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申素琴 《河北医药》2013,(18):2880-2880
动态心电图以其无创、安全、记录时间长、信息量大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相关心电信息。本文回顾了我院近两年来通过动态心电图捕捉到的心脏事件7例[1],并分析其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事件性质等相关因素,旨在依据相关因素增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脏事件的针对性,使可能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心脏病患儿7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常规生活状态下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化、心律失常以及ST-T的改变。结果78例患儿中,异常心电图检出73例,占93.6%。在所有异常心电图表现中,心律失常占57.7%,ST-T改变占42.3%。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简单、经济、安全、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对小儿心脏疾病诊断可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以为进一步采取其他诊疗措施如药物或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307例动态心电图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王芬珍江挺林修近年来动态心电图(DCG)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它可连续记录24至72小时体表心电图,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描记时间短暂和特征性心电图记录不全的缺点。DCG能分别显示监测期内心搏总数、心率高、低限及平均值,且能...  相似文献   

5.
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良  姜志安 《河北医药》1994,16(4):218-219
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临床分析050051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肖文良,姜志安,董士民,张晓光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指由于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以心悸、胸闷或心前区疼痛等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和病理方面均无器质性病变,又称DaC...  相似文献   

6.
心脏神经官能症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时有所见 ,近年我院诊治 1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5 9岁 ,其中 2 0~ 40岁 16例 ,占 88.8%。体力劳动者 4例占2 2 .2 % ;脑力劳动者 14例 ,占 77.8%。1.2 病因 :遗传因素 :本组中有 2例为母女 ,均有情绪不稳定的性格 ,推测有遗传原因。精神因素 :有 6例存在精神创伤 ,例病人对心脏病有过敏意识。环境因素 :本组病例中有 3例较长时间接触噪音。医源性因素 :由此引起的有 7例 ,系由于在就诊过程中 ,医务人员对患者存在的心脏生理性表现解释不恰当 ,…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事件在人群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年9月~2005年4月间430份动态心电图中有完整资料的390份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0动态心电图中正常54例,占14%,发现异常533例次,其中房性早博178例,发生率46%,室性早博150例,发生率38%,心肌缺血71例,发生率18%,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1例,发生率为3%。Ⅲ°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达峰年龄为60 岁和70 岁年龄组。心肌缺血中以下壁心肌缺血最常见,其次为侧壁心肌缺血。30 岁年龄组心肌缺血发生率为13%。心肌缺血发生率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两个高峰为50 和70 年龄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70 年龄组达高峰为22%。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年时期开始。本组70岁以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22%,提议对70岁以上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自1961年投入临床应用以来,Holter监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代心脏病学领域中最盛行、实用、高效、无创、准确、安全的诊断技术手段。我院自1996年12月以来对476例患者进行监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476例,其中男264例,女212例;年龄:<20岁12例,21~30岁28例,31~40岁76例,41~50岁68例,51~60岁102例,61~70岁122例,71~80岁59例,>80岁9例。1.2 方法:通过24小时监测的心电信息,结合临床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评定;评价有或无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以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分别为69.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探讨心脏神经症患者出现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 对本院的120 例经临床排除器质性疾患而心电图有不正常改变并有心脏神经症状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心率处于正常人群的高限,ST-T 有轻度改变,部分患者可诱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并随心脏神经症的消除而痊愈或好转.结论 心脏神经症可引起类似器质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工作者应鉴别,避免耽误病情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2000—2004年108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了症状与心电图对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8例,男性40例,女性68例,年龄18~76岁,平均(24±14)岁,所有患者病史中均有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包括头晕、黑目蒙、先兆晕厥或晕厥及短暂性的一过性抽搐,经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孕妇心律失常方面的价值。方法80例心律失常孕妇,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11.25%、13.75%、33.75%、83.75%、11.25%,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50%、3.75%、3.75%、33.7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孕妇心律失常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能很好的协助诊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患者预后,对于指导药物应用、预防猝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1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采动态心电图对14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4h监测。结果:监同室上性早搏为78.20%,室性早搏61.9%,窦性心动过速34.69%,窦性心动过缓31.29%,房性心动过速27.21%,心房颤动9.52%,右束支传导阻滞 4.76%,房室传导阻滞4.76%,窦性停搏2.72%,室性心动过速2.04%,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1.36%。与常规心电图112例比较,其中心房颤动高1.78倍,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1.5-4.76倍,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11倍。结论: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56例晕厥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玉敏 《安徽医药》2009,13(1):58-59
目的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1次或多次24h动态心动图检查,并嘱患者在检查中尽可能诱发晕厥发作,记录其发作时心电图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占42.86%,其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5例,占8.9%,缓慢性心律失常5例,占8.9%。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出心源性晕厥,其简便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上防止心脏性猝死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治疗小儿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镇沅县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确诊的小儿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治疗,比较两组HAMA、HAMD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替洛尔治疗小儿神经官能症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与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开展及应用,越来越多反映了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诊断意义。在本院的临床实践中,常规心电图已显示有心律失常的病例,但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以及种类均显示增加,所以动态心电图检测应作为观察此型患者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变异性分析和窦性心率震荡监测心脏性猝死的早期诊断及预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和常规心电图组,每组35例,动态心电图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常规心电图组运用常规心电图组进行检测,后比较两种方法冠心病检出率及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方法冠心病检出率比较,阳性率分别为68.57%、57.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法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方面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Holter)对1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变化,并对其中部分患者进行随访,以观察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跟踪检查,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类型。结果:寞性心律失常最多,占62.5%,其它缺血性心律失常占37.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反映心律失常类型,尤其是对绝大多数常规心电不易记录到,或者记录到但不能明确某一时段的发生频率及心肌供血情况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