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实验分4组 :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牛磺酸高、低剂量组 ,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 (TBil)、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蛋白 (LN)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牛磺酸治疗组血清ALT、TBil、HA、PCⅢ、LN及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 ,血清Alb及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 ,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牛磺酸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苍菊清肝降脂方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沉积、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予以CCl4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制脂肪肝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实验结束处死大鼠,肝组织行油红O染色,并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SOD、GSH和MDA等指标。[结果]油红O染色发现中药干预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尤其以大剂量组减轻程度更为明显,同时大鼠肝组织中TG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和GSH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MDA含量则显著下降(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对SOD活力和MDA含量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但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GS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菊清肝降脂方显著降低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沉积,并能显著改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肝浓缩煎剂与强肝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益肝浓缩煎剂、强肝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持续10周,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自然恢复组相比,益肝浓缩煎剂、强肝胶囊治疗组Hyp、MDA显著降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结论:益肝浓缩煎剂、强肝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可促进胶原纤维降解,使早期肝纤维化逆转。其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DMN模型组,DMN模型组大鼠DMN(10 mg/kg)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共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3周,DM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消黄方组(例数10),消黄方组每天造模的同时给予方剂煎出液灌胃2周。造模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获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 prone,Hyp)含量,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crase,GST)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N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及GST活性显著升高(P<0.01),分别为正常组的2.37倍和2.04倍,而GSH含量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P<0.01),分别是正常组的0.37和0.47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5),增高GSH含量和SOD活性(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Ⅰ型胶原造模后达到正常组的34倍,消黄方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氧化应激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消黄方能显著改善DMN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变化与药物干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脂质过氧化病理机制,以及扶正化瘀方与干扰素V的干预作用。方法DMN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以扶正化瘀方灌胃及(干扰素肌注治疗。观察项目包括肝脏病理、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Hyp、MDA与SOD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明显增生,纤维间隔形成; ALT水平上升;肝组织Hyp与MDA含量显著增加, SOD活性显著降低,且SOD与 MDA、 Hyp呈负相关(r=0.70,-0.73,P< 0.01),MDA与 Hyp呈正相关(T=0.88, P< 0.01)。扶正化瘀方与干扰素γ均能明显减轻肝组织胶原沉积、降低ALT水平,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肝组织Hyp与MDA含量。结论脂质过氧化是DMN损伤大鼠并诱发肝纤维 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抗脂质过氧化是扶正化瘀方与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扶正化瘀方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用CCl_4诱导Wistar雄性大鼠造成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将其分为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秋水仙碱组,分别灌胃给药,第6周末处死。肝组织标本作HE染色,用PAP法作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同时测肝组织Hy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扶正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不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轻(P<0.01),Ⅰ、Ⅲ型胶原和肝组织Hyp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P<0.05,P<0.001),肝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与秋水仙碱组相比,扶正化瘀方组各观察指标的变化似略占优。结论: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苦杏仁苷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以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周后,将造模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苦杏仁苷组及对照药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灌胃用药两周后取材。观察检测以下指标:①末次体重、肝脾比值;②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③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④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及HE染色;⑤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杏仁苷及秋水仙碱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②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窦周胶原沉积明显,肝小叶间形成较厚汇管区和中央静脉间的纤维间隔,可见较多完整的假小叶,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水肿明显,汇管区结缔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肝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窦壁细胞增生明显;苦杏仁苷治疗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炎症缓解、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分期显著降低(P〈0.05);③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Bil含量显著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P〈0.01);苦杏仁苷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杏仁苷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肝组织GSH活性(P〈0.05),秋水仙碱则能显著升高GSH、GSH-Px活性。结论:苦杏仁苷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穴位注射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苦参素足三里注射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素腹腔注射(OM ip)对照组、苦参素足三里(OM ZSL)注射治疗组、OM ZSL注射预防组.实验至10周末,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谷氨酸转肽酶(GGT)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水平.VG染色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RT-PCR和蛋白酶谱法检测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OM ZSL注射预防与治疗给药均能明显降低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HA、GGT、Hyp及MDA(P<0.05,<0.01).病理学观察,OM ZSL注射治疗与预防组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且肝纤维化程度轻于治疗组;肝组织中MMP-2 mRNA、MMP-2活性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0.05,<0.01).[结论]OM ZSL穴位注射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是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减少MMP-2 mRNA、MMP-2活性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抑制ECM沉积,从而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整合素α5β1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扶正化瘀方影响该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又分为2d、1、2、3、4、5、6周共7个动态观察点。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瘀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其余大鼠灌以等量生理盐水。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α5β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早期以FN升高明显,而后以α5β1及α-SMA增加较为显著,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预防组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减轻,肝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脏整合素α5β1表达逐渐增加,肝损伤早期FN显著上升,并可通过α5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N与整合素α5β1表达,该作用为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丹参抗CCl4及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目的:探讨丹参防治肝纤维化的效果和机理。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_4)及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作对照,观察肝组织病理学,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yp、MDA、SOD及血清肝功能。结果:丹参和秋水仙碱在两种模型实验中皆显示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其中丹参有显著的提高肝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结论:丹参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理,对胶原代谢也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正肝化瘀方组,对正肝化瘀方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当天即以正肝化瘀方溶液进行灌胃,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显著升高,正肝化瘀方组的MMP-2/9蛋白活性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TIMP-2蛋白表达减弱更为明显。结论:正肝化瘀方能显著下调α-SMA蛋白表达,降低MMP-2/9蛋白活性,下调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肝活血化痰方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用舒肝活血化痰方治疗,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大鼠肝功能、血脂、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水平及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活性的影响。[结果]舒肝活血化痰方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显著降低肝组织Hyp,抑制肝组织CYP2E1的活性。[结论]舒肝活血化痰方可有效干预大鼠NASH,抑制肝组织CYP2E1的表达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脂质过氧化是该方干预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康Ⅳ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白酒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肝康Ⅳ号煎液灌胃治疗(治疗组),于8周末处死鼠,采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脂肪变程度计分,并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东宝肝泰组比较。[结果]模型组肝组织明显脂肪变性,治疗组和东宝肝泰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和肝组织TC、TG、MDA水平,提高肝组织SOD活性,肝康Ⅳ号治疗效果优于东宝肝泰;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肝康Ⅳ号可减轻肝组织脂肪变和点灶样坏死,镜下计分显示肝康Ⅳ号中、高剂量组对肝组织改善优于东宝肝泰组。[结论]肝康Ⅳ号可对抗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害,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研究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治疗组.采用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大鼠SAP模型,观察胰、心、肝、肺、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组织学变化及丹参注射液对其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的多器官组织MDA增加、SOD活性降低,以胰、心、肝、肾为主;丹参注射液可升高胰、心、肝、肾等组织的SOD活性,降低胰、肝、肾组织的MDA水平.[结论]SAP早期存在着多器官组织脂质过氧化,相应组织中SOD活性的降低是其原因之一.丹参可提高SAP多器官组织SOD活性而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以胰、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Z,n=6)、模型组(M,n=8)、绞股蓝总皂苷组(J,n=8)、秋水仙碱(Q,n=8).造模6周末开始给药(股蓝总皂苷200mg/kg体重、秋水仙碱0.1mg/kg体重),给药3周.观察:①大鼠体重、肝脾比值的变化;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③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④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结果:①M组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J和Q组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②M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J组及Q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下降;③肝组织HE染色显示:M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J组及Q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纤维增生减少,少见完整假小叶结构.天狼星红染色显示:M组大鼠肝窦周胶原沉积明显,形成较厚汇管区和中央静脉间的纤维间隔,J组和Q组大鼠肝脏汇管区胶原纤维染较M组明显减轻;④M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J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提高.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显著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蓝莓预防大鼠肝损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蓝莓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蓝莓汁低、高两个剂量预防组、齐墩果酸阳性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采用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蓝莓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血清ALT及AS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组、蓝莓汁高剂量组肝匀浆GSH、SOD、CAT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或P〈0.05);蓝莓汁低剂量组肝匀浆GSH升高不明显,肝匀浆SOD、CAT升高,MDA降低(P〈0.05)。结论蓝莓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经典的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方法复制经典的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干预模型,收集纤维化形成、逆转和干预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血液和肝组织,观察血清指标、肝组织病理、α-SMA表达及肝组织Jak1、Stat3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l4应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逐渐加重,α-SMA及Jak1、Stat3表达逐渐升高,8周时达高峰。8周后随着CCl4停用,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逐渐好转,上述指标亦较前明显降低;扶正化瘀方干预组第4、6、8周时大鼠血清指标,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Jak1、Stat3表达均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和逆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扶正化瘀方可通过阻断Jak/Stat通路及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eysteinemia,HHcy)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甜菜碱低、高剂量组,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给予酒精、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药物治疗于造模4周后开始,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plasma homoeysteine,tHcy)浓度、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cy、ALT、AST、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对比,甜菜碱低、高剂量组大鼠tHcy、ALT、AST、MDA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OD含量明显上升(P〈0.01),GSH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甜菜碱低、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AM组能显著增加肝组织GSH贮量(P〈0.01),但对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余治疗作用均与甜菜碱治疗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甜菜碱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改善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本文结果显示,甜菜碱的作用优于腺苷蛋氨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模型大鼠血及肝组织中MDA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SOD、GSH-PX活性则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同时血及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而SOD、GSH-PX活性则显著提高。[结论]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对NASH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particularly collagen, is a central phenomenon in liver fibrosis. Stellate cells, the central media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ibrosis are activated by free radicals, and synthesize collagen. Melatonin is a potent physiological scavenger of hydroxyl radicals. Melatonin has also been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inhibitory regulation of collagen content in tissues. At present,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is available for clinical use. We aim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dimethylnitrosamine (DMN)-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Wistar albino rats were injected with DMN intraperitoneally.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40 mg/kg DMN, either saline (DMN) or 100 mg/kg daily melatonin was administered for 14 days. In other rats, physiologic saline or melatonin were injected for 14 days, following a single injection of saline as control. Hepatic fibrotic changes were evaluated biochemically by measuring tissue hydroxyproline levels and histopathogical examination. Malondialdehyde (MDA), an end produ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glutathione (GSH)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levels were evaluated in blood and tissue homogenates. DMN caused hepatic fibrotic changes, whereas melatonin suppressed these changes in five of 14 rats (P < 0.05). DMN administra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hydroxyproline and MDA levels, and decreased GSH and SOD levels, whereas melatonin reversed these effects. When melatonin was administered alon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noted.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melatonin functions as a potent fibrosuppressant and antioxidant, and may be a therapeutic cho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