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注射胶原酶4,24,48,72h组及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及干湿法观察脑出血后海马ET-1表达和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含量。结果:给大鼠尾亮核注射胶原酶0.5IU,4h后即可见直径约2.5mm的血肿,脑水含量即明显升高,24h达高峰;与此同时脑出血后4h海马CAI[37.6&;#177;7.3)个/切片]、CA3区[(41.3&;#177;3.7)个/切片]的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8.3&;#177;4.0),(27.1&;#177;4.3)个/切片]明显增加,24h[(75.8&;#177;6.6),(88.4&;#177;9.6)个/切片]最为显著,阳性细胞数及平均截面积除72h组外,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性意义(t=2.306-5&;#215;10^6,P&;lt;0.01或P&;lt;0.05),72h后阳性细胞数已逐渐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内ET-1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性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贺丹  刘怀军  汪国石  陈薇  李林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94-6895,6904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血肿灶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脑出血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GF组12只:注血后0.5h,将NGF2000AU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脑出血组8只:只注血,不注药;对照组4只:除麻醉外,不注血和注药。在脑出血后1.3,10.28d四个时间点进行以下检测:①Purdy评分:观察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NGF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细胞胞浆呈棕黄色着色为阳性细胞,检测外源性NGF在血肿灶周脑组织中的有效表达。结果:①Purdy评分:NGF组1,3d评分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10,28d评分[(2.84&;#177;1.53)分,(2.15&;#177;1.13)分]显著好于脑出血组[(3.74&;#177;1.08)分,(3.32&;#177;1.46)分](P&;lt;0.05)。②NGF在血肿灶周组织中的表达:NGF组血肿灶周免疫阳性细胞3d时大量出现,染色较深。持续10d,而脑出血组表达量少且持续时间短(P&;lt;0.05)。结论:外源性NGF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能够在血肿灶周组织中有效表达,且能明显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etor,GDN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克隆胚胎鼠的GDNF基因,构建pCDNA3-GDNF-GFP质粒,注射于大鼠脑出血部位。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共分9组,每组20只,假手术Ⅰ组,脑出血Ⅰ组,干预Ⅰ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Na^+,K^+离子浓度的变化;假手术Ⅱ组,脑出血Ⅱ组,干预Ⅱ组观察血脑屏障的改变;假手术Ⅲ组,脑出血Ⅲ组。干预Ⅲ组观察组织形态学和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出血组和干预组相比,神经缺损评分在出血后24h为8.53&;#177;1.44和8.34&;#177;1.28(P&;gt;0.05),72h,7d,14d为7.58&;#177;1.08,5.46&;#177;0.74,3.06&;#177;0.43和4.21&;#177;0.76,3.25&;#177;0.52,1.92&;#177;0.26(P&;lt;0.01)。72h,7d时脑组织含水量为(84.26&;#177;0.64)%,(80.38&;#177;0.86)%和(78.26&;#177;0.42)%,(77.51&;#177;0.33)%(P&;lt;0.01)。72h,7d时Na^+,K^+离子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干预组坏死体积较出血组减小,GDN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lt;0.01)。结论:GDNF能改善出血大鼠行为学,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组织抗损伤能力,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机制,凋亡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证实脑出血后能量供应变化与凋亡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对象为 Wister大鼠 40只 干预以 50 μ L鼠尾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注血后分别于 12 h, 1, 3, 7 d处死大鼠,断头取血肿周围脑组织;对照组仅进针不注血.用 RT-PCR方法测定以上不同时相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情况. TdT介导的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 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 TUNEL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 出血后 12 h,1,3 d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P >0.05) .至第 7天时表达明显下降 (P< 0.01). TUNEL阳性细胞在出血后 12 h开始表达 [(24.33± 2.50)个 ], 3 d达到高峰 [(214.17± 21.45)个, 7 d时仍持续较高水平 (124.88± 18.94)个 ]. 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无明显减少,晚期表达明显下降,在出血早期存在凋亡发生的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脑溢安颗粒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柏炎  黎杏群  张化先  罗杰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28-3429,T001
目的: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溢安组。采用Roeenberg方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12h,1,3,5,7d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各组的nestin表达。结果:脑出血后,nestin阳性细胞增多,ld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维持到第7天,nes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海马、皮质区,且脑溢安组与模型组1d前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3d后各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3.081,8.034,5.833,P&;lt;0.05~0.01);nestin蛋白表达有相同趋势。结论:正常脑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被激活增殖。中药脑溢安能维持促进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外因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EGO)是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终端酶,在细胞的有氧代谢及氧化磷酸化产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来发现线粒体能量生成与细胞凋亡关系极为密切,其CCO活性改变与脑缺血缺氧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目的:从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平肝熄风汤对脑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和远程医学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1—02/11—09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动物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由卫生部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VⅡ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以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灰度值半定量测定CCO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出血大鼠术侧海马CA1区CCO活性:②脑出血大鼠术侧细胞凋亡。结果:造模12h,脑出血大鼠海马CA1区CCO活性52.12&;#177;3.75较假手术组26.98&;#177;6.32明显降低(P&;lt;0.01),凋亡细胞[(13.56&;#177;1.72)个/视野]较假手术组[(4.32&;#177;1.04)个/视野]明显增多(P&;lt;0.01),随后均呈进行性加重。用平肝熄风汤治疗后可维持其CCO活性,减少细胞凋亡。结论:脑出血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元CCO活性降低及细胞凋亡有关。平肝熄风汤能维持线粒体关键酶CCO活性,改善细胞有氧代谢,减少细胞凋亡,可能为平肝熄风汤对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氟桂利嗪干预后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表达的变化规律及钙拮抗剂一氟桂利嗪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取66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脑出血组30只,氟桂利嗪治疗组30只;脑出血组及氟桂利嗪治疗组又分别于出血后0.5h,6h,24h,72h,120h5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②造模及给药:运用胶原酶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氟桂利嗪药粉用生理盐水配成1g/L混悬液,出血前ld及出血后连续5d,氟桂利嗪治疗组大鼠1mg/kg腹腔内注射给药,1次/d。③观察指标:经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和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测定脑出血后各时点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表达。 结果:6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增多,0.5h开始升高(100.88&;#177;9.43)个/视野,6h明显增多(171.83&;#177;19.07)个/视野,24h达高峰(217.88&;#177;22.56)个/视野,72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164.50&;#177;14.07)个/视野,120h基本接近正常(54.00&;#177;12.46)个/视野。出血后各时间点与正常组(27.5&;#177;6.95)个/视野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氟桂利嗪治疗后0.5h,6h,24h,72h,120h 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分别为(81.17&;#177;11.29)个/视野,(101.67&;#177;10.54)个/视野,(129.83&;#177;9.28)个/视野,(71.5&;#177;16.27)个/视野,(30.67&;#177;8.09)个/视野,与脑出血组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氟桂利嗪明显抑制脑出血后各时点血肿周围凋亡表达,对实验性脑出血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