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痛作用是针刺引起的主要效应之一。针刺的传入冲动激活中枢神经系统高位结构所发出的下行性活动,是产生针刺镇痛效应的重要原因。我们发现缰核与针刺镇痛有关;前脑经过缰核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有重要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内,针刺引起的突触前抑制过程是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用电生理学方法证明,伤害性刺激可  相似文献   

2.
<正> 缰核是前脑边缘系统至脑干的枢纽,它可以对躯体伤害性刺激和针刺刺激作出反应。伤害性刺激使其放电频率增加,针刺刺激使其放电频率减低,电刺激缰核使针刺效应减低,缰核内注入吗啡可以提高针刺镇痛效应。这些都提示缰核的活动水平可对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有所影响,但究竞缰核如何影响痛阈和针  相似文献   

3.
我们过去发现,缰核可接受痛刺激传入冲动和针刺传入冲动的影响而改变其自身的放电频率,因而推测它在针刺镇痛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课题在于证明缰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并着重探讨其作用机制。1.缰核不仅接受躯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冲动,现已证明它也可以接受内脏伤害性传入冲动的影响,而且是经由丘脑髓纹进入缰核。即电刺激内脏大神经能引起缰核痛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髓纹内注射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针刺信号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通过突触前抑制方式抑制痛信号,刺激中缝大核可以明显增强针刺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产生的镇痛效应。此外,大量工作证明,中缝核的活动及脑内五羟色胺含量的变化对针刺镇痛作用有显著影响。 在针刺镇痛作用中,哪些中枢神经结构能够影响和调节中缝核的活动呢?Rex y.wang(1977)称,边缘系统至中缝核的下行传导枢纽是外侧缰核,所以观察外侧缰核对中缝核的影响,既可了解边缘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也可以了解边缘系统和中缝核间的关系。本实验拟对此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缰核是前脑边缘系统向脑干下行投射的枢纽。它的活动明显影响针刺镇痛效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FAG)与电刺激镇痛、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本工作观察了大鼠缰核和PAG间的机能联系。实验证明,刺激缰核引起PAG内痛兴奋神经元兴奋(25/46)、和抑制(18/46),引起PAG内痛抑制神经元兴奋(25/47)和抑制(21/47)。放电频串变化无明显倾向性。但损毁一侧缰核后PAG的自发放电活动的变化表明缰核对PAG有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外侧缰核内存在着对躯体伤害性刺激放电增多的痛兴奋神经元和放电减少的痛抑制神经元。刺激或损毁缰核可以分别引起动物痛阈的降低或升高,并且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缰核与内脏痛之间的关系目前则了解甚少。本实验主要探讨外侧缰核能否接受和整合内脏伤害性传入冲动以及这种冲动到达外侧缰核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 以往工作证明,针刺信号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可通过突触前抑制方式抑制痛信号;刺激中缝大核可明显增强、刺激兰斑核可显著减弱针刺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产生的镇痛效应。那么中缝核的活动又受到什么结构的调节和影响呢?边缘系统和痛的情绪有关,也有资料证明,和针刺镇痛也有关系。我们选择边缘—中脑环路中的缰核,观察它对中缝大核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外侧缰核是边缘系统至脑干的重要驿站。与痛的调节有关。本实验观察了边缘前脑中与吗啡镇痛和针刺镇痛有关的伏核对外侧缰核痛单位放电的影响。在清醒、肌肉麻痹状态下的大鼠,观察到重复电脉冲刺激伏核对外侧缰核痛兴奋单位(LHPE)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6mg/kg体重)可阻断这种抑制作用。而电刺激伏核对外侧缰核痛抑制单位放电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海马对缰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资料报道刺激海马可使动物痛阈升高并加强针刺镇痛效应,外侧缰核为前脑边缘系统至脑干的联系驿站,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本工作在大鼠外侧缰核中记录了65个痛兴奋神经元,15个痛抑制神经元和42个痛无关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观察到电刺激海马对71%的痛兴奋神经元和全部痛抑制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只对45%的痛无关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无一例缰核神经元放电被刺激海马所兴奋。设想海马的活动可改变缰核—中缝大核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调制着痛觉冲动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可产生明显镇痛效应,并使脑内β-内啡肽含量升高,该镇痛效应可被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所阻断。摘除垂体亦可使刺激弓状核的镇痛效应基本消失,这时,脑内β-内啡肽含量也不明显升高。结果揭示,刺激弓状核有可能激活垂体β-内啡肽的释放,循垂体门脉系统逆流入脑,从而参与镇痛作用的发挥。这可能是刺激弓状核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侧脑室或下丘脑弓状核注射微量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可显著对抗这种效应。结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区的神经降压素参与刺激该区引起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和中脑中缝背核(DR)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刺激这两个核团都有镇痛作用。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表明,从弓状核发出的β-内啡肽能纤  相似文献   

13.
我院电生理研究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下丘脑弓状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于1985年12月24日召开了评议会。该课题经过三年多来的系统研究,着重阐明了三方面的问题:(1)刺激下丘脑弓状核有镇痛作用,并是通过β-内啡呔实现的:(2)下丘脑弓状核区参与吗啡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各种镇痛措施引起的神经信息,都可经下丘脑前侧进入弓状核,激活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管微电泳记录大鼠缰核单位放电和测定痛阐的方法观察到:GABAA可完全抑制缰植的自发放电;电刺激隔区强力抑制缰核的自发放电,Biououlline则使该作用减弱;双侧缰核内微量注射GABA使痛阐明显升高,Bicuculline则相反并拮抗电针镇痛效应。提示隔区通过GABA抑制缰核活动产生电针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以往的研究资料表明,分别损毁中缝核和蓝斑核以及从蓝斑核发出的上行背束时,前者减弱针刺镇痛效应,后者加强这种效应;若刺激中缝核和蓝斑核,它们对针刺镇痛效应分别表现为易化和压抑的作用,这些结果从正反两方面提示了中缝核和蓝斑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拮抗性的。从针刺对蓝斑核和背中缝核细胞放电的同时性影响中,看到针刺对蓝斑细胞放电多为兴奋性的,而吗啡均呈抑制性影响,结合蓝斑有纤维向背中缝核投射的结果,可以设想,蓝斑的机能活动状  相似文献   

16.
取20只大白鼠,应用HRP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缰外侧核看到三种细胞:①HRP单标记细胞;②SP免疫阳性反应细胞;③SP-HRP双标记细胞。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缰外侧核的SP能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腹侧亚核,该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缰核、中缝背核在针刺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刺镇痛原理基础研究中,一个颇有意义的发现是不同频率电针可以激活脊髓内不同肽能系统而发挥其镇痛效应。近来本室工作表明,不同频率电针可能完全由不同的中枢通路整合,其中下丘脑弓状核(ARH)是整合低频电针镇痛的关键部位。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频率电刺激ARH引起的镇痛效应,发现8Hz电刺激可以最有效的激活ARH神经元发挥其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埋植套管分别向大鼠双侧缰核注射200nM/0.5μl/2 minGABA 和0.2%Bicuculliue 0.5μl/2 min 观察到,GABA 使痛阈明显升高.Bicuculline 使痛阈明显降低并拮抗电针镇痛效应。提示 GABA 是缰核参与痛觉调制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隔区通过GABAA抑制缰核活动产电针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管微电泳记录大鼠缰核单位放电和测定痛阐的方法观察到:GABAA可完全抑制缰核的自发放电;电刺激隔区强力抑制缰核的自发放电,Biououlline则使该作用减弱;双侧缰核内微旺注射GABA使痛阐明显高,Bicuculline则相反并拮抗电针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双侧伏核或缰核内注入肉桂硫胺每侧2微克/1微升,可分别使电针镇痛作用削弱52%和63%(电针10分钟停电针即刻针效);吗啡镇痛削弱66%和70%(注射吗啡后20分钟时的镇痛效果)。单侧注射抑制作用较弱。将相同剂量的肉桂硫胺注入伏核或缰核附近的苍白球、内囊和海马等结构中则无效,说明肉桂硫胺对抗电针和吗啡镇痛有明确的部位特异性。 上述结果表明,伏核和缰核是脑内5-HT发挥其镇痛作用的两个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