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感染高致病性HSN1亚型禽流感一例救治经过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月22日我院收治一例重症肺炎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后经省CDC检查、国家CDC复查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该患者从2月22日住院至5月29日康复出院共住院97天,经历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62天,其间出现过机械通气的多种并发症,包括前后多种细菌、真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左侧纵隔气肿,双侧自发性气胸伴重度皮下气肿,右侧包裹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3.
杨春红  张纳新 《河北医药》2012,34(15):2279-2281
目的 评估气管切开时间对ICU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及气管切开后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行气管切开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终点为ICU和住院病死率,ICU和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中患者的上机至气管切开时间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平均总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并随着气管切开时间早晚逐渐增加(P<0.01).拔管患者总住院时间比未拔管患者长(P<0.01).结论 气管切开时机是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预示因子,但不是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的适宜时机。方法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72h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3例,A组拔管后改面罩吸氧机械通气。B组继续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腹泻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A、B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1、8例(P=0.0281),死亡例数为0、3例(P=0.0219),腹泻例数分别为2、8例(P=0.0292),经鼻插管通气72h后尚需机械通气时间为(7±6)d和(16±11)d(P<0.05),住院时间为(15±7)d和(26±13)d(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肿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h后拔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及腹泻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1]),可由多种病原体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葡萄杆菌等引起~([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抗生素的使用,并且导致患者的病死率上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孕妇行剖腹产后会根据情况行气管插管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例住院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后3d内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3d后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延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间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延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提倡早期气管切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方付娟 《首都医药》2009,16(24):41-4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作为治疗组进行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58例未进行早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气管插管需求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5)。治疗组通气前后疗效比较,亦有极显著差异(P均〈0.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了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2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序贯组: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间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VAP的发生率序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重症呼吸衰竭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临床有效脱机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5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待"肺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拔除气管导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分别减少到7~9次/min和5~8cmH2O水平时直至脱机。比较两者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1.33±2.62)dvs(13.91±4.52)d,P<0.01],总住院时间[(18.63±3.62)dvs(21.20±6.42)d,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6%vs28%,P<0.01]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将40例达到机械通气标准的PPHN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18例在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相同。比较分析两组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PPHN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方法 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11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结果 7天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X线(CT)检查次数,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正确使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X线(CT)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紧急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在引导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29例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床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其中22例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在常规气道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气道护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气管插管;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机5例,1例死亡;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机1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准确、安全,纤维支气管镜参与气道护理能有效纠正气道阻塞、改善通气,有利于控制感染,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无创性机械通气在呼衰早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浩  杨国辉  闻心培 《贵州医药》2002,26(9):823-824
气管切开和经口及鼻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均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机械通气连接方式。然而由于对Ⅰ型呼衰的治疗仅需以提高血氧浓度为主 ,以及近年来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患者存在着膈肌储备力下降及收缩功能降低[1 ] ,使无创性机械通气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我科 1 999年 1 0月以来对 2 1 4例呼衰早期患者应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 ,现将其结果与 2 5例呼衰晚期患者应用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以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在呼衰早期治疗的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2 39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呼衰病因均为慢支并感染、肺气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洗胃与气管插管时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19例,分别接受早期洗胃气管插管和呼吸即将停止时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无效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3.3±46.7h,ICU住院时间6.1±1.1d,住院时间10.3±3.9d,死亡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53.3±69.6h,ICU住院时间13.7±2.3d,住院时间18.3±4.8d,死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洗胃、气管插管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呼吸衰竭,从而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BiPAP无创呼吸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1]。采用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死率,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肯定[2]。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科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Vision无创呼吸机治疗各种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为间歇正压通气。结果 有效22例,并发症6例。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抢救危重哮喘的价值。方法:静脉应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常规心电舱护,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停机拔管。结果:30例危重哮喘患者,经使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后,人机对抗消失。机械通气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纠正。气管插管或切开后72小时~15天,平均7日撤机。结论:使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舒适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护理,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缓和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5例老年ACPE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28)和未干预组(n=27)。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护理干预对于治疗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仅1例无效,需气管插管(3.5%),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94.4%。平均住院时间(7.92.6)天。未干预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6例患者需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22.2%),3例拒绝机械通气治疗,死亡2例(7.4%),总有效率66.7%。平均住院时间(11.13.1)天(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高龄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配合程度,减少气管插管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