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们自1980年8月至1993年11月,共行瓣膜替换术85例,现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18例。术后因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作者认为: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但在新开展心脏瓣膜替换术的单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单瓣替换术为首选,严重多瓣膜病变,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造瓣膜瓣周漏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0例人造瓣膜瓣周漏施行修补术。其中,5例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根据不同病因和部位瓣周漏的特点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修补。结果 8例患者术后及3个月复查示瓣周漏治愈。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周漏患者术后死于不能控制的感染。1例白塞病患者术后仍有主动脉瓣瓣周漏。结论 不同病因及部位的人造瓣膜的瓣周漏有不同的手术适应证和修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1977年12月至1983年12月底为351例病人应用人工生物瓣膜施行了352次心脏瓣膜替换术。单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为11.4%,多瓣膜手术为15.0%。术后累计随访期在二尖瓣替换组和主动脉瓣替换组分别为872.7病人年和314.2病人年。人工瓣膜损坏率在二尖瓣替换术为1.15%/病人年,在主动脉瓣替换术为0.64%/病人年。牛心包瓣、猪瓣和同种硬脑膜瓣的损坏率分别为3.3%(8/240)、2.1%(3/145)和3.1%(1/32)。对人工生物瓣膜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在应用弹性支架和纯化戊二醛处理后,生物瓣的牢固度可望获得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8.
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Hufnage最早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52年首次应用甲基丙烯球人造瓣膜缝置于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虽然失败,但是人类第一次大胆地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尝试。1960年9月21日Starr首次应用笼球型瓣膜替换二尖瓣获得成功,揭开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新纪元,同年  相似文献   

9.
心瓣膜替换术3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心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共做心瓣膜替换术348例,手术总死亡率为4%,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充分的心肌保护、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是心瓣膜替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陈玲 《铁道医学》1996,24(2):76-77
总结了104例心瓣膜替换术的经验,并对牧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心脏不停跳下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心脏不停跳下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4年7月至1997年12月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对15例患者行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与同期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12例比较。结果 术后病情较稳定,心功能恢复较快,全部存活出院。两组相比,保留组SVI、EF改善明显,左房、左空小显著。结论 在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二关瓣结构有维持左心室舒缩功能作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病人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31例巨大心脏患者在心脏跳动中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早期死亡 5例。术后随访到 111例 ,失访 15例 ,随访率 88.1% ,随访时间 0 .5~ 9.0年。随访方法是对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远期死亡 9例 ,死亡原因为心衰 5例、心律失常 2例、瓣周漏 1例、原因不明 1例。 3、6、9年累积生存率为 92 .3%、84 .1%、79.5 %。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左房型及右室型远期疗效较好 ,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结论 :在心脏跳动中行巨大心脏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切实可行 ,安全有效 ,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远期效果满意。随访期间加强心功能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防治 ,有助于提高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食管超声及彩色血流显像对人工机械瓣膜正常及病理性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05~2014—02期间经TTE及TEE检查的人工机械瓣资料完整的病例52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66-+5.09岁,其中二尖瓣位置机械瓣置换数52个,主动脉瓣位置机械瓣置换数27个,双瓣置换的重叠病例18例。二尖瓣位机械瓣反流分级标准以反流口缩流宽度划分。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的偏心性反流分级标准以Jet宽/LVO宽度划分,瓣周漏分级以漏口彩色血流占瓣环周长比率划分。结果:(1)二尖瓣替换病人,1TrE显像诊断人工机械瓣二尖瓣正常及病理性反流的准确性为59.62%,低估率为28.85%,高估率为36.54%,漏检率为19.23%。(2)主动脉瓣替换病人,TTE诊断人工机械主动脉瓣正常及病理性反流的准确性为85.18%,低估率11.1%,高估率为14.81%。结论:TEE在评价人工机械瓣膜病理性反流方面尤其是对人工心脏机械瓣二尖瓣的评价优于经胸超声,起到了明确诊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风心和先心二狭二闭,或合并主狭主闭的患者,施行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中二尖瓣置换术,观察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心跳组术后24h的平均动脉压(MAP)比心停组高;心跳组术后24h中多巴胺的用量比心停组少,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我们认为心跳组的心肌保护效果比心停组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单独主动脉瓣置换术51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24例。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8例,细菌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破坏穿孔2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3例,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脱垂2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12%)。长期生存66例,随访时间7个月至7年11个月(平均3年7个月),晚期死亡1例(1.74%病人一年)。作者认为:主动脉瓣或合并二尖瓣病变引起左室功能损害的病人,应早期手术;并强调心肌保护对降低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方法:1997年3月至1998年9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45.2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取正常成人心脏瓣膜36个,置于低浓度广谱抗生素的营养液(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灭菌48h,-80℃冰箱初冻,置于液氮中长期保存。灭菌前后瓣膜细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4.3%和100%,解冻后经光镜、电镜检查证实瓣组织细胞结构正常,组织培养葡萄糖消耗率测定示瓣组织存活良好。临床同种心脏瓣膜原位移植3例,随访6~30个月,瓣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202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段下移及T波低平,但无心肌梗塞图形,行左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有72例冠状动脉正常或仅有≤30%的狭窄,左室收缩期均见二尖瓣后叶呈“高跟鞋的后跟”样突入左房,符合二尖瓣后叶脱垂;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而β阻滞剂对胸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是鉴别冠心病及二尖瓣脱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资料对62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该病仍为常见心血管疾病。瓣膜损害以二尖瓣为主占98.87%,主动脉瓣22.06%,三尖瓣1.13%,肺动脉瓣0.33%。并发症依次为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其它心律失常、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第一批广西牛心包瓣膜临床应用13例,对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13例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早期死亡率7.69%,晚期死亡率为4.2%病人年,5年生存率83.33%,牛心包瓣自然衰退,再手术率为1.0%病人年。经血液动力学测定,移植后牛心包瓣的跨瓣压力阶差:二尖瓣为0.133~0.267kPa,主动脉瓣为0.133kPa。二尖瓣有效面积为3.76~4.84cm~2,主动脉瓣口有效面积为2.26cm~2。资料表明,广西牛心包瓣膜的耐久性和血液动力学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