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起重要调节作用。在修复开始、软骨形成、骨形成等三个阶段中都有TGF-β的定位及表达。TGF-β刺激间充质细胞增殖,并分化为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并相继分别形成软骨基质及骨基质。  相似文献   

2.
去势对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对去势大鼠股骨骨折模型愈合早期骨痂的组织学、骨密度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合成变化的观察.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早期愈合过程的变化。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制成股骨干骨折模型.伤后不同阶段处死.分别进行组织学、骨密度以及TGF-β1,bFGF,BMP-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果 大鼠去势后3个月全身骨密度检查证实去势组骨质疏松形成。骨折后第3d两组均开始形成原始骨痂;第4~6周,去势组骨痂比对照组少,且软骨痂比例较高.骨密度较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两组间bFGF、BMP-2的表达与分布、高峰出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去势组骨小梁附近表达TGF-β1的成骨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骨质疏松使大鼠骨折早期骨痂的数量与质量降低,自软骨性骨痂至骨性骨痂演变过程减缓.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bFGF的表达无明显关联。TGF-β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引起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方法:在手术中取少许骨痂组织,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家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对延迟手术的病人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随访观察。结果:骨折后第2周,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TGF-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TGF-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TGF-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TGF-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TGF-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作者认为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需要植骨的病人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在低频微动引起骨折间接愈合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山东雌性高腿绵羊15只,行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形成2mm骨缺损,用带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为微动组,以频率1Hz,幅度0.25mm(30min/d)微动,4周结束;另一侧后肢不微动,为对照组。术后3、4和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骨痂组织中TGF-β1与IG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术后3周,微动组TGF-β1在骨痂边缘的新生软骨细胞各区均有阳性表达,以增殖区最为显著;IGF-主要表达于软骨内骨化带边缘的成骨细胞,钙化并转化为新骨的软骨细胞与骨细胞中。对照组的相应区域,TGF-β1有少量表达,IGF-几乎无表达。4周,微动组新骨组织逐渐成熟,TGF-β1表达强度减弱,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与骨化带周围成骨细胞中;IGF-的表达趋于高峰,主要集中在新骨表面的成骨细胞、趋于成熟的骨细胞及趋于钙化的类骨质。对照组TGF-β1与IGF-仅有少量表达。6周,微动组TGF-β1的表达显著衰退,IGF-仍有适量表达,主要在新生骨小梁骨细胞中。对照组TGF-β1与IGF-仅有微量表达。微动组术后3、4周TGF-β1,3、4、6周IGF-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示:术后3、4周,微动组骨痂中TGF-β1与IGF-的mRNA有较高的表达量;对照组骨痂中TGF-β1、IGF-的mRNA有轻度表达。术后6周,微动组TGF-β1、IGF-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但仍略高于对照组。微动组术后3、4周TGF-β1,3、4、6周IGF-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微动在骨折愈合早期,可以促进TGF-β1与IGF-的表达。它们协同调节软骨内骨化的进程;后期主要由IGF-调节骨细胞的分化与类骨质的矿化,其可能更多的参与调节微动各个时期的细胞生物行为。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分子水平认识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地高辛 (DIG)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方法 ,光镜观察成年新西兰白兔桡骨中段骨折愈合过程中 ,TGFβ1、mRNA在骨痂区各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在骨折愈合早期 ,可见少量TGFβ1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膜内成骨期 ,TGFβ1在成骨细胞内有显著表达 ,尤其是多角形丰满成骨细胞。在成软骨期 ,较成熟软骨细胞内有较高表达。在软骨内成骨期 ,成骨细胞内有高表达 ,而在肥大的软骨细胞内几乎无表达。结论 TGFβ1在整个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着细胞分化、增殖与成熟以及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移生长因子(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成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10、20、40、80、160 μg/L梯度浓度的PDGF-BB培养细胞24 h,以摄取3H-TdR为细胞增殖指标检测细胞增殖状况。以4 μg /L的TGF-β和10 μg/L的bFGF培养细胞24 h,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细胞PDGF-B mRNA的表达。 结果 10~160 μg/L的PDGF-BB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在普通培养条件下,细胞不表达PDGF-B mRNA;当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和bFGF,可见PDGF-B mRNA的表达。 结论 PDGF-B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骨组织生长的储备因素,TGF-β和bFGF可诱导成骨细胞表达PDGF-BB。  相似文献   

7.
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姬洪全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9):544-546,I00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骨折后不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了解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来源及产生机理。材料与方法:大鼠肋骨骨折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折修复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使核糖核酸。结果:骨折后2、5、10、15天分别在相应修复细胞中检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阳性信号,即骨膜生发层细胞、膜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软骨形成区的软骨细胞及软骨内成骨区的成骨细胞。其中成熟软骨细胞内信号最强,而肥大软骨细胞内显示阴性信号。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在骨折局部由修复细胞自身产生,其产生量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功能水平有关,它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骨折愈合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探索骨组织冰冻切片原位杂交技术。方法采用不脱钙的大鼠骨痂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和TGF-β1基因的表达,并与先前研究作对照。结果杂交信号清晰,定位良好,特异性高。骨折第1周末,成纤维细胞的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占主导,Ⅰ型前胶原mRNA阳性成骨细胞也出现于膜内化骨区。TGF-β1在分化、增殖的成骨细胞以及接近成熟的软骨细胞有显著表达。骨折第2周末,Ⅱ型前胶原和TGF-β1mRNA在成熟的软骨细胞大量表达,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骨折第4周末,软骨骨痂基本被骨组织替代,见散在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阳性的成骨细胞。同时证实共有表型表达的现象存在。结论实验结果与以往有关研究结果的吻合,提示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尤其在细胞分化、增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此方法是一种快捷、灵敏、又不失特异性的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在低频微动引起骨折间接愈合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山东雌性高腿绵羊15只,行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形成2mm骨缺损,用带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为微动组,以频率1Hz,幅度0.25mm(30min/d)微动,4周结束;另一侧后肢不微动,为对照组。术后3、4和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骨痂组织中TGF—β1与IGF—Ⅰ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术后3周,微动组TGF—β1在骨痂边缘的新生软骨细胞各区均有阳性表达,以增殖区最为显著;IGF—Ⅰ主要表达于软骨内骨化带边缘的成骨细胞,钙化并转化为新骨的软骨细胞与骨细胞中。对照组的相应区域,TGF—β1有少量表达,IGF—Ⅰ几乎无表达。4周,微动组新骨组织逐渐成熟,TGF—β1表达强度减弱,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与骨化带周围成骨细胞中;IGF—I的表达趋于高峰,主要集中在新骨表面的成骨细胞、趋于成熟的骨细胞及趋于钙化的类骨质。对照组TGF—β1与IGF—Ⅰ仅有少量表达。6周,微动组TGF—β1的表达显著衰退,IGF—Ⅰ仍有适量表达,主要在新生骨小梁骨细胞中。对照组TGF—β1与IGF—Ⅰ仅有微量表达。微动组术后3、4周TGF—β1,3、4、6周IGF—Ⅰ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示:术后3、4周,微动组骨痂中TGF—β1与IGF—Ⅰ的mRNA有较高的表达量;对照组骨痂中TGF—β1、IGF—Ⅰ的mRNA有轻度表达。术后6周,微动组TGF—β1、IGF—Ⅰ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但仍略高于对照组。微动组术后3、4周TGF—β1,3、4、6周IGF—Ⅰ 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微动在骨折愈合早期,可以促进TGF—β1与IGF—Ⅰ的表达。它们协同调节软骨内骨化的进程;后期主要由IGF—Ⅰ调节骨细胞的分化与类骨质的矿化,其可能更多的参与调节微动各个时期的细胞生物行为。  相似文献   

10.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了解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制成双侧桡骨中段3mm骨缺损,三组术后每日分别予以肌肉注射0.1ml/kg、0.2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和0.2ml/kg生理盐水。术后1、2、4、6周分批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不同剂量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均能使骨折处的BMP-2、TGF-β1和VEGF表达量在各时间段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②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BMP-2、TGF-β1和VEGF的表达量也增加,且表达的高峰期提早。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TGF-β1和VEGF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VEGF、TGF-β1在骨缺损不愈合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骨缺损不愈合和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growth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l)的表达差异,研究骨缺损不愈合的分子机理,进一步探讨VEGF和TGF-β1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桡骨干骨缺损不愈合模型和骨折愈合模型,术后1、2、4、6、8、12周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两种模型中VEGF和TGF-β1的表达和变化。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骨缺损组骨折断端只有少量膜内成骨过程,形成的血肿和肉芽组织明显增多,只有靠近骨折断端的一部分形成软骨细胞,其中的一部分在分化到肥大软骨细胞阶段时则停止分化,出现肥大软骨细胞区的增加,并向纤维结缔组织转化,未转化成软骨细胞的肉芽组织在后期也形成了纤维结缔组织。与骨折愈合模型相比,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量也明显减少,而且在骨缺损组的各时段,骨折断端间都有肌纤维侵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VEGF和TGF-β1在骨缺损不愈合中仍有表达,但与正常骨折愈合相比,表达的量明显减少(P<0.05),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同步关系,即在TGF-β1强表达时,VEGF的表达程度也很强,TGF-β1的表达弱时,VEGF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由于造成较大段的骨缺损,骨膜缺损很多,造成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分子水平认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DIG)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方法,光镜观察成年新西兰白兔桡骨中段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mRNA在骨痂区各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在骨折愈合早期,可见少量TGFβ1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膜内成骨期,TGFβ1在成骨细胞内有显著表达,尤其是多角形丰满成骨细胞。在成软骨  相似文献   

13.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郝永强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1):683-686
目的 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愈合的不同阶段,骨痂组织内表达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同时表达程度也存在差异。结论 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骨痂组织内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等出现程度不同的VEGF表达,表明VEGF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联合降钙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相关生长因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甲状旁腺素组、降钙素组、联合用药组,15只/组,首先构建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观察并评估骨折愈合,测定骨痂BMD和BMC,检测血清BMP-2、VEGF、TGF-β、IGF-1水平和骨痂蛋白表达,观察骨痂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骨痂BMD和BMC、血清BMP-2、VEGF、TGF-β、IGF-1水平和骨痂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均<0.05)。去势组骨痂骨小梁明显减少,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及纤维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微血管少见;联合用药组骨痂大量骨小梁,生长旺盛,互相交错网状,排列致密有序,可见较多成熟的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结论甲状旁腺素联合降钙素通过介导提高相关骨生长因子表达,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和矿物含量,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骨折愈合中的软骨骨痂──形态学演变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下不脱钙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雄性兔桡骨标准缺损骨折模型愈合中软骨骨痂的形成、演变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软骨骨痂由骨折后进入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分化而成,其形成和改建并不完全相同于骺板软骨内化骨。电镜下,骨痂内软骨细胞可分为5个发育阶段: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变性软骨细胞和残存软骨细胞。我们认为1)软骨骨痂由断端周围组织内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2)在改建过程中,软骨骨痂能直接形成骨小梁,我们支持肥大软骨细胞能转化为骨细胞的假说;3)软骨骨痂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作用,能早期填充骨缺损,联接断端,是骨折在重力负载下完成愈合的基础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SD大鼠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不同时间段骨痂局部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了解TGF-β在增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种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每组40只)单纯四肢骨折组(对照组)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实验组)(每组40只),两组均利用逆转录PCR基因扩增技术对骨折后l、2、3、4周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骨折后1周TGF-β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后3周其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β基因表达均在骨折后2周达到峰值,峰值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表明,TGF-β基因参与了增强的骨折愈合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骨折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炒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骨折骨痂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骨折修复的关系,采用不同修复阶段的人骨折骨痂组织切片,以TGF-β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成骨细胞,新骨骨基质、修复中的关节软骨细胞中TGF-β1染色强阳性,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  相似文献   

20.
人骨折骨痂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骨折骨痂中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强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修复阶段的人骨折骨痴,以IGF-Ⅰ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软骨和骨形成阶段,成骨细胞、非肥大性软骨细胞以及新骨基质IGF-Ⅰ表达阳性。在骨改建阶段,成骨细胞、骨小梁间隙中结缔组织、血管壁阳性,但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结论:实验结果提示IGF是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重要局部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