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40 岁以上居民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6个维吾尔族居民较集中的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529人,按照WHO 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糖调节受损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家族史、高血脂、高脂饮食是糖调节受损发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是2.954、3.410、2.656.结论:目前针对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患者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血脂的控制,倡导低脂饮食,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期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规定刺激穴位的刺激强度、方向及深浅等量化指标。结果观察35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灸改善糖调节受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从近年来中医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文献来看,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糖耐量、延缓病情等多方面均有成效。糖调节受损的中医诊治应通过将中医体质学说和证素辨证学相结合,中药与针推相配合,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1):68-69
目的:观察糖调节受损不同体质人群的血脂特点,为中医早期"治未病"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糖调节受损病例共计123例,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分为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进行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观察不同体质受试者的血脂特点。结果:123例IGR患者中,湿热质与痰湿质的TG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与各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湿热质的LDL-C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与阴虚质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糖调节受损的人群中应当对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的人群加强血脂干预措施,对延缓糖调节受损状态向糖尿病阶段发展可能具有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前康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定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糖前康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脂异常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6个维吾尔族居民较集中的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529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为64.4%,其中糖调节受损患者中血脂异常检出率为87.5%。结论:血脂异常广泛存在于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维吾尔族社区糖尿病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应在社区人群中尤其针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加强糖尿病营养教育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7.
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松旭 《光明中医》2009,24(4):737-738
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所以积极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糖调节受损有很大可逆性,通过合理干预是可以避免发展成糖尿病的.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求园对IGR有着本质的认识,灵活丰富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对IGR患者进行整体调理以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从而在根本上防止IGR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非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颈部血管彩超测量CIMT分为内膜轻度增厚组、明显增厚组和正常对照组。抽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结果糖化血红蛋白随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而升高,显示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r=0.428,P(0.05)。结论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糖脉宁治疗糖调节受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药糖脉宁对干预治疗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的影响,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糖脉宁,对照组口服金芪降糖片,3个月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治疗组糖尿病发病率为6.7%,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P<0.05),并能显著改善证候积分(P<0.01)。结论:糖脉宁干预治疗糖调节受损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从近几年有关文献对糖调节受损(IGR)的相关研究来看,中医在改善其临床症状,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及预防糖尿病发生等方面取得了确切的效果。若将中医药防治IGR与体质学说、辨证论治有机结合起来,探究个体化、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在基础干预的同时采用中药与艾灸、电针、耳穴等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糖耐量减低(I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史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尿病(DM)组、IGT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对3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各组生化指标。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和DM组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积分均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TC、LDL-C、2hPG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在IGT阶段已经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期控制血糖,可减轻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减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糖耐量低减(IGT)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老年糖耐量正常者(NGT)及64例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IGT),测定并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将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进行12个月治疗:对照组,仅改变生活模式;吡格列酮组,改变生活模式基础上服吡格列酮(每天30 mg),观察治疗前后CCAIMT的变化。结果 CCAIMT在IGT患者明显高于NGT个体;IGT患者治疗前CCAIMT在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无明显差异,治疗12个月后CCAIMT在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吡格列酮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CCAIMT变化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值、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值、甘油三酯(TG)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 应用吡格列酮可延缓老年IGT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一种发病过程类似人类的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建立评价大鼠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方法: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诱发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损伤,建立大鼠糖调节受损模型。通过本实验制定的诊断标准筛选IGR大鼠模型,对筛选出的大鼠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以明确诊断标准的合理性。结果:筛选出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空腹及OGTT 2h血糖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糖钳夹实验胰岛素输注速率较对照组降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糖钳夹实验第1时相、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均较对照组低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诊断标准具有科学性。本模型的建立简单易行,成模率高,是人类糖调节受损发病机制及干预手段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Clinical Trails.gov、Cochrane图书馆自建库至2016年11月8日公开发表的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运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970名受试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6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1项研究描述了随机方案分配隐藏及盲法。对11项研究针灸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倒漏斗图进行分析,发现图形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3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针灸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正常糖耐量转归的作用,其中2篇显示针灸可以促进患者糖耐量正常化,1篇显示针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在促进患者糖耐量正常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显示,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在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具有较好疗效。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及临床研究观测指标的差异,本研究无法评估针灸对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的作用。11篇随机对照试验中仅1篇试验观察了不良反应,并明确指出无不良反应事件。由于纳入研究临床干预措施多样、文献质量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未再行敏感性分析及Meta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可能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小且方法学质量较低,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潜在疗效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李梦华  徐晔 《河南中医》2021,41(4):589-592
目的:探讨扶阳方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扶阳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  相似文献   

16.
益糖康干预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进行益糖康干预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方案的优效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65名,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对西医效应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和中医效应指标(中医证型指标、中医证候指标、生存质量积分等)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1益糖康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和体重指数。2益糖康可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体重指数的达标率。3益糖康能够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全身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1益糖康具有降低血糖、体重以减少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临床作用。2中医药治疗方案可延缓代谢综合征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燕燕 《光明中医》2014,(6):1350-1352
本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通过对糖耐量减低进行中医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得出糖耐量减低的主要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从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耐量减低的治疗原则及方药,为临床糖耐量减低的预防、治疗提供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亚  陈秋 《河南中医》2015,35(2):226-228
糖尿病三级预防,虽强调重在预防糖尿病,但实际上仍偏重治疗。真正的预防应从源头入手,即尽早干预葡萄糖调节受损问题。而单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西药的干预并不能明显改善胰岛素B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中医药在改善胰岛素B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从脾论治葡萄糖调节受损,复其体,畅其用,调阴阳,使其正常生化散精功能得到有效维持,以提高机体运化水谷之力,通过平衡阴阳气血来全方位地改善血糖失衡的体内环境,从而逆转葡萄糖调节受损,终止糖尿病的进程,可望从根源解决糖尿病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重捷 《光明中医》2014,(10):2073-2075
目的观察应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血脂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脉压、IMT的变化。结果1、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脉压水平(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可降低IMT(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IM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及2型糖尿病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20例、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20例与正常人对照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人群的IMT、BMI、WHR及SBP、DBP、HbA1c、FPG、TG、TC、HDL-C、LDL-C、TSH、FT3、FT4,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气阴两虚证IM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及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均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