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宽脉压组30例、老年高血压正常脉压组30例比较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SDNN、SDANN、SDNNI、rMSSD值分析。结果:高脉压组(脉压〉50mmHg),心率变异性SDNN、SDANN、SDNNI各指标都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宽脉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紊乱,本实验表明高血压患者宽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失调有关,特别交感亢奋或相对亢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08例,按PP水平分为<40mmHg、40~60mmHg、60~80mmHg及>80mmHg4组,分析PP与反映肾脏损害的指标如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随着PP的增大,Ccr明显降低,Scr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PP增大可以促进肾脏功能损害的发生和发展;PP是肾脏功能损害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依耐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3例高血压患者,男121例,女92例。将所有病例按脉压值分成≤45,45~65,65~85,>85mmHg4组,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扫查,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比较各脉压组肱动脉在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情况。结果:随脉压增大,FMD逐渐减小,脉压与FMD呈负相关关系(r=-0.806,P<0.001),其相关性强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45mmHg组的FMD为(12.36±2.64)%,而脉压>85mmHg组的FMD为(3.02±1.90)%,各脉压组F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监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2 4h动态血压和偶测血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微量白蛋白尿 (U -MAIb) [1 ] 之间关系 ,进一步指导高血压的临床治疗。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EH组 :90例 ,男 6 0例 ,女 30例。年龄 36~ 77岁 ,平均 5 6 .5岁± 10 .5岁。根据 WHO有关 EH诊断标准 ,均经体检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肾脏疾患、糖尿病、肿瘤等疾病 ,检查前 2周未接受药物治疗。正常组 :正常健康人 6 4例 ,男 44例 ,女 2 0例 ,年龄 36~ 76岁 ,平均 5 6 .5岁± 9.5岁 ,两组尿蛋白试纸测定均为阴性 ,常规肾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1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并采用微型智能量表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在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之后 ,除 2 4 h平均舒张压之外 ,其他动态血压指标均与认知功能 (以 MMSE得分的对数 Ig MMSE表示 )显著负相关 ,尤其 2 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血压负荷与认知功能呈更明显的负相关。以 Ig MMSE作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仅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年龄被纳入回归方程。“杓型”高血压患者的 MMSE得分显著高于“非杓型”者。结论 收缩压尤其是日间平均收缩压升高和血压节律紊乱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和尿a1微球蛋白(1α-M G)的含量以探讨它们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97例为患者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和尿a1微球蛋白(1α-M 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mALB为(8.32±1.49)m g/L,TRF为(1.17±0.21)m g/L,1α-M G为(6.95±2.07)m g/L,患者组分别为(30.07±6.32)m g/L、(5.32±1.44)m g/L和(16.17±3.55)m 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性(P<0.01)。结论:mALB、TRF和α1-M G是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脉压可更敏感的预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脉压值增加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1]。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有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入选的健康志愿者32例为A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1~67(41.38±10.35)岁。2003~2004年我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病患者79例,全部作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脉造影结果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两组。B组为单纯高血压病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7~71(51.60±12.11)岁。C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1…  相似文献   

8.
社区人群高血压及脉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所辖社区常驻居民高血压患病及脉压异常情况,为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社区2563例30岁以上居民血压及脉压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依24 h动态血压分MBPS组(30例)和非MBPS组(28例).所有对象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MBPS组24 h、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均较非MBPS组高(P<0.05),MBPS组的LVMI及左右两侧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形发生率(69.8%)较杓形者明显增加(χ2=43.53,P<0.01),非杓形者伴随较高的靶器官损害(targetorgandamage,TOD)及脑卒中的发生(67%和33%)(χ2=4.64,P<0.05;χ2=18.00,P<0.01)。TOD和伴随临床情况发生率与24h收缩血压变异系数、24h舒张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220,0.179,P<0.01)。结论:血压变异形态和系数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以及可行的干预途径。方法:选择2003-06/2004-05在北京市第六医院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0例,年龄60~91岁,男89例,女141例。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定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一些影响脉压的疾病患者。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分两组,高脉压组128例,脉压≥6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02例,脉压<60mmHg(1mmHg=0.133kPa)。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颈动脉超声、胸部X线、头颅CT、血肌酐及尿白蛋白检测。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保持为230例。①高脉压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6.4%,42.2%(t=2.01,P<0.05)。②高脉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19),(8.67±0.98),(8.78±1.05),(49.60±6.61)mm;(0.76±0.04),(7.90±0.99),(7.70±0.48),(46.70±3.09)mm(t=3.82~9.00,P<0.01)。③高脉压组血肌酐、尿白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2.90±16.24)mol/L,(6.00±8.28)mg/L,(76.83±9.54)mol/L,(3.75±7.44)mg/L(t=3.13,3.95,P<0.01,0.05)。④而高脉压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对照组(61.33±10.62)%,(64.40±10.24)%,(t=2.07,P<0.05)。⑤高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8±35)、(366±37)、(426±52)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9±51)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18±38)、(366±46)、(429±51)μmol/L,各组间比较血尿酸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何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17-2918
尿酸(Uric Acid, UA)是核酸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HU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有所增多,但往往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被人们重视.近年来, 血高尿酸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582-7583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主动脉根部管径的影响及与主动脉瓣返流的关系,探讨其主动脉根部扩张的机制。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成人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4个水平主动脉管径,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瓣口有无返流。结果:高血压患者主动脉上嵴及升主动脉近段管径显著增宽,主动脉返流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结论:高血压可使主动脉根部远段部分增宽,并可能导致主动脉瓣返流,这对临床早期处理高血压、主动脉返流所引起的心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冲现象(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BPMS)对临床靶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害。【方法】中年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PMS组(62例)和非血压晨冲(N—BPMS)组116例。检测左室质量指数、E/A、LVEF、Sv1+Rv5、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肌酐、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BPMS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LVMI、E/A、Sv1+Rv均显著高于N—BPMS组(P〈0.05),但两组间LVEF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PMS组MAU显著高于N—BPMS组(P〈0.01)。【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BPMS有明显的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早期肾损害,而对收缩功能影响不大。其表现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因此,中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控制好血压及BPMS以保护好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随访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脉压和血清hsCR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和血清hsCRP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脉压减小、hsCRP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以缩小老年ISH患者脉压,同时可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颜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3):8104-8105
目的:了解厄贝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降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福辛普利比较。方法:128例轻、中度EH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及福辛普利治疗组各64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组0.15 g/d和福辛普利组10 mg/d,随访并记录不良反应12周后行相关检查与服药前比较并两组比较。结果:厄贝沙坦组、福辛普利组血压有明显下降。结论:逆转早期肾脏损害厄贝沙坦优于福辛普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心功能及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133例,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三组.血压控制理想组(A组):收缩压(SBP)≤130 mmHg且舒张压(DBP)≤80 mmHg);血压控制不良组(B组):130 mmHg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不仅损伤心室功能,还增加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变化,以及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选择2003-07/2004-1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8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脉压40~60 mm Hg组(n=26)和脉压>60 mm Hg组(n=25).[2]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15;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动脉扩张性[(颈总动脉收缩内径2-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215;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215;脉压)],颈动脉僵硬度[脉压&;#215;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斑块分级的总和计算斑块指数.上述指标的测定反映颈动脉重构.[3]采用非配对比较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两因素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 mm Hg组(t=3.92~2.25,P<0.05~0.01).[2]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脉压>60 mm Hg组明显低于脉压40~60 mm Hg组(t=3.10,2.47,P<0.01,0.05).[3]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 mm Hg组(χ^2=10.83,P<0.01).[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4.47,P<0.05).[5]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的相关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52,0.596,P<0.01~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626,-0.598,P<0.05).结论:[1]脉压的增加对颈动脉重构及硬度均有影响,增大的脉压可使颈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升高.[2]脉压是大动脉重构、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3]脉压增加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高建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6-14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合并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未合并冠心病)。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PP(PP—SBP—DBP)与PPI(PPI—PP/SBP)。【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的CAS积分、PP及PPI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高(66.5±28.8 vs 8.6±6.7;51.8±12.7 vs 38.7±14.2;0.47±0.12 vs 0.33±0.08,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CAS与PP及PPI显著相关。【结论】PP及PPI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