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治疗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共8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配合以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测法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比治疗前得到改善,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观察组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的改善程度强,其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欣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188-18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辅以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中风是一种致残率和发病率非常高的常见病。现代临床急救医学的发展,虽然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致残率也明显增加。在本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训练方法配合针灸治疗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98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9.35±2.41)、(29.39±2.34)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44.58±3.79)分,高于对照组的(38.17±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40例,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外加康复治疗的方式,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外加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70%,有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5%,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显效1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0%,有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5%,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5%。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结论采用针灸外加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比单纯采取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灸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与此同时采用针灸予以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3.49%以及73.92%,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后P值在0.05以下,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采用中医予以治疗,其疗效良好,患者采用后无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喻鹏  杨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82-283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雁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8-177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2005年11月~2007年1月62例脑卒中后遗症,其中31例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为治疗组,31例为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经过3个月后评比,31例康复治疗组的患者肌力恢复强于31例药物治疗组的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分标准比较和Barthel指数(下肢步行能力)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宜尽早介入康复训练及针灸疗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占总数的66.67%,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4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1例,占总数的36.67%,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遗症,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35例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评定疗效,显效患者23例,占65.7%;有效患者6例,占17.1%;无效患者6例,占17.1%,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显效患者14例,占40.0%;有效患者8例,占22.9%;无效患者13例,占37.1%,总有效率62.9%。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中风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组,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Brunnstrom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ADL提高较其他两组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P<0.01);肢体Brunnstrom运动功能疗效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第2、3疗程后上、下肢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手功能从第1疗程即开始恢复,且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最好。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且手功能恢复最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张泽荣 《淮海医药》2022,(5):477-47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某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改良Ashworth评级、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5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Ashworth评级为(1.55±0.42)级,低于对照组的(2.15±0.38)级,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74.2±6.94)分和(76.75±6.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1±7.46)分和(68.25±7.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更好,可缓解肢体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四肢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沪〈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甜一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O.05);实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强四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治疗12周后,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菡  朱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235-23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医学针灸治疗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进行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疗程3个月。结果试验组行康复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天数为(16.2±0.2)d少于对照组的(18.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医学针灸联合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行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循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