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与开腹射频治疗肝癌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RFA)治疗肝癌不同途径的合理选用。方法:41例肝癌病人分为2组进行经皮射频(PRFA)治疗和开腹射频(IRFA)治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RFA治疗18例病人共32个肿瘤结节,IRFA治疗23例病人共43个结节,PRFA和IRFA并发症率分别为33.3%和4.3%(P<0.05),随访平均10个月,PRFA组7个病灶复发(4个病人),复发率21.9%(7/32),而IRFA组仅1个结节复发,复发率2.3%(1/43,P<0.025),结论:RFA治疗肝癌途径的选用应根据病应位置,结节的大小和肝硬化程度等综合考虑而定,IRFA并发症少,治疗彻底,效果优于PRFA。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资料,其中80例行射频消融术(消融组),6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根治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的基线资料、肝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消融组肝功能指标先升后降,腔镜组则呈持续降低,消融组术后短期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镜组(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逐渐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腔镜组(3.75%vs. 20.00%,P=0.002)。两组根治率、复发率以及1、2、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对短期肝功能存在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帮助患者获得理想预后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由于早期肝癌的临床表现很难察觉,致使绝大部分患者入院时已经确诊为中晚期,且多数患者都有长期的肝炎肝硬化病史,肝功能差,剩余肝组织无法代偿,或全身一般情况不佳,无法耐受肝切除术,从而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期。因此,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尤以射频消融最为常见。在此基础上,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成为今后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50例大肝癌患者,行PACE联合RFA治疗,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指标,随访4~60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期结束(2015年6月),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TACE联合RFA治疗后,患者AFP明显下降,肿瘤组织直径减小,至随访结束,随访4~60个月,平均(42.22±16.77)月,完全缓解10例(20%),部分缓解2例(4%),疾病进展4例(8%),死亡34例(68%)。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62.0%、32.0%。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直径5 cm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为178例患者行肝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6例,开腹组82例。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4.7±69.8)min vs.(151.4±46.6)min]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切口长度[(6.2±1.1)cm vs.(24.7±3.4)cm]、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4±0.6)d vs.(2.9±1.1)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4.3±0.8)d vs.(6.7±0.9)d]、术后住院时间[(12.3±3.2)d vs.(15.1±4.2)d]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缘距肿瘤距离[(2.3±0.8)cm vs.(2.0±0.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开腹组发生1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比剂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适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射频消融术前普通超声、CT与CEUS的差别;同时以CT作为标准,对比射频消融术后行CEUS的价值.结果 CEUS与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术前诊断价值基本相同,两者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26和1.3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91%和23%、31%,而灰阶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似然比为0.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和23%与前两者相比较稍差.射频消融术后CEUS对残存病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和90%,阳性似然比6.18,阴性似然比为0.44,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所有患者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目前均存活;术后1个月射频消融灶周围肿瘤残留3例(6.5%);术后3、6、9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7%(4/46)、11%(5/46)、11%(5/46).结论 CEUS与CT结合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和射频消融术后的复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及肝切除术(HR)对直径≤5 cm的原发性单发小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01—2015-01间收治的5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PRFA组和HR组。每组又根据不同肝癌直径分为PRFA-A组(≤3 cm)、PRFA-B组(3.1~5.0 cm)和HR-A组、HR-B组。比较:(1)PRFA组与HR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2)PRFA-A组和HR-A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3)PRFA-B组和HR-B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1)PRFA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优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FA-A组和HR-A组患者的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RFA-B组和HR-B组患者1、2、3 a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A治疗HCC,操作方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花费低,而且疗效与HR相近,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总结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168例肝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指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支持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对症护理,可保证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与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原发性大肝癌患者58例,其中行开腹肝癌切除术35例,开腹射频消融术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术前,开腹切除组肝功能分级(P=0.021)、凝血酶原时间(P=0.034)、总胆红素(P=0.016)和肝硬化程度(P=0.033)明显好于开腹射频消融组。而术中输血量(P=0.025)、术后第2 天ALT(P=0.008)及AST(P=0.017)指标,开腹切除组显著差于开腹射频消融组。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652)。结论 对于肝功能稍差的大肝癌患者,开腹射频消融术有利于减小手术风险,控制术后并发症,医师可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脏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18个病灶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大小1.9~6.6cm。术前术后均进行增强CT扫描,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病灶完全坏死率为68.7%,复发率为36.6%。完全坏死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介入治疗史、消融温度、电极针大小为相关因素。结论 射频消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赖子森|崔永良|沈聪龙|江亚彬|黄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7):905-90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肝癌患者共37个肝恶性肿瘤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直径为2.3~4.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复查。结果:37个癌灶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功能衰竭1例,大量腹水2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在4~20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均再次予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出院;术后6,12,20个月生存率分别是100%,94.1%,91.2%。结论:射频消融术做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小肝癌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baidu.com;www.google.com)的方法,收集关于RFA与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105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住院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4例、腹腔镜组51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和肝功能情况采用(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住院日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在术后1个月的ALT和AS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年,射频消融组在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显著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腹腔镜手术比较,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上安全性高,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传统手术(traditional surgery,TS)在小肝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公开数据库,检索员至少2人,检索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国外数据库如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肝癌的对照试验,年限为2008年 1月至2018年1月,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内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筛选和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射频组共1 503例,手术组共1 65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 1年总生存率方面,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 3、5年总生存率和1、3、5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手 术组的生存率高于射频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射频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患者(P<0.05)。 结论 在长期生存率方面,传统手术对于小肝癌的疗效要优于射频消融术;但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少,安全 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8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H组、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结果 86例中LH组36例、OH组50例.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止痛药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7.608、-2.396、-13.073、-4.283、x2=35.765,均P<0.05),LH组优于OH组;术后第1、3天两组血清ALT、AST、ALP、r-GT、LDH及术后第5天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3.465、-3.236、-3.470、-6.812、-4.837和-3.998、-2.894、-4.286、-7.887、-5.388、6.131、7.292,均P<0.05);术后第5天ALT、AST、ALP、r-GT及术后第1、5天TBI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4.795、-2.155、-3.442、-4.194、-2.712、-1.600,均P<0.05),OH组高于LH组.手术时间、切除方式、总并发症及1年和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3,分别x2=0.066,0.026,0.468,0.156,0.106,2.732,均P>0.05),LH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50.0%,OH组为25%(x2=2.732,P=0.098).结论 LH治疗肝癌是安全的且近期疗效优于OH,远期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镜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7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射频组),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射频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肝功能损害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肝功能损害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与腹腔镜手术疗效相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30例行LRFA(LRFA组),30例行传统手术(传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复查,LRFA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67%、肿瘤不完全坏死率10.00%、肿瘤部分坏死率3.33%,传统组术后复查,均成功切除病灶。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LRFA组血清IFN-γ、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传统组(P<0.05);LRFA组2年生存率(50.00%)高于传统组的23.33%(P<0.05)。结论:L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当,并能改善患者的早期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是不能行手术切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广等特点.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及时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盾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