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17XL虫株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小鼠20只,腋下注射传代培养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次日,将小鼠随机分为约氏疟原虫(P.y)感染组和对照组2组,10只/组;P.y感染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106个含虫红细胞率为20%的小鼠红细胞;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C57BL/6小鼠正常红细胞。观察两组小鼠黑色素瘤出瘤时间并测量肿瘤的体积。结果 P.y感染组小鼠黑色素瘤出瘤时间为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后(11.30±0.21)d,晚于对照组[(10.40±0.22)d](P0.05);自可精确测量瘤体起至实验终点,2组小鼠肿瘤均不断增长,P.y感染组瘤体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P.y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为(71.10±6.29)mm3/d,明显慢于对照组[(302.80±49.94)mm3/d](P0.05),且P.y感染组肿瘤每日生长速度亦明显慢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可以延缓肿瘤出瘤时间,且对小鼠黑色素瘤瘤体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干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观察环境温度、光照周期、脾脏切除和雌激素水平对大鼠体内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脾脏在清除子孢子方面有重要作用,切脾组的红外期原虫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则明显抑制红外期的发育。低温环境对红外期的密度虽无明显影响,但使之发育变缓,不同步更为显著。光照周期的长短似乎对红外期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时,脾脏切除和雌激素水平升高的影响相互抵消,其他两两因素的作用,经方差分析,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T细胞亚群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中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约氏疟原虫有保护性免疫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单抗去除CD~(4 )或CD~(8 )T细胞后,对保护性免疫无明显影响。但将它们脾细胞中CD~(8 )T细胞注入裸鼠,可以转移部分免疫力,而注入CD~(4 )T细胞则不能。在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由于在感染早期原虫侵入网织红细胞,CD~(8 )T细胞可被激活而有杀伤作用。在晚期,抗体在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的子抱子经尾静脉接种大鼠和三株小鼠(ICR/JCL,C57BL,KM株)后42h,在大鼠和小鼠的肝连续切片中均查见红外期裂殖体(EE裂殖体),但在KM鼠株的切片中,正常的EE裂殖体甚少。不论宿主同否,EE裂殖体均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分化程度不同,发育不完全同步。大鼠肝中的EE裂殖体可看到明显的外膜,周围并出现细胞反应。ICR/JCL、C57BL鼠株和大鼠肝中的EE裂殖体均较KM鼠株发育良好,数量较多,但大鼠中的红内期迅速消失。结果表明;ICR/JCL和C57BL鼠株用作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鼠疟模型的宿主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蚊媒感染疟原虫后的组织化学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对照组和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斯氏按蚊体内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活性反应与含量以及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约氏疟原虫后,蚊体内LDH活性与含量显著增加,SDH和Mg2+-ATPase活性与含量及糖原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感染约氏疟原虫可明显影响蚊媒的营养代谢和吸收.  相似文献   

7.
用非致死性约氏疟原虫对C57BL/6J、NIH和ICR小鼠进行初次感染和对初次感染阴转后的NIH小鼠再次感染,观察其原虫血症并测定小鼠感染过程中其脾脏淋巴细胞在Con A或约氏疟原虫抗原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1)C57BL/6J、NIH和ICR小鼠感染前Con A诱生的IL-2水平(SI的X±SE)分别为223.71±19.32、122.13±28.91和72.76±30.60,初次感染后最高原虫血症(%的X±SE)分别为2.70±0.29、14.50±2.75和31.30±1.80;提示,这3种小鼠感染前固有的Con A诱生的IL-2水平高低可能影响其对约氏疟原虫初次感染的易感性。(2)NIH小鼠初次接种约氏疟原虫后34d,抗原诱生的IL-2才出现;而再次接种后d_3、d_(19)IL-2水平升高,并使这些小鼠对再次感染有明显的抵抗力。这提示抗原诱生的IL-2与鼠疟保护性免疫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治疗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影响。方法DBA/2和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均分为三组:感染后未治疗组、感染第3天和第6天青蒿琥酯治疗组。初次感染痊愈后30天用同种疟原虫再次感染,再感染疟原虫清除后30天进行第三次感染,观察每次感染后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对重复感染的特异性抵抗能力。结果未治疗的自然自愈组和不同时间治疗组的DBA/2小鼠,其再次感染的感染率、原虫血症水平基本相同,第三次感染均未见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除非治疗组BALB/c小鼠于初次感染早期死亡外,不同时间治疗组的BALB/c小鼠再次感染的感染率与虫体血症水平、第三次感染情况与各组DBA/2小鼠也无差异。结论对于约氏疟原虫初次感染免疫应答能力不同的DBA/2和BALB/c小鼠,青蒿琥酯根治性治疗不影响其特异性免疫的建立和免疫记忆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d、5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细胞内表达TLR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的DCs和细胞表面表达TLR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两种小鼠脾DCs细胞内TLR9的表达水平均于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P<0.01),在第5d达到最高水平(P<0.01),但两种小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小鼠DCs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P.y17XL感染早期,TLR9可能是介导DCs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参与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调控Th1型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对照组和anti-CD25 mAb注射组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0、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树突状细胞(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NO水平在感染后第3~5d均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小鼠IFN-γ和NO水平明显低于anti-CD25 mAb注射组小鼠。anti-CD25 mAb注射组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于感染后第3d达峰值,并于感染后第5d仍维持较高水平。相比,对照组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仅于感染后第3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论Tregs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早期可能通过抑制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来抑制Th1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大劣按蚊含硫脂蛋白(TEP1)基因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劣按蚊TEP1基因序列设计带有T7启动子的引物,以大劣按蚊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纯化产物,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AdTEP1双链RNA。羽化1~2日的雌性大劣按蚊分3组(200只/组):TEP1干扰组、绿色荧光蛋白(EGFP)干扰组和对照组。TEP1、EGFP干扰组按蚊分别进行胸部微量注射AdTEP1双链RNA、EGFP双链RNA各147 ng,对照组未处理。干扰后3d,每组取15只按蚊,去头,以大劣按蚊核糖蛋白S7(AdS7)为内参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干扰效果。干扰后4d,用约氏疟原虫BY256荧光株感染3组大劣按蚊。感染后9d,每组各解剖25只蚊胃,记录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对照组和EGFP干扰组AdTEP1的表达条带亮度基本一致,而TEP1干扰组AdTEP1的表达条带亮度非常微弱。感染后9 d,蚊胃卵囊数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EGFP干扰组和TEP1干扰组感染率分别为(24±2.83)%、(24±0.71)%和(80±3.54)%;感染度分别为0.32±0.7、0.44±0.85和5.52±4.8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10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用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和BALB/c小鼠,取血,制薄血膜,染色后镜检疟原虫,计算红细胞感染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DBA/2小鼠于感染后第21d自愈,血清IFN-γ在感染后第3d显著升高(6542pg/ml),之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后第12d仍高于未感染鼠;血清IL-10于感染后第6d显著升高(248pg/ml),并于感染后第15d达到峰值(980pg/ml)后下降。BALB/c小鼠感染后第6d红细胞感染率达57.5%,并于当日和次日全部死亡;血清IFN-γ仅于感染后第3d出现一过性升高,峰值为2225pg/ml而IL-10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峰值为432pg/ml。结论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过早分泌的高水平IL-10对Th1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IL-10适时的分泌可能与Th1向Th2反应的转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核 -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NO在抗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和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法分别检测红细胞感染率及单核细胞和腹腔MΦ的吞噬能力 ;通过Griess反应检测小鼠腹腔MΦ合成NO水平。结果 腹腔MΦ在感染后 6d吞噬率即达到高峰 ,单核细胞的数目和吞噬能力在感染 6d后开始增加 ,同时 ,虫体血症水平升高的趋势受到遏制 ;感染早期MΦ合成NO水平逐渐升高 ,但对虫体血症没有影响。结论 单核 -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和巨大吞噬杀伤作用的发挥可削减并最终清除虫体血症 ;但感染早期MΦ合成NO水平逐渐升高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斯氏按蚊血细胞对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斯氏按蚊血细胞及血细胞PPO对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电镜观察蚊血细胞在卵囊黑化中的作用、RT -PCR检测蚊血细胞、蚊胃中PPO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血细胞中PPOmRNA的表达。结果 通过RT -PCR和原位杂交 ,发现斯氏按蚊PPOmRNA在血细胞中有表达 ,颗粒细胞可能是其主要的表达细胞 ;硝喹可使约氏疟原虫卵囊发生退行性变 ,卵囊黑化比率明显增加。结论 说明血细胞能够合成PPO ,进一步证实了蚊血细胞 ,特别是硝喹对卵囊的发育有抑制和阻断作用时 ,颗粒细胞在疟原虫卵囊黑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Vaccination to prevent transmission of Plasmodium yoelii malaria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Summary It was possible to block the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 of the rodent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yoelii nigeriensis to Anopheles stephensi mosquitoes by immunizing mice with a vaccine containing formalin-fixed gametes. Both intramuscular and intravenous routes were effective, immunity was achieved with a single dose and the immunity persisted for 6 months at least. Transmission-blocking immunity was found to reside in a serum factor, probably antibody, and to be directed against extracellular gametes, acting on them in the gut of the mosquito, while gametocytes i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vertebrate host remained unaffected. The gamete vaccine afforded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the disease, but immunization with asexual parasites alone showed that this protection was due largely to the presence of asexual forms as contaminants and that anti-gamete immunity is stage specifi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硝喹对斯氏按蚊体内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感染约氏疟原虫1 d前给予常规蔗糖水或硝喹蔗糖水(含100 μmol/L硝喹)供斯氏按蚊吸食,停糖水24 h后用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昆明鼠血餐,观察硝喹处理后约氏疟原虫在蚊胃内的卵囊数量变化。感染6、14 d后停常规蔗糖水24 h,随后给予常规蔗糖水或硝喹蔗糖水供斯氏按蚊吸食,观察斯氏按蚊血淋巴及唾液腺中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数量变化。结果 感染前1 d将斯氏按蚊暴露于硝喹蔗糖水后,感染第7天蚊胃中约氏疟原虫卵囊数量[(119.2 ± 16.1)只]较常规蔗糖水组[(207.3 ± 21.8)只]显著降低(t = 3.207,P < 0.05)。感染第6天停常规蔗糖水24 h,将斯氏按蚊暴露于硝喹蔗糖水后,按蚊血淋巴中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数量峰值[(952.3 ± 22.7)只]在感染第14天出现,常规蔗糖水组按蚊血淋巴中子孢子数量峰值[(1 287.0 ± 39.0)只]在感染第12天出现;感染第17天,硝喹蔗糖水和常规蔗糖水组按蚊唾液腺中子孢子数量分别为(9 467.0 ± 1 304.0)只和(10 533.0 ± 758.7)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07,P = 0.506)。感染第14天停常规蔗糖水24 h,将斯氏按蚊暴露于硝喹蔗糖水后,按蚊唾液腺中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数量[(21 900.0 ± 2 613.0)只]较常规蔗糖水处理组[(10 533.0 ± 732.3)只]显著增加(t = 4.188,P < 0.05)。结论 在斯氏按蚊感染疟原虫不同时期给予硝喹处理对其体内约氏疟原虫发育影响不一,未感染斯氏按蚊经硝喹处理后可减少疟原虫传播。  相似文献   

17.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侵入期的8种单克隆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SDS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抗斯氏按蚊中肠蛋白组分的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卵囊的抑制作用。 方法 解剖实验室饲养斯氏按蚊雌蚊,取中肠(胃)制备中肠蛋白抗原并免疫BALB/c小鼠(8只, 100 μg/只), 共免疫4次, 每次间隔7~10 d,末次免疫后10 d,腋窝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中肠蛋白的免疫活性抗原。用葡聚糖凝胶过滤法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为38 000~50 000的蛋白。用该中肠蛋白免疫小鼠(12只, 100 μg/只), 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7~10 d。同时设PBS对照组。末次免疫后7 d,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抗体效价≥1 : 2 560时,该免疫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经腹腔接种感染约氏疟原虫(约含2×107个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后3 d取小鼠尾血镜检,雌配子体数>2/10个视野的小鼠作为供血鼠,斯氏按蚊成蚊吸血后9 d解剖,计数中肠的卵囊数量。 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斯氏按蚊中肠蛋白抗原的显色区带有8条,其中Mr 38 000~50 000的区带显色较清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肠卵囊感染率分别为28.70%(62/216)和51.09%(47/92)(P<0.05),中肠卵囊指数分别为14.14(1 541/109)和26.02(1 223/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斯氏按蚊Mr 38 000~50 000中肠蛋白有免疫活性;针对该中肠蛋白的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卵囊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