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琦  王效英 《口腔医学》2019,39(4):371-375
近年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的方向及研究热点已经从传统的根管治疗转向牙髓组织再生方面。牙髓组织再生主要包括神经再生、血管再生、牙本质再生等。本文就牙髓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是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生理性取代受损牙齿结构(包括牙本质、牙根以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为目的的治疗技术,是牙髓病学最令人激动的新进展之一。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是年轻恒牙感染牙髓的治疗新选择,其是通过使用大量的药物冲洗根管并行根管封药控制炎症后,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出血,使血液进入根管中形成血凝块,然后使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封闭根管口。经过治疗的年轻恒牙能够获得与生理性发育相似的牙根发育。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目前研究发现牙髓及牙本质基质中也存在少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细茵脂多糖或脂磷壁酸的诱导下出现反应性增加,可能参与一些生理、病理的调控。本文就VEGF在牙髓中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牙髓血管酶活性增龄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42例10~70岁的正常牙髓血管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酶)、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酶)组织化学分布和增龄性改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目的是通过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牙髓血管的增龄改变,为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加,牙髓血管的AKP酶和ATP酶活性降低。10~30岁、31~50岁和51~70岁组的AKP酶活性反应量分别为:40.62±13.79、36.75±9.78、19.20±5.35;ATP酶活性反应量分别为:33.00±10.09、27.53±16.60、23.27±5.04。在牙髓血管中改变最大的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提示随年龄增加,牙髓组织的代谢能力减弱。此外,还观察到在造牙本质细胞下层的毛细血管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造牙本质细胞层变薄。表明毛细血管与造牙本质细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目前研究发现牙髓及牙本质基质中也存在少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细菌脂多糖或脂磷壁酸的诱导下出现反应性增加,可能参与一些生理、病理的调控。本文就V E G F在牙髓中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牙髓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常采取的治疗手段难以恢复牙髓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再生医学原理探索牙髓再生的策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根管和牙髓腔的形态具有特殊性,牙髓组织再生的难点在于牙髓血管网络的重建.牙髓血管形成策略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原位血管生成策略和移植物预血管化技术.本文系统分析了基于牙髓干细胞的牙髓再生...  相似文献   

7.
牙齿再植术是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 ,但以往的作法多是将脱落的牙齿进行去髓及根充后再植入 ,植入后由根部牙骨质与牙槽骨发生骨性愈合 ,使牙齿得以固定 ,这样牙齿本身不仅失去了牙髓的营养 ,使牙齿组织变脆易于崩裂 ,而且骨性愈合过程中牙槽骨与牙骨质均有吸收和重建过程 ,如吸收过快 ,牙齿即可脱落 ,即使达到骨性愈合 ,一般也仅可维持 3~ 4年 ,最长 1 0年。有人认为再植前不应该施行牙髓摘除或根管充填 ,因为不但不能减少炎症性吸收和置换性吸收 ,反而延长了在体外的时间而导致激惹牙根的吸收。因此 ,保留脱落牙齿的牙髓活力再植入…  相似文献   

8.
牙髓炎症过程中神经血管的辩证关系曹志中,赵皿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牙髓和其它组织不同,它处在牙釉质和牙本质所围成的低让性牙髓腔内,在炎症过程中存在很多复杂的动态机制,其中大部分尚未完全明了。但是,普遍认为微循环和感觉神经活动是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在正常、深龋或炎症牙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牙髓中的VEGF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并通过Image pro-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中VEGF染色进行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OD)测定。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人牙髓中,VEGF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样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正常组成牙本质细胞的VEGF表达较其它两组弱(P〈0.01)。与正常组相比,牙髓成纤维细胞中VEGF的表达在深龋组明显增强(P〈0.05),而在炎症组明显减弱(P〈0.05)。此外,VEGF在炎症组的某些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的胞浆中也有表达。结论:VEGF在龋病、牙髓炎中的变化可能与牙髓炎的发生、炎症发展有关,并且可能参与了成牙本质样细胞对牙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血管分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高胆固醇和低胆固醇食物对幼猪牙髓血管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雌性幼猪18只,其中对照组7只,用无脂肪饲料喂养,余11只用高脂和高胆固醇饲料喂养。390天后随机分为两组:第①组饲料不变;第②组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物质(S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正常、外伤初期、炎症早期、炎症晚期牙髓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两者对牙髓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因正畸或阻生需拔除的健康牙10颗作为正常组,选取同年龄阶段因外伤需要根管治疗的患牙29颗,分为外伤初期组、早期炎症组、晚期炎症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中SP、VEGF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定量检测。采用SSPS13.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P在其他各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VEGF在早期炎症组中表达较其他各组强(P<0.05),而在晚期炎症组则明显减弱(P<0.05);SP和VEGF在各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8,P<0.05)。结论:SP可能通过VEGF途径引起牙髓微循环的病理改变,两者共同参与牙髓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的核心,表达一些特异性标志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CD31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具有在基质胶上形成管状结构的特征。牙髓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间质干细胞,在添加不同成分诱导物的条件培养基中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神经细胞。体外研究发现,在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分的低血清培养基培养一段时期后,牙髓干细胞可以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同时具有形成血管状结构能力;体内研究发现,牙髓干细胞可促进低血区域组织血管生成和血流灌注,进一步证实牙髓干细胞亦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髓血管再生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10名患者12颗牙,平均年龄10.8岁,根尖周有暗影,牙根未发育完成。术后每1~2月复查1次,连续观察6~18个月。结果:8颗牙牙根继续发育;从放置MTA至根尖发育完成的平均时间为4.6个月;牙根长度与对侧同名牙无明显差异。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对大鼠牙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纤维及牙髓血管的影响,和牙髓神经和血管反应间的关系。方法: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右下颌第一磨牙咬合创伤大鼠,右下牙槽神经干切断大鼠及空白对照大鼠的右下颌第一磨牙牙髓血管形态、CGRP阳性纤维末梢的形态变化。分析比较二者间的关系。结果:咬合创伤3-30天组,牙髓血管扩张程度和例数进行性增加。无细胞区CGRP-阳性纤维密度逐渐增加。相邻切片对比后显示扩张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的相应位置,CGRP-免疫阳性表达增强。牙髓炎症区内炎细胞浸润和血管扩张渗出处,CGRP-免疫阳性结构明显增多、表达增强。60-90天组,牙髓变性坏死例数增多,使牙髓血管扩张例数相对减少,扩张区域伴有CGRP-免疫阳性表达增强。咬合创伤并切断下牙槽神经干组,可见无细胞区有少量CGRP免疫阳性物质,呈淡染的颗粒状,短丝状。血管扩张不明显。1例标本牙髓血管明显扩张,相应区域CGRP阳性纤维束呈浓密的树枝状。结论:咬合创伤引起神经形态的改变及神经源性炎症,神经纤维和牙髓血管在分布上和变化上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牙髓再生一是通过刺激根尖部出血,诱导根尖部宿主细胞迁移和分化,共同实现牙髓的再血管化,使牙髓腔中再生长出活性组织实现牙根的继续发育,即再血管化治疗;再是利用工程学原理将干细胞辅以支架移植到根管,诱导分化新生牙髓,实现牙本质牙髓再生。本文就再血管化及其牙髓再生,牙组织工程及其牙髓再生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为了研究电活力试验是否能反应牙髓真实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作了以下两部分研究:(1)临床分析研究了25例有外伤史的前牙;(2)对猴的口腔组织中的神经和血管的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 )基因对体外诱导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成血管分化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取拔除的健康、完整的前磨牙标本20例,提取DPSCs细胞,采用Strol-1、CD146分子进行鉴定。根据DPSCs是否转染HIF-1α基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RT-PCR法测定HIF-1α mRNA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培养1、4、7、14 d不同时间段HIF-1α及成血管相关因子VEGF、SDF-1、Ang-2及PDGF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PSCs多数细胞呈圆形、椭圆形类,免疫荧光观察到Strol-1、CD146均呈绿色荧光。实验组HIF-1α蛋白、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越来越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转染后1、4、7、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HIF-1α蛋白、mRNA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血管相关因子VEGF、SDF-1、Ang-2和PDGF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VEGF、SDF-1、Ang-2和PDGF随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1、4、7、14 d差异显著(P<0.05) 。结论 HIF-1α基因修饰DPSCs能够成功体外诱导其血管分化作用,为进一步血管形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人牙髓血管内皮细胞骨形成蛋白—3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BMP3mRNA在人牙髓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地高辛甙元标记的BMP3cDNA探针进行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正常牙髓血管内皮细胞有BMP3mRNA阳性杂交信号出现。该信号在龋坏或炎症状态下增强,并在血管周围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中同时出现,但血管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未发现该阳性信号。结论:人牙髓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分泌BMP3,可能参与了牙髓的自身稳定和修复过程;BMP3mRNA在机体内的分布与组织细胞的胚胎起源和分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