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ore)蛋白的功能,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HCV核心蛋白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在HCV全长质粒pBRTM/HCV为膜板扩增HCV核心蛋白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双酶切后回收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表达。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HCV核心蛋白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了HCV核心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分子量22000ku左右。结论:HCV核心蛋白在酵母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截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瞬时表达: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以HCV-H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获得C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基因片段,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通过脂质体转染至CHO细胞。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成功转染CH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证实pcDNA3.1-Ct在CHO细胞中表达截短型的C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HCVC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CHO细胞,为进一步基因免疫和构建多表位卡介苗(BCG)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mBlot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克隆新基因HCBP6转染肝癌细胞后的反式调节基因,探索HCBP6基因表达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nnatics)技术,筛选得到的人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6(HCBP6)的基因。构建HCBP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BP6,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对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CBP6转染的HepG2细胞和空载体转染的相同细胞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研究,将富集的二次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克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消减文库扩增后得到30个阳性克隆,菌落PCR分析显示,其中24个克隆含有200—1000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1种蛋白编码基因。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筛选了HCBP6对肝癌细胞的反式调节基因,本实验结果对初步探索新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为进一步阐明HCV核心蛋白与HCBP6相互作用后的肝细胞生物大分子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与转位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K  Wang L  Cheng J  Lu Y  Zhang L  Mou J  Hong Y  Liu Y  Duan H  Wang G  Li L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73-677
目的 本文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在肝肿瘤中起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核心蛋白是否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CV核心蛋白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筛选出30个克隆,对既能在四缺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SD/-Trp-Leu-His-Ade),又能在涂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长出蓝色菌落,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一个可以引起染色体转位的基因即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转位蛋白基因(Translin)同源。为了进一步证实转位蛋白基因所表达蛋白能与HCV核心蛋白相互作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进行体外翻译、蛋白之间的免疫共沉淀。结果 结果显示,转位蛋白不但在酵母双杂交中能与HCV核心蛋白相互作用,而且在体外翻译后也能相互作用。结论 HCV核心蛋白可以和转位蛋白相互作用,推测此蛋白可能在HCV致癌中起一定作用,部分解释了HCV引起肿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沈才飞  白雪帆  牟丹蕾  黄长形 《医学争鸣》2006,27(11):1018-1020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全长及3种不同缺失突变的核心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基因型为1b型的HCV核心蛋白的全长及3种不同缺失突变的基因片段,对应氨基酸分别为C573:1-191aa,C510:1-59aa 81-191aa,C507:1-169aa,C444:1-59aa 81-169aa. 将其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RSET-A中构成重组质粒(pRSET-A-C573,pRSET-A-C510,pRSET-A-C507,pRSET-A-C444),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 IPTG诱导表达6×His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和鉴定. 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全长及3种不同缺失突变的核心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 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显示在Mr约为21×103, 19×103, 19×103, 16.5×103处出现融合表达条带. 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 结论:全长及3种不同缺失突变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均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出357 bp的HC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CVc。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目的蛋白的融合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其在32 000处有一条融和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具有HCV抗原特异性。结论HCV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9.
丙型肝炎病毒膜E2/NS2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丙型肝炎病毒外膜E2/NS1基因亚克隆至融合型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具有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抗原性,能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为研究外膜蛋白抗体的意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痘苗系统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各组分蛋白。方法 将编码HCV大前体蛋白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克隆至痘苗启动子后,构建重组质粒pVHCV。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再用痘苗病毒vTF7-3株感染,培养48h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HCV非结构蛋白NS3和NS5a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细胞中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NS3)和58000(NS5a)的两条带;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抗NS3单抗还是抗NS5a单抗,大部分转染质粒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反应。结论 HCV非结构蛋白NS3和NS5a在BHK21细胞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1.
A hepatitis C virus(HCV)cDNA fragment,534bp in length and designated asQ534,was obtained by PCR amplification with self-designed primers.Q534 was cloned in-to Hinc Ⅱ site of pUC18 an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Q534 was then selected from thebacterial transformants.The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Q534 was a cDNA fragmentof HCV core gene,and located in HCV genome from positions 320 to 853 incorrespondence with Chiron's prototype sequence.The homologies between Q534 and theprototype at the levels of nucleotides and amino acids were 90.0% and 97.6%,respectively.The homologies of Q534 with Japanese HCV-J and HCV-BK strains were 96.6% and97.0% at the nucleotide level,and 98.2% and 98.8% at the amino acid level.In terms ofthe sequence,this Chinese HCV isolate should belong to HCV group 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4B基因的酵母细胞表达载体,为探索HCVNS4B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在HCV全长质粒pBRTM/HCV-1为模板扩增HCVNS4B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双酶切后回收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表达。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HCVNS4B基因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了HCVNS4B在酵母细胞中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8ku左右。结论:HCVNS4B蛋白在酵母中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突变p53、Bcl-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CV核心蛋白是否能促进p53突变和Bcl-2的表达。方法:收集HCV表达阳性的肝炎、肝硬化组织23份,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CV核心蛋白、突变p53、Bcl-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核心蛋白和突变p53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Bcl-2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在核心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中,突变p53的阳性表达率为87.0%,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95.7%,三组间阳性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95);HCV—C蛋白与突变p53、Bcl-2阳性强度两者间相关性检验的P值分别为0.011和0.012,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72;突变p53与Bcl-2两者相关性检验P=0.007,r=0.72。结论:三种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HCV核心蛋白可能促进野生p53突变;核心蛋白和突变p53都有可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携带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的小干扰RNA(siRNA)的维生素E(Vitamin E)脂质体纳米颗粒在体外靶向抑制HCV复制的作用.方法采取“薄膜水化法”制备Vitamin E脂质体纳米颗粒,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纳米颗粒VE-DC/siRNA的颗粒大小及zeta电位,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VE-DC形态及分散性.以Huh7.5.1细胞株作为载体.CCK-8法检测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纳米颗粒携带siRNA的血清稳定性,蛋白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该siRNA纳米颗粒的转染效率及对HCV的抑制作用.结果 Vitamin E脂质体纳米颗粒形态呈球形,粒度分布为(125.5-9.0)nm,zeta电位为(39.1±4.8)mV,分散均一.相较同浓度商品化脂质体,VE-DC/siRNA对细胞的毒性相对较小.血清稳定性实验显示,VE-DC/siRNA在24 h后siRNA无降解,较裸siRNA稳定性显著提高.携带siRNA的Vitamin E脂质体纳米颗粒可以较高效率进入Huh7.5.1细胞内,并抑制HCV核心蛋白的表达.结论 Vitamin E脂质体纳米颗粒可以转运siRNA至Huh7.5.1细胞,并抑制HCV核心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CVNS4A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S4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分析筛选得到的克隆,其中之一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peDNA3.1(-)-NS4A的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新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96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32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并测序证实,命名为NS4ATP1,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740521。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NS4ATP1,为进一步研究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测定陕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V的流行病学和开展HCV的诊治打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合成了两条正向引物和两条反向引物,用反转录PCR法从陕西地区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436bp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于PGEM-7Zf(+)中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联合基因免疫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Deng T  Fan G  Chen T  Chen N  Hu D  Wang M  Jia K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77-80
目的 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方法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e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RSC),构建pRSC-HBV/HCV,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免疫Balb/c小鼠。用酶联免疫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pRSC-HBV/HCV转染的SP2/0细胞可见HBe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相对分子质量14000及21000处均可见蛋白条带,Western印迹分析可见特异性的蛋白条带。10只免疫鼠中全部出现抗-HCV及抗-HBV抗体,而对照组(n=10)全阴性。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对转染pRSC-HBV/:HCV的SP2/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荷瘤试验显示免疫组小鼠注射转染pRSC-HBV/HCV的SP2/0细胞后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pRSC-HBV/HCV在Balb/c小鼠可同时诱导对HBeAg及HCV核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韩苏夏  李华  潘承恩  杨广笑  王全颖 《医学争鸣》2004,25(20):1828-183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ore)在鼠肝中的表达和可能潜在的直接致癌作用. 方法: 以病毒重组技术制备含HCV Core区cDNA的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 重组腺伴随病毒感染大鼠肝脏,感染2, 9 mo后分别以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法和Dot blot杂交法检测鼠肝HCV Core区基因的整合、mRNA形成情况及病毒滴度. HE染色观察诱癌实验结果. 结果: 收获重组病毒滴度为2.41×1014颗粒数(分子数)/L. 分别感染2, 9 mo后检测大鼠肝脏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结果和HCV core mRNA均为阳性,HCV core基因为非定点整合. 感染后9 mo实验组大鼠部分细胞有恶性倾向.结论:HCV core在大鼠肝中持续表达,初步观察到其致瘤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