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城乡成年居民早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早餐相关营养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50个县/区的成年居民。采用家庭连续3d 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成年居民的基本信息及早餐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在外吃早餐、营养充足/较足的比例分别是91.2%(95%CI:88.5%~93.9%)、10.0%(95%CI:7.8%~12.2%)、3.4%(95%CI:2.3~4.4);早餐食物中有奶豆类的比例最低,仅为15.0%(95%CI:12.5%~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大、普通农村的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均P0.05),男性、年龄小、大城市、文化程度高、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办事和有关人员、家庭收入水平高的成年居民在外吃早餐的比例高(均P0.01),成年居民营养充足/较足比例与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均无关(均P0.05)。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大部分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但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应加强居民早餐营养搭配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状况并与2002年老年人的奶类摄入状况进行比较。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家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老年人奶类摄入现状,并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十年间中国老年人奶类摄入的变化。结果 2010—2012年中国老年人奶类摄入量为32.7 g/d,总奶类消费率为21.59%。奶类消费以液体奶为主。城市老年人奶类摄入量显著高于农村(P<0.001),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奶类摄入量显著高于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P<0.001)。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300 g/d)的人数仅占1.21%。与2002年相比,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中老年人奶类摄入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5%~43%。特别是城市60~69岁的男性下降最为明显,城乡差距缩小。结论中国老年人奶类摄入严重不足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居民马铃薯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情况。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中国2岁以上居民的马铃薯及相关产品的消费情况。结果马铃薯人日均消费量为29.2 g,其中城市为20.1 g,农村为37.7 g。马铃薯的食用率为40.1%,其中城乡分别为35.7%和44.2%。食用人群的马铃薯平均消费量为72.8 g,其中城乡分别为56.2 g和85.3 g。马铃薯粉和薯条/薯片的人日均消费量分别为0.2 g和0.04 g,食用率分别为0.4%和0.2%。结论中国居民马铃薯的食用率及消费量均较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需要在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的前提下,对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居民对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认识,增加居民摄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九省区成年居民的乳类消费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9轮调查数据,选择具有连续72 h回顾法收集的完整膳食数据的18~59岁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67778人。按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分析该人群乳类消费率、摄入量平均水平及变化特征,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乳类推荐量进行比较。结果1989—2011年中国成年居民乳类消费率、人均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成年居民乳类消费率由1989年的1.45%上升至2011年的16.84%;消费人群人均乳类摄入量由1989年的2.06 g/d上升至2011年的26.47 g/d;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0 g/d的人群比例由1989年的0.12%上升至2011年的1.13%。结论中国成年居民乳类消费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善,但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300 g/d推荐量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烹调油和盐消费状况。方法选取"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2015年在我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的18~59岁的成年居民(共9665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城乡及地域人群烹调油和烹调盐消费量。采用个人连续3 d 24h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家庭成员能量摄入比估算烹调油和盐等调味品在家庭中的分配比例,并由此计算个人烹调油和盐消费量。结果研究人群平均每天烹调油消费量为(41.36±33.74)g/d,其中男性,45~59岁,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人群及南方居民的烹调油消费量相对较高,55.88%的居民平均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超过推荐消费量;平均每天烹调盐消费量为(10.85±13.03)g/d,其中男性,45~59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人群及北方居民盐的消费量相对较高,71.81%的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盐消费量超过推荐消费量。结论中国15省区成年居民烹调油和盐消费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烹调油和盐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烹调油和盐消费状况。方法选取"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2015年在我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的18~59岁的成年居民(共9665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城乡及地域人群烹调油和烹调盐消费量。采用个人连续3 d 24h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家庭成员能量摄入比估算烹调油和盐等调味品在家庭中的分配比例,并由此计算个人烹调油和盐消费量。结果研究人群平均每天烹调油消费量为(41.36±33.74)g/d,其中男性,45~59岁,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人群及南方居民的烹调油消费量相对较高,55.88%的居民平均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超过推荐消费量;平均每天烹调盐消费量为(10.85±13.03)g/d,其中男性,45~59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人群及北方居民盐的消费量相对较高,71.81%的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盐消费量超过推荐消费量。结论中国15省区成年居民烹调油和盐消费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烹调油和盐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蛋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询问法和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蛋类食物的摄入情况,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中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蛋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31.3%的儿童少年和25.8%的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频率达到每天1次及以上,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蛋类食物摄入量为24.3 g。城市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蛋类食物摄入量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29.5 g和19.4 g(t=47.86,P<0.0001)。蛋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呈现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降低的趋势。从1982至2010—2012年30年变化来看,1982年至2002年中国居民蛋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2010—2012年中国居民蛋类摄入量总体上缓慢增长,城市和农村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量却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居民的蛋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偏低,且存在地区差异,需要科学引导居民合理的蛋类食物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年龄标化的平均每日膳食钠的摄入现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调查县区中18岁及以上居民55 509人。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计算依据膳食调查数据,膳食调查方法采用住户连续3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法和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果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为(5335.7±95.3)mg/d,男性为(5744.9±117.8)mg/d,女性为(4918.9±79.4)mg/d。40~49岁、50~59岁、60~69岁组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分别为(5602.3±152.7)、(5640.0±113.8)和(5363.5±100.8)mg/d,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城乡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差别不大,分别为(5319.5±145.9)mg/d和(5352.3±121.7)mg/d。大城市略低为(4993.8±150.3)mg/d,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基本持平,分别为(5378.4±170.3)、(5369.8±142.7)和(5335.9±231.6)mg/d。结论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还处于较高水平,加强人群钠监测,采取措施控盐控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方法以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不同年度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差异。膳食调查均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消费量有所下降,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由1992年的439.9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337.3 g,薯类食物消费量也呈下降趋势,2010—2012年摄入量比1992年减少了50.8 g。新鲜蔬菜消费量由1992年的310.3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269.4 g,农村下降较城市更加明显。城市居民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1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48.8 g,农村居民保持稳定。畜禽肉类消费量由1992年的58.9 g上升至2010—2012年的89.7 g。豆类、奶类和鱼虾类食物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食用油摄入量在1992—2002年间明显上升,2010—2012年与2002年基本持平。与1992年相比,2010—2012年全国平均盐摄入量减少了3.4 g,与2002年相比减少了1.5 g。结论 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后膳食结构逐渐稳定,但不合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双重负担更加明显,应对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长沙市岳麓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现况,为针对性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长沙市岳麓区3岁及以上居民2020年食物消费状况,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各年龄组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膳食和营养素摄入量差异,并与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 共计392人纳入数据分析,其中男性192人、女性200人,平均年龄(37.39±19.93)岁。2020年岳麓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341.9 g)、大豆(33.6 g)、蛋类(39.9 g)和鱼虾蟹贝类(47.3 g)摄入量基本达到膳食宝塔推荐量;但薯类(19.5 g)、水果(34.9 g)、乳及乳制品(58.9 g)的摄入严重不足,畜禽肉类(159.7 g)、食用油(44.5 g)和盐(6.4 g)的摄入量超标。平均每标准人日营养素摄入量中,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钠、磷、铁的摄入量达到了推荐摄入量(RNI)要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41.3%和45.0%,比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下降了13.7%和上升12.1%。不同年龄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无锡市成年居民膳食碘摄入量状况。方法利用该市2005和2010年居民膳食调查资料,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盐碘和水碘监测数据,计算成年居民膳食碘摄入量,并与我国推荐的膳食碘摄入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无锡市成年居民膳食碘平均摄入量为353.6μg/d,为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235.7%和35.4%。其中食盐碘摄入量270.2μg/d,其贡献率为76.4%。总人群中膳食碘摄入量在RNI~UL之间的个体占97.4%,≥UL的个体仅占0.5%。剔除碘盐,膳食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总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中位数为45.4μg/d,仅为RNI的30.3%。结论无锡市居民膳食碘摄入水平总体是适宜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6岁及以上零食消费者摄入的零食对能量和营养素贡献情况。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6岁及以上零食消费者由零食提供的能量、宏量营养素和主要微量营养素的贡献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家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我国6岁及以上零食消费者的零食供能比平均为6.4%,零食平均提供了8.6%的碳水化合物、4.7%的蛋白质和8.7%的脂肪。另外零食还主要提供维生素C、维生素E、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维生素A等,提供的矿物质主要有碘、钾、钙等微量营养素。结论对于我国零食消费者而言,零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贡献均高于对蛋白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长沙市岳麓区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2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中的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过去一个月食物制品食用频率资料、过去一周在外就餐资料,以及膳食数据和身高体重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的超重/肥胖率差异;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共计278名居民纳入调查分析,平均年龄(41.03±12.01)岁,超重89人(32.01%)、肥胖11人(3.96%)。因子分析共提取6种膳食模式,分别为传统膳食模式、动植物蛋白模式、奶类果蔬模式、小吃零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和速食酒饮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水果奶类模式(OR=0.242, 95%CI:0.096~0.607,P=0.003)、速食酒饮模式(OR=0.345, 95%CI:0.134~0.889,P=0.028)与成年居民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小吃零食模式(OR=2.894, 95%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59岁成年居民共计10 240人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率为59.8%。39.8%成年居民消费了方便食品,其次是焙烤食品(18.2%)、乳类及制品(17.2%)、休闲食品(7.0%)、冲调食品(3.6%)和饮料(2.8%)。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方便食品250.0 g/d,乳类及制品258.3 g/d,焙烤食品122.7 g/d,饮料93.3 g/d,冲调食品66.7 g/d,休闲食品55.8 g/d。预包装食品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P50)分别为:方便食品63.3 g/d,乳类及制品92.6 g/d,焙烤食品33.3 g/d,饮料70.0 g/d,冲调食品33.3 g/d,休闲食品16.7g/d。结论我国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方便食品是我国成年居民消费的主要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膳食调查数据,分析居民不同年度含添加糖食物的摄入状况,并比较十年间的变化。结果 2002—2012年,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由20.4%上升到26.9%,所有年龄段消费率均为2012年高于2002年(t=-3.75,P=0.0133),女性消费率高于男性(t=0.86,P=0.3991);含添加糖食物供能比下降,由9.48%下降到9.09%,差异有显著性(t=4.16,P<0.0001);含糖饮料(11.7%和8.5%)、乳及制品(8.1%和15.0%)和速食食品(26.6%和39.0%)的消费构成比上升。结论中国居民添加糖摄入量水平尚较低,添加糖供能比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但含添加糖食物的消费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59岁成年居民共计10 240人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率为59.8%。39.8%成年居民消费了方便食品,其次是焙烤食品(18.2%)、乳类及制品(17.2%)、休闲食品(7.0%)、冲调食品(3.6%)和饮料(2.8%)。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方便食品250.0 g/d,乳类及制品258.3 g/d,焙烤食品122.7 g/d,饮料93.3 g/d,冲调食品66.7 g/d,休闲食品55.8 g/d。预包装食品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P50)分别为:方便食品63.3 g/d,乳类及制品92.6 g/d,焙烤食品33.3 g/d,饮料70.0 g/d,冲调食品33.3 g/d,休闲食品16.7g/d。结论我国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方便食品是我国成年居民消费的主要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方法数据来自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共45 203名,计算其含糖饮料消费率、含糖饮料消费频率分布以及不同含糖饮料消费频次的百分比。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率为50.1%,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50.8%;18~44岁、45~59岁、≥60岁年龄组人群含糖饮料消费率分别为65.4%、47.0%和36.3%。城市为49.0%,农村为51.3%;中国成人含糖饮料的每周1次及以上消费率为15.3%,每天消费一次及以上的消费率为1.3%。随经济水平的降低,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四类地区人群含糖饮料每周一次及以上、每天及以上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碳酸饮料消费频次最高,占39.8%,最低的是乳酸菌饮料(10.8%),男性碳酸饮料的消费频次(44.8%)高于女性(35.3%),而女性的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配置型乳饮料和咖啡则高于男性;随经济水平的降低,碳酸饮料和配置型乳饮料的消费呈上升趋势,而乳酸菌饮料和咖啡显著下降。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较高,需通过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减少居民含糖饮料消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市盘龙区居民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对2010年盘龙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所获的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1173人进入分析,其中男性511人,女性662人,平均年龄42.4岁。盘龙区居民谷薯类、蔬菜类和肉类食物消费充足,分别为455.7、320.4和145.8 g,而水果、豆类、鱼虾和乳类食物消费较少,仅分别为61.9、20.5、19.5和51.9 g。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充足,而维生素A和钙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较低,仅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推荐标准(RNI/AI)的50.4%和70.4%。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1.7%和17.3%,糖尿病患病率为8.8%,均显著高于2002年营养调查全国大城市平均水平。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3.8%和11.2%。结论盘龙区居民膳食质量在明显改善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高能量密度的膳食及"静态"的生活方式正日益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状况。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对55529人的粗杂粮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膳食调查方法为3 d 24 h膳食回顾法。结果中国成年人每日粗杂粮的摄入量为男性13.9g,女性14.6g,农村人群的平均摄入量高于城市人群,但城市人群粗杂粮的消费率明显高于农村。消费率最高的粗杂粮是小米,其次是玉米。燕麦、薏米主要由城市居民消费,而黄米、荞麦主要由贫困农村居民消费。结论我国居民粗杂粮消费率及消费量仍较低,并且种类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