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侯萍  丁樱 《国医论坛》2013,28(4):24-26
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中药为主的清热止血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尿NAG酶、尿mALB、尿IgG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采用多中心、2:1对照方法,将81例HSP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清热止血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及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强的松联合双嘧达莫及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NAG酶、尿mALB、尿Ig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尿NAG酶、mAL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尿NAG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尿mAL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清热止血方为基础的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雷公藤多苷片能够显著降低HSPN患儿尿NAG酶水平,改善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张杰  张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08-108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mALB和尿BGM判断其肾功能状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根据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Or以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BGM)含量。结果:2组与3组,血清CysC、尿ITALB和尿B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组的血CysC、尿mALB和尿BG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与血清CysC、尿mALB和尿BGM密切相关,血清Cyst、尿mALB和尿BGM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于监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对早期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降压药基础上加服金水宝胶囊,对照组仅口服降压药,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监测两组的尿mALB、TRF、β2—MG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mALB、TRF和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水宝胶囊可以保护或减轻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肠源性尿毒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型,标实证按其主要表现归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湿证、血瘀证4种证型,并分别于入院后3天内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硫酸吲哚酚(IS)等尿毒素水平,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者,有73例属脾肾气虚证,占83.9%;7例属脾肾阳虚证,占8.0%;6例属气阴两虚,占6.9%;仅1例属肝肾阴虚,占1.1%。标实证方面,湿热证39例(44.8%),湿浊证27例(31.0%),水湿证14例(16.1%),血瘀证7例(8.0%)。不同类型的本虚证组别之间的各种尿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证组的IS水平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湿热证组的I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证型组;其余各组的I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IS与中医湿热证之间可能有着密切联系,甚于与湿浊、水湿、血瘀等证型。此外,湿热证组与水湿证组之间、湿热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湿浊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也存在组间差异(P〈0.05),湿热证组和湿浊证组之间的Cr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初步提示Cr与中医之湿热证、湿浊证有_定的关系,其相关性强于其与血瘀证、水湿证。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血清Cr、IS水平的相关性强于其他实证证型,提示这些肠源性尿毒素蓄积可能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清除尿毒症肠源性毒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IgAN不同中医证型间尿细胞形态的特点。方法:以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90例患者及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差镜下尿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疾病及IgA肾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芽孢状(G1)细胞出现的频率高于泌尿系结石,但低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Ⅱ级或Ⅱ级以下,芽孢状与非芽孢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Ⅲ~Ⅳ级间,芽孢状与非芽孢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Ⅴ级间,芽孢状与非芽孢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芽孢分布以脾肾阳虚型为多见(9例)占56.25%,与非芽孢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非芽孢以气阴两虚型(39例)为多见,占52.72%,与芽孢状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G1细胞出现的频率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间有明显差异,且不同中医证型间尿红细胞形态有一定的差异;脾肾阳虚型患者其尿红细胞的形态多样性较其他证型多,且G1出现频率高,其病理分级也相对较重,多为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肾小管损伤部分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将78例初诊未行治疗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据是否伴有蛋白尿分为蛋白尿组(尿白蛋白/肌酐≥30mg/g)36例;无蛋白尿组(尿白蛋白/肌酐〈30mg/g)42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留尿检测可滴定酸(TA)、铵(NH+4)及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结果:尿NAG、β2-M、RBP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蛋白尿两组(P〈0.01;P〈0.05);TA、NH+4蛋白尿与无蛋白尿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尿NAG、RBP、β2-M与血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而TA、NH+4无相关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小管损伤,不伴蛋白尿者也存在远端肾小管损伤;近端肾小管损伤程度与患者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FV(门静脉血流量)、SVFV(脾静脉血流量)及血清学指标NO、VI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61例HLD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内蕴型18例,肝肾阴虚型29例,痰瘀阻络型14例,分别应用多普勒彩超测定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D(门静脉直径)、SVD(脾静脉直径)、PVX(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水平,计算PVFV、SVFV,并检测血清NO、VIP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D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FV、SVFV显著增加(P〈0.05或P〈0.01);血清NO、VIP水平显著上升(P〈0.01)。②湿热内蕴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PVFV、PVFV无显著差异(P〉0.05);与痰湿阻络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存在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门脉血管内径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②不同中医证型的HLD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中医证候学特异性。③检测HLD患者体内血清学指标NO、VIP的水平,对于探讨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诊断糖尿病肾病(DN)更为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57例DN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DN组CysC和尿mAL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DN组有44例CysC异常,异常检出率77.2%;有29例尿mALB异常,异常检出率50.9%,CysC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尿mALB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C是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瘀证与TNF-α、Ⅳ-C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采集167例HSP[其中紫癜性肾炎(HSPN)94例]患儿血瘀证临床指标,采用计分法评定血瘀证积分;放射免疫法测定75例患儿TNF-d(血、尿)、Ⅳ型胶原(血、尿)等。结果:①167例病人中117例(70.06%)为血瘀证,非血瘀证者50例(29.94%);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依次为皮肤紫癜(73.65%)、血尿(35.93%)、腹部、关节疼痛或疼痛拒按(27.54%)、舌质紫暗(37.13%)和/或舌体瘀斑瘀点(13.17%)、舌下静脉曲张(26.95%)、面色不泽(20.96%)、鼻衄(15.57%),皮肤粗糙(14.37%)。③血瘀证组中PT、FIB、D-dinaer、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与非血瘀证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血、尿TNF-α及尿Ⅳ-C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组(P〈0.05);⑤血、尿TNF-α水平与FIB正相关(P〈0.05,P〈0.01)。⑥血TNF-α与D-dimer正相关,尿Ⅳ-C与尿TNF-α水平正相关(P〈0.01)。结论:HSP、HSPN血瘀证出现频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体征除皮肤紫癜、腹痛和/或关节痛、尿血外,以望诊内容舌象、面色、皮肤粗糙为主;炎症因子TNF-α与血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尿Ⅳ-C水平与尿TNF-α水平正相关。尿Ⅳ-C水平与血瘀证相关。检测尿TNF-α、Ⅳ-C对HSPN血瘀证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关系。方法3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6个证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8的水平。结果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4个证型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个证型组之间IL-6水平比较:除痰湿瘀阻组与气滞血瘀组、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组之间IL-8水平比较:除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L-6、IL-8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提示中医证型与IL-6、IL-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泰淋方对慢性逆行性肾盂肾炎(CPN)肾皮质瘢痕产生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泰淋方治疗组。建立逆行性CPN大鼠模型,分别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动态观察肾小管功能、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以及造模侧肾脏的皮质瘢痕、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应用RT—PCR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第30、60天各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NAG/Cr)无明显差异,而第90天模型组尿NAG/Cr显著升高,与两药物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期间各组肾功能、24h尿蛋白无明显差异。②模型组肾皮质二级及以上瘢痕明显,大部分造模侧肾脏发生明显固缩、对侧代偿性增大,镜下见明显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球周围纤维化;药物干预组瘢痕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总体病变减轻。③模型组造模侧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药物干预组明显回落。结论泰淋方能部分抑制细菌逆行感染导致的肾皮质瘢痕发生,并有效保护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流动力影响的角度探讨其对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取10只为正常组(N组),其余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测定值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糖肾宁组(T组)、格列喹酮组(G组)。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M组AngⅠ、AngⅡ均较N组显著升高(P0.01);T组AngⅠ、AngⅡ降低,与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M组大鼠FIB较N组显著升高(P0.01),G组、T组FIB较M组均显著降低(P0.01)。M组大鼠尿NAG、RBP、β2-MG较N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T组可显著降低尿NAG、RBP、β2-MG的排泄量(P0.01)。结论糖肾宁可明显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纤维蛋白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流动力,降低尿NAG、RBP及β2-MG排泌量,从而发挥保护肾小管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cr、BUN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MG、尿NAG、RB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小管间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Ⅱ、IL-8和血浆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Ⅱ、IL-8和血浆ET-1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GF-Ⅱ、IL-8和血浆ET-1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差异(P<0.05),血清IGF-Ⅱ水平与IL-8、ET-1水平呈正相关(r =0.4936、0.5184、P<0.01).结论: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GF-Ⅱ、IL-8和血浆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固肾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固肾汤,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蛋白、血糖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P〈0.01),对照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固肾方可提高早中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或门诊就诊且年龄、性别组成相匹配的45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采取静脉血作常规血生化检查,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RBP4水平,统计患者临床资料。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BP4与血压变异性以及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RBP4水平、24h收缩压标准差(24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RBP4与HOMA—IR(r=0.443,P〈0.01)、24SSD(r=0.419,P〈0.01)、dSSD(r=0.432,P〈0.01)、nSSD(r=0.372,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视黄醇结合蛋白4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大高血压痛患者收缩压的变异性,促进脑梗死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杰  谢静 《西部中医药》2012,25(6):106-108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D)并狭窄患者左心室心肌工作指数(MPI)的变化。方法:将40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并狭窄的患者分为2个年龄组,20~40岁组20例(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4例),40岁以上组20例(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2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各20例。频谱多普勒测量Ra值及Rb值,计算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左心室心肌工作指数,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20-40岁组心肌工作指数为(0.43±0.12),对照组为(0.32±0.09),r=0.86(P〈0.01):40岁以上组心肌工作指数为(0.54±0.13),对照组为(0.36±0.11),r=0.91(P〈0.01);2组比较r=0.85(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BAVD并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有恶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寻求较优疗法。方法:纳入3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组(电针组,20例)和经阴道或肛门电刺激组(电刺激组,18例),分别施予相应疗法。治疗1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记录并评价疗效。结果:经治后电针组患者9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2例微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85.0%,优于电刺激组4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2例有效,5例微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50.0%。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或P<0.05),且电针组改善更佳(P<0.01)。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以达到经阴道或肛门电刺激疗法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锻炼盆底肌收缩,且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异位分泌β-HCG对男性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对38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β-HCG和性激素包括睾酮(T)、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在β-HCG阳性的12例患者的17次检测中,β-HCG与T呈正相关r=0.7191(P〈0.01),与E2为负相关r=-0.776(P〈0.01),与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术前将患者分为β-HCG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的T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而E2和P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分泌的β-HCG,通过性激素途径对患者的抗瘤机制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脑恩,extract of Ginkgo bilboa leaf,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影响。方法将68例早期D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GB9.6m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中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α1-微球蛋白(α—microglobulin,α1-MG)、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 binding protein,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beta—D—glucosaminidase,NAG)等检测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mALB、α1—MG、IgG、TF、RBP、NA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EG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