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运化水液是脾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脾运化水液包括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和运化湿浊(水中糟粕)。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以维持正常活动。近3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脾运化水液的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脾运化水谷精微与唾液淀粉酶和木糖排泄率的研究、睥运化水液与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及脾运化湿浊与有机离子转运器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三、脾主运化生理功能{{水谷水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情志和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系主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湘表里。2,脾的生理了.,、弋‘|2、l、主运化水谷化(转运为精微,输送和,输布全消化吸身。收)。运化水谷运化水液食物经胃的腐熟,小肠的泌别清浊,脾的转输和散精—再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即脾为胃行其津液。吸收的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肺的宣降,肾的温化,三焦的通调,膀肤的气化一清者,布散周身,润养脏腑组织;浊者,多余的水分,经肺、肾化为汗尿排出。二者同时进行,至…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治疗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4):1363-1363,1414
<正>凡具有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水肿。中医学认为,水肿的产生与外邪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以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水液的代谢与肺有关,如肺失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水湿贮留而形成肺水;由于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虚则运化受损,可使水湿停留而形成脾水;肾司开合,由于肾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脾主运化”,即指脾主管消化饮食和输布精微及水液。《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的论述,揭示饮食入胃,经初步腐熟,由脾(包括胰)进一步消化,所产生的精微物质经肠粘膜吸收入“脾”,由脾气上输心肺,通过心肺而滋养周身。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看,上述与胃(肠)共同参与消化的“脾”,应包括胰液  相似文献   

5.
1脾脏与胃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在生理功能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脾和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容纳于胃中的水谷,通过胃的腐熟后,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时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布散至全身.也就是<素问·太阳阳明论第二十九>"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相似文献   

6.
脾胃同居中焦而为仓廪之官 ,主受纳和运化水谷 ,是为后天之本。脾为五脏之一 ,脏者藏而不泻。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营养全身 ,主运化水湿而有对水液的吸收、转输、排泄的功能 ,是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脾气主升而不降 ,凡病者常易致虚证、气陷之证 ;胃为六腑之一 ,腑者泻而不藏。胃在消化道中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的作用 ,胃气必须时时和顺通达 ,下降为顺。食物消化的契机主要在胃阳 ,胃阳可以提供温运的热量 ,还可以引起胃壁肌肉的舒张、收缩和蠕动 ,有利于水谷腐熟成为食糜 ,也有利于食物的受纳、混合与移动。正如《医贯》云 :“饮食入胃 ,犹…  相似文献   

7.
正"健脾"这个词,似乎很容易被误解。谈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补脾。补脾虽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补脾与健脾的意思并不对等,健脾的内涵远大于补脾。我们知道脾主运化,"运"是运转输送,"化"是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精微,即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陈建平 《吉林中医药》2004,24(12):38-38
1 脾主运化的生理作用脾主运化的作用 ,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脾的这一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消化、吸收 ,对小儿来讲尤为重要。1 1 运化水谷精微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脾的这种功能强健 ,习惯上称为“健运”。因此 ,脾失健运 ,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 ,患儿可出现纳呆、腹胀、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症。所以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1 2 运化水湿 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 ,把人体所需要的水份运输到周身各组织中去 ,以发挥其滋养濡润…  相似文献   

9.
陈微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127-127
“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水热穴论》,体现了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与肾的气化功能是息息相关的。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水谷入于胃之后,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与小肠,其精微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而这些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如果肾的气化功能不足,而胃的腐熟功能就失去了原动力(因肾的阳气虚衰而影响胃的腐熟功能)。正如《类经》言:“以精气言,则肾精之化,因于脾胃;以火土而言,则土中阳气,根于命门。”胃不能腐熟水谷,水液和谷物就不能消化吸收为精微物质而营养全身,水液就会下溢于皮肤,成为跗肿,或聚于膀胱而成为癃闭,谷物不能…  相似文献   

10.
一、祖国医学认为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脾主运化”,它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两方而,前者指脾有消化、吸收及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后者指脾有促进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睥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旺盛,脾失运化则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等功能衰退。说明脾与消化系统的关系十分  相似文献   

11.
孔月睛 《光明中医》2008,23(4):500-501
脾主运化是脾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传输都由脾所主,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了充足原料,而且将水谷精微吸收传输于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相似文献   

12.
脾主运化与脾主肌肉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各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其运输作用不断排除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3.
脾主湿浊转运是脾主运化水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脾运化水液包括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和运化湿浊(水中糟粕),近年来,众多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脾运化水海的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侧重于从水通道蛋白途径对脾运化水液和有机离子转运蛋白家族途径对温浊转运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揭示脾运化湿浊分子生物学基础,完善"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廖志香  潘娟 《四川中医》1998,16(10):28-28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景岳全书肿胀》篇云:“凡水肿等证,乃肺牌肾三脏相干之病”。此病往往有反复发作之趋势,尤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从其类也”。说明脾肾两胜在此病中的作用。脾主运化,主精微的摄取及水液的输市;肾司开阅,主精气的藏蓄与湿浊的排泄。太阴虚则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又致水液输布失常;…  相似文献   

15.
多数医家把脾、胃、小肠混为一谈,认为脾是消化的主体,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消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等等,相应的脾胃疾病也多从脾来论治。而对于小肠,虽然也与运化水谷有关,却很少有人提起。是小肠的功能微不足道,还是我们忽视了小肠的功能?本文将从脾与小肠的功能入手,引经据典,旁引众医家论述,从而为脾正名。替小肠申冤。  相似文献   

16.
脾与胃合,居中焦。胃主受纳,脾司运化。受纳,是指承受、容纳水谷;运化,是指转运、变化,包括了消化水谷,化生营血,输布精微,运化水湿等功能。脾胃受纳和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体后天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少平 《光明中医》2004,19(3):15-15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也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辨治,临床效果显著,现作以下探讨,就正于先贤。1 理论探讨脾居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通过脾气的健运而实现,尤其是在运化升清,即“散精”方面,脾气的作用更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只有脾气健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这样精微才能得以输布,脏腑机体才能得以滋养;脾除运化饮食精微、运化水湿,与肺、肾共同维持体内气血水液的平衡,如…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对“脾主运化”所作的解释是“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并说脾“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脾属土,位居中焦,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其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即既能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输布全身以生成精、气、血、津液;又能把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到肺和肾,并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以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如果湿邪伤脾,或脾阳不振,气不化水,水湿泛滥,湿邪困脾,就会发生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肢体困倦,而产生湿、饮、痰,甚则发生水肿的病理现象。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20.
"脾应长夏"是"五藏应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多偏重于探讨"脾"与"长夏"的具体对应关系,文章拟从"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来阐述"脾应长夏"的中医理论,并依据现有科学研究提出支撑该观点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即"脾主运化水液应长夏而变"理论与"脑-肠轴"存在深刻的联系。文章将从"脾主运化水液应长夏而变"的源流及内涵、长夏时节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特点、脑-肠轴与脾的关系,以及长夏腹泻多发的重要机制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揭示"脾主运化水液应长夏而变"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认为脾主运化水液的物质基础关键是水通道蛋白,松果腺分泌的褪黑素是研究脾应长夏的中介,而脑-肠轴中的关键脑肠肽是联系二者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