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在20%小牛血清-RPMI1640中,吡喹酮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主要表现为外翻、皮层肿胀、泡状物形成、破裂,以及头钩排列紊乱和脱落等,24h后即出现死亡,3天内的死亡率达90%以上。吡喹酮对培养在囊液中的原头节亦有杀灭作用,但对培养在RPMI1640和HBSS中的则无。进一步观察的结果表明,吡喹酮在体外抗原头节的作用需赖于有蛋白质的存在。此外,小鼠口服吡喹酮后,其血清有抗原头节作用,主要成份为吡喹酮原药。  相似文献   

2.
3.
吡喹酮在体内、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囊的作用(摘要)肖树华,杨元清,尤纪青,沈炳贵,柴君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200025,中国;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中国)关键词 细粒...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7.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与吡喹酮治疗小鼠腹腔感染的原头节及包虫囊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无论对感染的原头节还是发育的包虫囊均有明显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在原头节感染早期用药的效果较优,这一结果对临床化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吡喹酮对NIH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细粒棘球绦虫幼虫的作用,故在感染原头节后当天、14、30、60、120及240天,给NIH小鼠以吡喹酮500mg/kg/d×14治疗,结果表明,该药对原头节的效果,以感染当天给药的最好,与感染后14天给药的相比较,P<0.01;对细粒棘球蚴的作用,以感染后30天及60天的较好,与感染后120及240天的相比较,P均<0.005,但在感染后30天与60天给药组间,则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10.
11.
宁夏银川市包虫病流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银川市包虫病流行的现状及市郊各乡的分布情况,采用汇集住院包虫病患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自1994-2001年4所医院共收治包虫病患171例,男女发病构成比分别为48.53%和51.46%;郊区60例包虫病患分别来自11个乡,说明包虫病在银川市区和郊区各乡均普遍流行;市区和郊区回汉族包虫感染发病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市区包虫病患以工人、无职业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干部,而郊区则以农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各职业间具有明显差异;棘球蚴在体内寄生于肝脏占78.36%,肺脏为8.77%,多脏器同时寄生占8.19%;棘球蚴感染后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和中青年最常见,占总发病率的73.6%。结果表明银川市为包虫病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包虫)病的控制策略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控制棘球蚴(包虫)病,作者在包虫病高发区内,针对犬体中的成虫进行了灭绝性驱杀,而对棉羊等中间宿主体内的幼虫不作干预,以此为策略,在新疆呼图壁及温宿两县开展了区域试验。具体做法是:采取“吡喹酮”药饵剂型,对实验区内全部家牧犬实行成虫期驱虫,一月一次。此外,尽量捕杀无主流窜犬,杜色病原散播隐患。三年实验表明,上述两实验区内家牧犬细粒棘绦虫感染率,已分别自18.5%和14.7%降至零和0.5%;新生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细粒棘球蚴囊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的细粒棘球蚴30个。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等分为3组,每组10个包囊。对照组,用普通诊断超声照射2 min。处理组1和处理组2分别用150 W和250 W声功率对细粒棘球蚴包囊进行沿囊壁多层面的环形扫描,层面间距为5 mm,扫描速度为3 mm/s,照射时间2~10 min(根据包囊大小)。取出照射后先肉眼观察细粒棘球蚴包囊大体改变,后取囊壁组织分别制作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 HIFU(250 W)辐照后,细粒棘球蚴包囊剪开处内囊壁立即发生卷曲,剥离出的内囊颜色变白、变硬、透光度降低。病理切片显示,HIFU辐照后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壁上角皮层与生发层大部分发生分离。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IFU辐照后细粒棘球蚴的角皮层纤维纹理明显改变,生发层细胞发生裂解性破坏。 结论 HIFU沿细粒棘球蚴囊壁的多层面的环形照射可明显损害细粒棘球蚴囊壁。  相似文献   

14.
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分布及表达。 方法 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及巨噬细胞中OPN的表达与分布;Von Kossa染色观察囊壁中钙化分布特征。 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有不同程度OPN表达,75%(45/60)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囊壁(内层),.3%(5/60)分布于近肝组织侧纤维性囊壁(外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外层交界处可见巨噬细胞带,多数巨噬细胞胞浆内有OPN表达。OPN表达阳性的囊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其在囊壁内、外层的分布与OPN的基本一致。 结论 OPN主要分布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的内层纤维囊壁。  相似文献   

15.
The most common and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hepatic hydatid cyst disease i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yst and the biliary tre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 poses various difficulties. Data from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for hydatid cyst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ile ducts either in the pre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setting over a 2-year period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e preoperative group (n=41), jaundice (n=18), biliary colic (n=11), and cholangitis (n=10) were the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ERCP in the postoperative group (n=69) was biliocutaneous leaks (n=60) and cholangitis (n=9). All but 2 patients in the preoperative group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or extraction of hydatid cyst remnants followed by the placement of nasobiliary drainage catheter for the patients who had filling defects on cholangiogram. Subsequently, these patients were referred for surgery. ERCP was a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the remaining 2 patients. Endotherapy was successful for the patients who developed leak or had cyst remnants following surgery, whereas long-term biliary stenting was required for those who developed bile duct stenosis. There was no ERCP-associated complication, except mild pancreatitis in a single patient and self-limited hemorrhage in 2 patients. ERCP is an efficacious and saf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hydatid cyst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别用单频和多频聚焦超声体外照射细粒棘球蚴包囊, 观察对其囊壁的损伤情况。 方法 用羊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接种小鼠, 1年后处死, 自腹腔取出包囊, 选择直径约2 cm的包囊40只随机均分4组。对照组剪破包囊壁, 用3%戊二醛固定并立即冷藏。实验A组包囊用2号单频换能器(4 W)照射, 实验B组用2及3号双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和5 W)同时照射, 实验C组用1、2及3号3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4及5 W )同时照射。各组均照射 1 min, 然后立即用3%戊二醛固定并冷藏。用肉眼、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变化。 结果 肉眼见实验组囊壁变厚, 颜色浑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囊壁结构被破坏程度加重, 角皮层纤维增粗、紊乱, 生发层细胞核肿胀破裂, 线粒体明显受损, 微绒毛变短, 断裂或消失。部分区域仅剩细胞碎片和破裂的细胞核。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 囊壁内外表面被破坏程度加重, 最终正常结构被完全破坏。 结论 在体外, 复频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壁损伤明显, 其损伤程度随超声频数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泽库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评价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9月对青海省泽库县境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包虫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查1046人,确诊囊型包虫病77例,泡型包虫病3例;女性包虫病感染率和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牧民病例数最多,患病率也较高;包虫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在年龄分布中有随年龄增长而逐升的趋势;泽库且绵羊、牦牛、高原鼠兔和灰尾兔有多房棘球蚴的感染,感染率分别为5.36%、4.69%、3.45%和12.50%;共剖检无主犬12只,5只感染细粒棘球绦虫,1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结果表明泽库县包虫病流行十分严重,是两型包虫病并存的混合流行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肝包虫病患病近况 ,以囊性包虫声像图特征为诊断标准 ,于 2 0 0 2年对该地区两县居民14 2 5人进行超声检查 ,其中哈巴河县 889人 ,青河县 5 3 6人 ,结果显示 ,肝包虫病人 48例 ,患病率 3 .3 7% ,其中哈巴河县1.91% ,青河县 5 .78%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3 .5 9% ,4.0 3 %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汉族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不同职业组患病率有差别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肝包虫病人中 ,青少年和青壮年所占比重最大 ,为 70 .83 %。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夹心ABC-ELISA检测包虫病人循环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夹心ABC-ELISA检测包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HcAg),共检测包虫病人血清103份,62价呈阳性(60.19%);检测囊虫病人血清22份,其它寄生虫病血清54份,正常人血清101份,均未出现假阳性反应。常规ELISA血清抗体阴性的10例包虫病人HcAg 5例呈阳性。HcAg的检测对血清抗体阴性的包虫病人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共和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查明青海省共和县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用卡松尼皮内试验 ( I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和 B超检查人群包虫病的感染与患病情况 ;用剖检观察触摸法检查家畜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 ;用氢溴酸槟榔碱口饲导泻法检测家犬细粒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granulosus,缩写为 Eg.下同 )的带虫情况。结果显示 ,ID、IHA、EL ISA检查阳性率依次为 12 .14%、4.0 4%和 4.6 5 % ,人群囊型包虫病患病率为 2 .6 7% ,藏族居民的囊型包虫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 ;绵羊和牦牛的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 6 2 .91%和 46 .15 % ,母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显著高于羯绵羊 ;家犬的 Eg.带虫率为 36 .0 0 % ,牧业点犬的 Eg.带虫率显著高于农业点和乡镇居民点。提示该地区为包虫病高发流行区 ,积极推行控制包虫病流行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