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 -Meye运动功能(FM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具备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7.8%,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I-Meyer评分、BM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慧敏 《光明中医》2022,(20):3764-3766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蜡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醒脑开窍针法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个疗程评估疗效。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肉疲劳程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伸肌群、胫骨前肌i EMG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牵伸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CSS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伸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辅治脑梗死对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CSE、FMA、MBI评分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2例(2017年7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均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BI)与肢体运动能力(FMA)、神经功能(NIHSS)分值、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NIHS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BI及FMA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NIHSS低于对照组,BI及F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 12%(48/51)高于对照组78. 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采取醒脑开窍针法及化痰通络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席银平 《河南中医》2013,(12):2102-2103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42例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更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B组):针刺治疗,每组各5O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B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孙伟燕 《新中医》2021,53(20):171-17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4.0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取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功能、运动功能及合并症的影响。方法:2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观察以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于治疗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于第7天方有显著性(P〈0.05)。一个月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合并症方面,治疗前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左刚  任聪颖  吴毅明  李赛赛 《新中医》2019,51(9):234-23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中风(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价肢体功能,采用下肢Brunnatrom功能评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步行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及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MA评分、Brunnatrom功能评级、FAC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7天、14天,2组血清CRP、NO、Hcy水平均较治疗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促进神经修复,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足针联合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 Bruunstrom 六阶段评估法作为评价指标,将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足针联合醒脑开窍法针灸组(治疗组,53例)和传统针灸组(对照组,50例),比较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上肢、下肢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足针联合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对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针刺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病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等做指标,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醒脑开窍针法加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有效率90.0%),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有效率66.7%);针刺锥体组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在运动功能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锥体区能明显缓解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是对醒脑开窍针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12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给予康复训练程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训练的综合干预措施,观察综合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两组病人AD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促进脑功能重组,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毛素芳  吴玉  陈婧婧 《新中医》2022,54(14):40-44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部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治疗,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 (FMA)、Barthel指数评分,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CA),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以及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CA、PCA、MCA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试验组ACA、PCA、MCA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