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针灸基础研究的深入,穴位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近阶段研究热点,本刊拟组织一批前沿性、高水平、原创性的论文,系统呈现"穴位本态"领域当前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徐斌教授作为特邀主编,承担本专栏的组稿工作。一、专栏主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穴位效应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穴位敏化是腧穴由"静息态"向"激活态"转化的生理病理过程,是特定腧穴对机体脏腑功能的实时、动态反映。穴位敏化研究是继经络研究之后针灸领域的又一原创性重大科学命题,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穴位临床应用的横向推广和穴位本态研究的纵深推进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穴位敏化的多样性、普遍性、规律性、功能性、特异性、动态性及其敏化的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入手,论述了目前关于穴位敏化特性与敏化机制的研究情况,以期丰富和完善穴位本态的具体内涵,同时为腧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穴位敏化是指腧穴由"沉寂态"向"激活态"的转化过程,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实时反应,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普遍性、特异性及功能性等特征;穴位敏化有其自身的物质结构基础及敏化机制,穴位敏化的研究是对腧穴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腧穴本态的认识;同时,穴位敏化还能指导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支点。本研究将从这几方面对穴位敏化加以浅析,以期为腧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古代文献阐释穴位本态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穴位的大小、位置和功能。根据现代研究进一步阐述穴位的属性,穴位的生理态、病理态和激活态,穴位刺激非特异的广谱效应和相对特异性的双重效应,穴位的"敏化"现象,穴位的现代解剖学、组织学结构等,通过系统阐述穴位本态,为研究穴位本态提供理论支撑,为临床应用穴位本态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发展迅速,但个别地区"四重四轻"现象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规范、标准的穴位埋线技术推广和培训体系,以期规范、科学、高效推广穴位埋线疗法,本研究从穴位埋线疗法发展现状、穴位埋线疗法四级基地构成及优势简要介绍穴位埋线疗法四级基地建设,穴位埋线四级基地能够建立和完善甘肃省穴位埋线新技术规范培训和推广示范体系,促进和推动穴位埋线特色技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传承中医内涵之"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结合现代意识科学新进展,提出中医新理念"状态观",认识到:人体状态实为心身关系的整体呈现,人体状态具有:"心身网络"和"意识能量"两大特征,由此启发对穴位本质的新认识,穴位是有"状态"的,穴位就是状态心身之网的节点。进一步提出"穴位意识论",从"穴位中的意识"和"意识中的穴位"不同角度阐述了穴位与意识互动的心身机制,为中医经络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穴位敏化及其与肥大细胞(MCs)相关的研究报道,发现肥大细胞参与了穴位敏化的发生,与穴位敏化的功能、机制等密切相关,并有沿腧穴分布的特性,其可能是穴位敏化的关键物质和客观指标之一,望为今后进一步探析穴位敏化的机制、物质结构基础及腧穴本态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痤疮的效应机制。结果:自血穴位注射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偏移与皮损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发挥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这可能是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寻常痤疮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其"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作用的体现。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以自血穴位注射对Th1/Th2免疫偏移及皮损局部微生态失衡的影响为切入点,可为本法"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配穴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针灸文献中常见复杂网络构建方式,讨论"六度分离"中"度"在不同研究中的含义,借鉴其定量思想用于配穴数目定量研究.本团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中"平均路径长度"概念,针对《针灸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针灸治疗学》《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6部代表性针灸历代专著中关于穴位及其主治...  相似文献   

10.
提取《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名称、主治病症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建立穴-症网络,分析两者穴位数量、相互关联程度及主治规律变化,借助拓扑学数据解释变化原因,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共纳入《新针灸学》386穴、773种症状、形成152163个穴位配伍对,《经络腧穴学》403穴、253种症状、28755个穴位配伍对。两本教材的穴-症网络存在丰富的差异性,其所载的病症结构化程度随医学知识的更新而提升。《新针灸学》模型具有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或因其以病症为主要分类手段的优势体现。两本教材穴位定位与主治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学科发展、时代背景等方面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灸盒"灸下腹部(神阙、中极、关元、气海)联合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比单纯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肛肠病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4例,对照组采用穴位(三阴交)注射新斯的明0.5 mg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温灸盒"灸下腹部(神阙、中极、关元、气海)联合穴位(三阴交)注射新斯的明0.5 mg的治疗方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尿潴留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灸盒"灸下腹部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比单纯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新疗法。穴位埋植作为一种新型的针刺方法,具有延长穴位刺激时间、疗效持久的特点。将腹针与穴位埋植相结合,即腹针埋线治疗疾病,具有速效、持久、稳定等特点。本研究结合部分特色病例,综合分析总结腹针埋线疗法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穴位敏化与得气是近年来针灸领域备受关注的两个核心科学命题。本研究从概念、表现形式、组织细胞结构改变、影响因素、调控机制、临床效应等方面对比发现,两者虽有诸多相似之处,如物质结构基础、组织细胞化学变化等,但穴位敏化并不等同于得气。穴位敏化是机体病理状态下体表特定腧穴形态与功能的实时、动态变化,属穴位本态范畴,而得气是针刺腧穴治疗疾病时医患双方对经气的主观或客观感应,属针刺效应范畴,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4.
穴位配伍的方法有上下配穴、局部配穴、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等,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生理、病理状态下,不同穴位配穴方法的脑功能成像变化,以及针刺不同深浅、时辰、侧位、刺激量对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分析了针刺与脑功能成像变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卡舒宁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  曾雪莲  赵新  罗韬  赵勇 《陕西中医》2009,30(1):77-78
目的:观察以"冬病夏治"穴位注射"卡舒宁"方法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于三伏天在肺俞、定喘、脾俞等穴位注射"卡舒宁"。结果:总有效率87.6%。提示:穴位注射具有穴位和药物的双重功效,本方法对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灸学科的核心问题是腧穴,穴位敏化的研究是针灸学领域原创性重大科学命题。前期研究指出,穴位敏化指机体从生理的“静息态”转变为病理的“激活态”的动态过程,穴位敏化演化过程涉及的机制及物质基础仍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穴位敏化的研究结果,从3个方面:①穴位敏化发生的外周微理化环境;②穴位敏化发生的中枢机制;③穴位敏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穴位敏化发生的科学基础及归纳总结其动态过程,旨在为更好的理解穴位敏化的生物学意义和未来穴位敏化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期间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乳腺癌化疗并符合癌因性疲乏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32例("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基础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组32例(仅予基础药物治疗),疗程为1周,评价治疗前后其疲乏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①疲乏程度:经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在总疲乏程度和行为/严重性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有所下降,均比基础治疗组低(P0.05);②抑郁焦虑程度:化疗期间穴位贴敷组中26例(81.25%)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阳性,基础治疗组则有25例(78.13%);治疗后穴位贴敷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比基础治疗组低(P0.05);③生活质量(KPS):治疗后穴位贴敷组KPS评分上升(76.6±11.8),比基础治疗组(68.8±10.7)高(P0.05)。结论 "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可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程度,缓解焦虑和抑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试析开发新穴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美启 《针刺研究》1998,23(3):243-244
新穴,一般是指新近发现的穴位。本文旨在分析现有新穴确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穴增加的流程,以使新穴的开发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新穴开发的意义回顾建国以来的针灸研究,在临床方面多侧重于验证经典穴位或穴组的疗效,在实验研究主要是研究经络现象、经典穴位的生理解剖学基础和针灸作用机理,对针具的改革包括刺灸法亦有部分涉及。对针灸作用规律探讨不多,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忽视了新穴的开发与应用,严重障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新穴的开发,一方面认识和把握体表内脏之间的关系,揭示人体内在本质的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对穴位研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也颇有进展,包括穴位注射法、穴位针灸法、穴位埋线法、穴位帖服法等,本研究主要简述了近年来穴位注射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报告,对治疗心律失常穴位选择、所注射药物选择及穴位注射后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调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灵枢·本神》亦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说明"神"的重要,证明了"调神"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临床上调神之法遍布,但是多归于调脑神和心神,取穴多从督脉、膀胱经、心经、心包经入手。本文对临床调神常用穴位做了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