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参考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治疗,对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及结束时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同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及结束时上述体征相较参考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治疗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维持手术安全进行,同时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上肢手术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3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感觉及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及阻滞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临床麻醉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30):4210-42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试验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10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1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5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2组患者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臂丛神经注射。观察各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和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时间,镇痛和肌松质量,麻醉诱导前(T0)、神经阻滞10 min(T1)、手术开始(T2)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首次疼痛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对照1组>对照2组;T1、T2时各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同组T0时,且T2>T1>T0,但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镇痛和肌松质量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μg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明显改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缩短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围术期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臂丛神经阻滞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观察分析两组围术期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两组的MAP、HR、SPO2水平值在手术过程中均有下降,观察组T_1、T_2、T_3三个时点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警觉/镇静(0AA/S)评分在手术过程中均有下降,观察组在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围术期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8.70%)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95.65%)均优于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4.78%)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69.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臂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9岁,体重46~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33%罗哌卡因30 ml,D组用药为右美托咪定100μg+0.33%罗哌卡因混合液30 ml.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于麻醉前(T0)、神经阻滞后1O min(T1)、30 min(手术开始、T2)、60 min(T3)、120min (T6)采静脉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ECG、HR、SPO2、NIBP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T2、T3、T4罗哌卡因浓度分别(2.4±0.12)μ g/ml、(1.784±0.16)μ g/ml 、(1.552±0.12)μ g/ml均高于C组T2、T3、T4时点浓度(1.42±0.15)μg/ml 、(1.36±0.10)μg/ml、(1.02±0.08)μ g/ml(P<0.05);C组4例使用芬太尼,1例更改麻醉方式;D组无一例使用芬太尼,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4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与C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延长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血药浓度,增强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左布比卡因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时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ASA 分级Ⅰ~Ⅱ级拟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简称C组),局麻药为含1 ml生理盐水的0.5%左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啶组(简称D组),局麻药为含100 μg右美托咪啶(1 ml)的0.5%左布比卡因30 ml。麻醉方法均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指标为:麻醉后上肢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麻醉后2 h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在感觉神经阻滞完全起效的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但与C组相比,D组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1),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01),术后第一次需求镇痛药的时间也明显长于C组(P<0.001)。同样,D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2)。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够明显延长左布比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时效和术后镇痛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丙泊酚(P组,n=20),分别记录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min和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心率(HR)、BIS值,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MAP比较,除了手术开始时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D组HR都明显比P组慢(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术中芬太尼用量(61.2±22.3)μg、术后苏醒时间(27.4±5.3)min,与P组的(112.5±25.6)μg、(13.1±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缓解止血带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78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断指再植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40μg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100μg右美托咪定,并均应用止血带压迫2h,统计两组在止血带压迫2h时止血带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止血带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带压迫2h时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带耐受率(92.31%)高于对照组(64.10%),窦性心动过缓、高血压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00μ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止血带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张恩军 《江西医药》2014,(5):449-45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90例择期实施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联合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结果 T0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AP、HR、SpO2的监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刻,联合组患者的MA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T2~T3时刻,联合组患者的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pO2值在T1~T3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的长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高于对照组的6.67%,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应用具有起效更快、镇痛时间更长的特点,能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邓碧  林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68-469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单侧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运输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ug/kg,然后按0.2-0.5ug/kg的速率匀速泵注右旋美托咪啶术中维持;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维持。监测麻醉前(T0)、泵注药后10min(T1)、手术开始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判定手术开始切皮时及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0min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负荷剂量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后MAP、HR比基础值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所有患者SpO2均正常,无呼吸抑制;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患者能提高麻醉质量,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啶在臂丛阻滞麻醉下高血压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5)使用生理盐水镇痛,观察组(n=35)使用右美托咪啶镇痛,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手术后10 min、45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入室时的VAS评分、OA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手术后10 min、45 min、手术结束时的VAS评分、OA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臂丛阻滞麻醉下高血压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可缓解疼痛程度,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沈美君  刘娣 《淮海医药》2023,(2):180-18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生理盐水,观察组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ex。比较2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15 min(T1)、给药后30 min(T2)、给药后60 min(T3)、给药后90 min(T4)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MAP),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1和T2时段2组患者心率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段观察组患者心率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与MAP由T1时刻开始逐渐降低,T3、T4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松解术1~3岁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臂丛神经阻滞药物: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D1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kg, D2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μg/kg, D3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25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切皮(T1)、松解肌腱(T2)、缝皮结束(T3)和包扎完毕(T4)时的HR、RR、SpO2和MAP,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观察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相比,四组T1~T4时HR、RR和MAP降低,SpO2升高(P<0.05);D3组T1时HR低于T2~T4时(P<0.05),且低于其余三组(P<0.05)。与C组相比,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神经...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 在颈神经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的镇静作用。方法:行单侧甲状腺腺叶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Dex(D)组和生理盐水(NS ,N)组,在颈神经丛阻滞前,D组30例持续静脉泵入Dex,N组30例持续静脉泵入NS,2 组负荷量、维持量和停药时间相同。记录患者阻滞前10min(T0)、阻滞后5(T1)、10 (T2)、15( T3)、30 (T4) min及分离甲状腺上极(T5)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镇静评分(Ramsay)、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D组干预因素对SP、DP、HR、Ramsay及BIS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定时点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不同时间之间SP、DP、HR、Ramsay及BIS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神经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Dex可产生镇静、稳定BP、H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臂丛神经阻滞常通过寻找异感来进行神经定位,这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引起患者紧张焦虑,甚至因患者不能有效地配合而导致麻醉失败。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蓝斑核[1]是其产生镇静、抗焦虑作用的关键部位,与其他镇静剂不同的是,该药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使患者配合医师指令,体现更好的合作性[2]。在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将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用药已有大量研究[3]。本研究通过在臂丛神经阻滞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嘉琳 《海峡药学》2022,(11):124-12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0我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BS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D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S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 mL生理盐水,BD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右美托咪定(75μg);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OTSB)、运动阻滞起效时间(OTMB)、感觉阻滞持续时间(DSB)、运动阻滞持续时间(DMB)和镇痛时间(DA);记录T0(麻醉前5 min)、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30 min)、T4(麻醉后60 min)、T5(麻醉后90 min)、T6(麻醉后120 min)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