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近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方法 2005年7月—2010年遂平县红十字医院分娩的1366例孕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760例,剖宫产组606例,观察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阴道分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7.63%、盆腔器官脱垂30.26%;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3.30%,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16.83%。结论妊娠和分娩可能都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原因,剖宫产近期能减少某些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分娩60例,对两组产妇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力检查、盆底肌电图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分娩60例中发生压力性尿失禁7例,发生率11.66%,发生盆腔器官脱垂5例发生率8.33%;剖宫产组60例中发生压力性尿失禁4例,发生率5.00%,盆腔器官脱垂2例,发生率3.33%.两组盆底肌力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对产后近期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选择性剖宫产虽然能减少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并定期复查的产妇27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104例,阴道分娩166例,两组产妇有可比性。对其产后尿失禁症状及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肌电图以及盆底肌张力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组患者盆底肌电图两侧活力值及功值均明显强于对照组;产后42d、3个月、6个月剖宫产分娩产妇盆底肌张力评分明显优于阴道分娩产妇。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产后盆底的影响,但是通过做好围生期保健以及产后康复工作均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因此无需将其作为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665例,剖宫产组615例,两组在年龄、胎次、孕周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本组观察,剖宫产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由于妊娠激素水平的增加,局部组织的变化,妊娠可增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可能与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作用于组织和器官间的胶原成分,损害了控尿机制,且增大的子宫可造成盆底机械性损伤,影响尿道的关闭有关系;妊娠及分娩可能都是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近期虽可减少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52-254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产后42 d复查的160例初产妇女,按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80例采用剖宫产分娩。两组均询问压力性尿失禁(SUI)病史,行妇科检查,手测肌力检测,盆底肌力筛查等测定脏器脱垂程度。结果:对照组SUI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各项均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测肌力<3分及盆底肌筛查肌力<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使产后盆底功能下降,剖宫产能减少SUI、盆底肌力下降及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的下降,产后均应尽早行盆底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骨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阴道分娩产妇30例作为顺产组,剖宫产产妇30例作为剖宫产组.比较2组产后12周盆腔器宫脱垂(SUI)、压力性尿失禁(POP)的发生率、1年后2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结果 产后12周顺产组SUI、POP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顺产组性生活质量下降,阴道疼痛、干燥,尿道症状,便秘及其他症状比例低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在骨盆底功能的影响上差异不大,骨盆底功能不应成为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近期确诊收治住院的92例正常产妇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7例行剖宫产,对照组45例行阴道分娩,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并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Oxfor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结论运用剖宫产实施分娩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较轻,可显著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避免肌力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25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197例)、剖宫产组(39例)、产钳/胎吸助产组(22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经盆底康复治疗后的有效率,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情况。结果 治疗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产钳/胎吸助产组(P 0.05);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有疗效,可以改善盆底肌力状况,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症状。对产钳/胎吸助产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经三维盆底超声及盆底电生理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妇产科分娩后的产妇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n=100)与剖宫产组(n=100)。两组产妇均于产后42 d以及产后6个月分别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配合完善盆底肌力测定及盆底肌力电诊断。评估两组产妇盆底各项参数[膀胱颈角度(静息状态)、膀胱颈角度(Valsalva动作)、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经阴道分娩组产妇膀胱颈角度(静息状态)、膀胱颈角度(Valsalva动作)、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产妇(P <0.05);经阴道分娩组产妇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剖宫产组产妇(P <0.05);经阴道分娩组产妇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产妇(P <0.05);经阴道分娩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55.00%,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40.00%(P <0.05)。结论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  相似文献   

10.
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瑞莲  魏晓萍  汪杨  苏放明 《河北医药》2011,33(12):1803-180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至1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产后6~8周的初产妇105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顺产组(74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31例),由专人负责行盆底功能检查,进行POP-Q评分.有漏尿史者需行尿垫实验.比较2组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健康初产妇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各50例。2组于产后6~8周进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评估和盆底功能张力的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发生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轻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盆底功能张力测定5项指标均轻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较剖宫产损伤更大,但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单纯盆底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产妇产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器官脱垂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张力总恢复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器官脱垂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5.0%,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使用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帮助其恢复盆底肌张力,降低器官脱垂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古余萍  巢书山 《江西医药》2023,(12):1483-1485
目的 探究盆底三维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产后复诊的产妇128例,按其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61例和剖宫产组67例,并同期选取50例已婚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盆底肌力评估,比较三组盆底超声参数、盆底纤维肌力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三组盆底超声参数、盆底纤维肌力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三维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对于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且引导分娩对于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辽西地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8周产妇2920例,经妇科检查+手法检查+盆底肌力筛查仪,评估盆底肌力、诊断盆底器官脱垂。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达到40%以上,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患者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率更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意义。阴道分娩组中第二产程延长组和巨大儿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和巨大儿组患者产后发生盆底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百分比较正常产程组更高。结论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均对盆底肌力产生损伤,经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及巨大儿者受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孕期体重管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10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增加接受围孕期体重管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张力情况、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以及产后3、6个月时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张力V级占比率较对照组产妇来说显著更高;(2)观察组产妇产后无1例盆腔器官Ⅲ度脱垂,其发生率较对照组产妇来说显著更低;(3)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内尿失禁、产后6个月术尿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产妇来说均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孕期对产妇加以体重管理,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极大的改善了产妇的预后,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产褥期尽早开始盆底健康教育和指导盆底肌训练对产后42 d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规律产检的顺产初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标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家属同意情况下观察组产妇90例,于早期开始盆底健康教育和指导盆底肌训练。对照组产妇90例只进行定期产检。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后42 d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结果产妇产程、产后42 d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褥期开展盆底健康教育及指导盆底肌肉锻炼,可降低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初产妇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57-45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10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分娩组(42例)。于产后6周,3个月、6个月进行盆底肌力评分。比较2组产后盆底肌张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的早期影响大于择期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结论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影响,选择性剖宫产对早期盆底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产科分娩的产妇258例,分为阴道分娩组(128例)和剖宫产组(130例),对两组产妇的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SUI)分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Ⅰ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阴道分娩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女性性生活及尿失禁的影响。方法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足月单胎初产妇716例分为剖宫产组338例,阴道分娩组378例,于产后2、3个月复查时,采用来院复查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产后性生活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产后2个月剖宫产组性生活恢复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不适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复查时,剖宫产组性生活恢复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性生活不适发生率均与阴道分娩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性生活问题及尿失禁的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与分娩方式有关,产后3个月时与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77-80
目的观察剖宫产及顺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其改善作用。方法 30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150)和阴道顺产组(n=150),比较产后两组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差异,比较产后6周两组间盆底肌力差异及血清松弛素(RLX)水平及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差异。选择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差异。结果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及PFD发生率显著低于顺产组;剖宫产组阴道横断面肌力分级显著高于顺产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结果显示显示剖宫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肌电压高于顺产组,疲劳度则低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血清RLX水平显著低于顺产组,产妇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含量则显著高于顺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后,剖宫产组和顺产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显著提升,血清RLX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顺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PFD患者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