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之间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7例随机分为EN组和TPN组,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7天对血清总蛋白(g/L)、血清白蛋白(g/L)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EN组与TPN组患者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EN支持同TPN一样安全有效,EN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在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的临床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EN-PN)的临床支持效果。方法:将46例胃十二指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P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天予以肠内营养(EN),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待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质量,检测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P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PN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TPN组(P<0.01);E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符合生理、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组(IEPN,n=25)、联合早期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25)、全肠外营养组(PN,n=25)。IEPN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免疫肠内营养(瑞能,400 m L)和肠外营养(卡文,1440 m L)至第8天,EP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瑞素,500 m L)和肠外营养(卡文,1 440 m L),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920 m L)。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ALB、PA、TP)、免疫指标(CD3、CD4、CD8、Ig A、Ig M、Ig G)和炎症指标(C3、C4、CRP),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3组ALB、PA、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 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Ig A、CD3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EPN组患者CD4/CD8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g G、CD4显著高于PN组(P<0.05),CD8显著低于EPN组和PN组(P<0.05);3组C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C3显著高于PN组(P<0.05),CRP显著低于PN组(P<0.05);IE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能维持营养状态,可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观察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 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 d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张辉 《吉林医学》2013,(36):7608-7609
目的:对比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46例,肠内营养组采用鼻胃管给予瑞高或瑞代(2型糖尿病患者用),肠外营养组根据基础能量消耗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的热量供应,检测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1周和2周三个时间点的肝、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等理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指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指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肾功能及血清离子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83%、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建议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 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研究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d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 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d两组患者TBI、DBI、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d研究组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肝胆病区住院的梗阻性黄疸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共7 d。观察术前、术后8 d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临床营养、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42.5±7.2)h与(56.2±10.4)h],平均营养费用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减少[(809.5±45.6)元与(1 209.5±12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8 d肠内营养组患者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及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胃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n=27)。在术后24 h行EN和PN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消耗值比对照组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营养结束后的第2天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EN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营养状况,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也减少了住院经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S Grundfest 《JAMA》1980,244(15):1701-1703
  相似文献   

12.
Parenteral nutrition is a form of therapy in which elemental nutrients (sugars, lipids, amino acids, vitamins and minerals) are given as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It is complementary and not competitive to enteral nutrition. While a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can be managed by enteral nutrition, a few patients need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survival. Very few patients may need both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short periods. The indications, delivery methods and formulation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have been refined in the past 30 years. It is now possible to give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prolonged periods at home. Three-in-one parenteral nutrition mixture bags are presently available in Indi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us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everyday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文忠  高峰  张丽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3):176-178,19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6.
17.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was provided to te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 No obstetrical or fetal complications attributable to the nutrition therapy occurred. All infants were at or above the tenth percentile in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appears to be safe for the mother and fetus when given after the first trimester; the safety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requir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