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170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SUA正常组(NUA组)和HUA组,比较两组血脂、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中合并HUA的患病率为20.0%.HUA组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AER)、甘油三酯(TG)均高于NUA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BP、BMI、WC、TG、HDL-C、Scr及UAER是H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肾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T2DM患者98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和正常尿酸组(NUA),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血压、肌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A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蓉  孙丽荣 《天津医药》2011,39(11):1006-100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040例T2DM患者,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男性≥420μmol/L,女性绝经后≥420μmol/L,绝经前≥360μmol/L)组117例和正常血尿酸(NUA)组923例,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以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1)HUA组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UA与NUA组间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TG、HDL-C、HbA1c为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应重视血尿酸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春蕾  李树宝 《安徽医药》2012,16(12):1825-1826
目的探讨血尿酸升高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尿酸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正常尿酸(NUA)组68例和高血尿酸(HUA)组52例,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U)、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肌酐,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及体重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UA组患者的尿NAG、ACR及血尿β2-MG均较NU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尿ACR、NAG及血尿β2-MG均呈正相关。结论血尿酸升高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付麒  王知笑  唐伟  高远  杨涛 《江苏医药》2012,38(6):675-678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9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男451例,女449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将男女患者分别分为高尿酸组(HUA组)和正常尿酸组(NUA组)。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在0、30、120min分别测定血糖和胰岛素。用Matsud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Matsuda ISI)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清尿酸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在男性和总体人群中,HUA组在OGTT各时间点的胰岛素、C-肽水平高于NUA组,而Matsuda ISI低于NUA组。在性别分组及控制了年龄、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前、后,血清尿酸与Matsuda ISI均存在负线性关系。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独立相关,尿酸水平越高胰岛素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观察对象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 HUA)45例与正常血尿酸组(NUA)47例,分别检测2组每一个体的血清NO及ET -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UA组NO水平低于NUA组(P<0.01);HUA组ET -1水平高于NU...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市40岁以上城市常住人口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B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25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尿酸、血脂、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数(BMI),分析BUA水平和HUA检出率,并对BUA正常组和HUA组的相关代谢因素进行比较。结果青岛市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HUA检出率13.5%,其中男17.2%,女7.7%;BUA平均值男性为(355±62)μmol/L,女性为(259±52)μmol/L,男性高于女性(P<0.01)。其血脂、血糖、血压、BMI水平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在HUA组均明显高于BUA正常组(P<0.01)。结论青岛市HUA检出率在男性人群中较高。血尿酸与血脂、血糖、血压、BMI水平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791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NUA)组656例和高尿酸(HUA)组13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UACR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了解SUA对蛋白尿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HUA组患者UACR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54.8%)高于NUA组(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UA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 mg/dL,发生蛋白尿的相对危险度为1.096(P=0.005)。结论 T2DM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引起UACR升高,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需监测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征指数、血压、血肌酐结果及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HUA组BMI、TG、Cr、收缩压(SBP)均明显高于NUA组(P<0·05),HDL-C、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NUA组(P<0·05),两组间TC、LDL-C、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而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TG、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呈正相关,HDL-C水平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脑梗死、高血压等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调查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计算BMI、WHR、WHtR,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上述四种体脂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BMI、WC、WHR、WHtR均与收缩压(SBP)独立正相关,其中WHtR相关性最强。BMI、WHtR均与舒张压(DBP)呈正相关。BMI、WC、WHR、WHtR异常组的SBP、DBP、TC、TG、LDL-C水平均较正常组偏高,HDL-C水平较正常组偏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表示WHtR为TG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各体脂指标(BMI、WC、WHR、WHtR)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而言,预防肥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正常人群尿酸与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通州区两个社区共3300人,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颈围,空腹静脉抽血检测血糖(FBG)、胰岛素(IR)、血脂、尿酸(UA)等,选取血糖正常2789人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血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HUA)组,分析各组体重指数、颈围和腰围、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的差异。并分析影响HuA的因素7XHUA是否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结果HUA组的颈围、腰围、体重指数、HOMR-IR、TG、TC、LDL—C明显高于血清尿酸正常组,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HUA组的HDL明显低于血清尿酸正常组,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HUA受TG、HDL-C、LDL—C腰围、颈围等因素影响,不受TC、HOMA—IR、BMI影响。结论血糖正常人群HUA的影响因素包括TG、HDL—C、LDL—C腰围、颈围,但不受TC、HOMA-IR、BMI的影响,与HOMA-IR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69例,依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血尿酸较高组(HUA组)108例,中等血尿酸组(MUA组)187例,血尿酸水平较低组(LUA组)74例.测定血尿酸(UA)、肌酐(Cr)、血脂、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测量血压(BP)、身高(H)、体重(W),计算体重指数(BMI);分析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HUA组的BMI、舒张压、Cr、TG、CHOL、LDL较MUA、LUA组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肌酐、TG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与HOMA-IR正相关、与ISI负相关,与HOMA-β无关.结论 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显著相关性,BMI、肌酐、TG是高尿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英  贺平  苏江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146-147
目的探讨干部人群中作为一种新型腹型肥胖指标的腰身指数(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处级干部471例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和腰围(W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WHtR,检测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HtR≥0.5组的年龄、体质量、BMI、WC、SBP、DBP、FBG、2hPBG、CH、TG、UA均显着高于WHtR<0.5组,而HDL-C的结果则相反(P<0.01,P<0.05);WHtR与WC、BMI、体质量、SBP、DBP、2hPBG、TG、UA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HDL-C则有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P<0.05)。结论 WHtR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相关,及时控制WHtR可有效改善干部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尹恺  张元春  艾芬 《淮海医药》2004,22(4):272-274
目的 了解汕头沿海地区知识分子的体重与血脂、血尿酸、血压、血糖的水平及其关系 ,为制定合理的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771名科技干部的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将他们按体重指数 (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 ,比较两组之间血脂、血尿酸、血压、血糖的水平 ;进一步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 BMI和血脂、血尿酸、血压、血糖的水平及相关关系。结果 在 771例中 ,肥胖组的血脂、血尿酸、血压、血糖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P<0 .0 5及 0 .0 0 0 1 ) ,BMI与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P<0 .0 1 )。男性肥胖者比例高于女性(P<0 .0 1 )。肥胖对男性的代谢影响较女性大 ;不论是否肥胖 ,男性血清尿酸显著高于女性 (P<0 .0 0 0 1 )。结论 肥胖影响血脂、血尿酸、血糖代谢及血压 ,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降低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群纷  李玉春  林蔚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54-2255
目的:探讨青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脂(TC、TG)水平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我社区21~44岁居民1082例,根据体重指数、年龄、性别分组,采用SK-CK超声波体重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分别比较组间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结果: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血脂水平逐渐增高(P<0.05);男性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各年龄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时期,超重和肥胖影响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对潜在高脂血症有预报作用;性别对血脂有明确影响,而年龄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薄慧  刘娜娜  薛辉  李庆伟  任伟  杨晶晶 《安徽医药》2024,28(6):1212-1217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人体测量参数与相关生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2021年 3—6月对天津市静海地区学校学龄儿童 1 042例进行体检,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分析其身材、体质量检出情况,并根据其身高标准差积分( Ht SDS)将其分为超高组、正常组、偏矮组及矮小组,比较四组身体测量指标;根据身体质量指数( BMI)将其分为偏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四组身体测量指标;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1 042例儿童中,超高身材检出率为 14.01%,正常身材检出率为 71.11%,偏矮身材检出率为 10.08%,矮小身材检出率为 4.80%;偏轻体质量检出率为5.57%,正常体质量检出率为 52.50%,超重体质量检出率 17.56%,肥胖体质量检出率为 24.38%;女性儿童中超高身材占比较高,男性儿童中偏矮及矮小身材占比较高( P<0.05);随着年龄增加,学龄儿童三酰甘油( TG)水平呈升高趋势、总胆固醇( 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呈降低趋势( P<0.05);基于 BMI,四组血尿酸水平随着 BMI增加而升高,且肥胖组血尿酸水平最高( P<0.05);四组 HDL-C水平随着 BMI增加而降低,且肥胖组 HDL-C水平最低( P<0.05);四组其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 Ht SDS,四组 TG、血尿酸、血红蛋白( Hb)水平随 Ht SDS增加而升高,且矮小组 TG、血尿酸、 Hb水平最低( P<0.05);四组其他身体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 TC及 HDL-C与学龄儿童年龄呈负相关, TG与学龄儿童年龄呈正相关(P<0.05); LDL-C、HDL-C、TG及血尿酸与 BMI均呈正相关(P<0.05); TG、血尿酸及 Hb均与 Ht SDS呈负相关( P<0.05)。结论学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血脂水平降低,血脂及尿酸水平可能影响学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血脂及尿酸水平与体质量具有正相关性,与身高具有负相关性, Hb与身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体重、瘦素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6 4例 1mo内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入氯氮平 (n =33)或利培酮组 (n =31)治疗 8wk ,治疗前后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脂水平及血清瘦素浓度 ,计算其体重指数 (BMI) ,同时评定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结果 :(1)治疗 8wk后 2组病人体重、腰围及BMI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体重增加与治疗前体重、治疗前腰围及BPRS减分率无相关 (P >0 .0 5 )。 (2 ) 2组病人均有血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的升高 (P <0 .0 5 ) ,TG与腰围相关。 (3) 2组病人血清瘦素浓度均升高 ,瘦素浓度与性别及腰围相关。结论 :氯氮平及利培酮均能引起病人体重增加 ,同时引起血清瘦素及血脂的改变。有必要对服用氯氮平或利培酮病人的体重及脂代谢指标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水平(SUA)与骨密度值(BMD)的关系.方法:测定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SUA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测定BMD,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血尿酸组,分析各组BMD差异及SUA与BMD的相关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各部位BMD均高于女性.SUA与腰椎BMD存在正相关关系(r =0.236,P<0.05),SUA是影响腰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94,P<0.01),而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主要影响股骨的BMD.结论:在老年T2DM患者中,维持一定的SUA水平有利于预防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481例维吾尔族男性住院患者的体质量、身高、腰围、血压等进行测量,并检测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BG)、脂代谢指标等。结果高尿酸组BMI(体质指数)、WHR(腰臀比)、DBP、SBP、FBG、TC、TG、LDL-C与代谢综合征组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并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相比,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脂肪堆积、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是墨玉县维吾尔族男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强化治疗方案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的安全性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血尿酸(SUA)控制目标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该院就诊和体检的204例HUA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每组102例。对2组患者管理和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尿pH值、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UA、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CIMT、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SUA、尿pH值、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C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IM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强化治疗方案与标准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相似,但在改善HUA患者CIMT方面,强化治疗方案优于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