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术后患儿排便控制及直肠肛管测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33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2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4年(3个月~8.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Swenson术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经肛门Soave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恢复率改良Swenson术组较经肛门Soave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感觉阈值和最大直肠耐受容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且术后可获得同样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整体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开腹组,n=32)。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单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常见型巨结肠,可先行经肛门Soave术,必要时选择腹腔镜辅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肛门Soave根治术与开腹巨结肠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11年12月2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组121例,经肛门手术组1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切口长度、肛门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经肛门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经肛门手术组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如肠梗阻、排尿功能异常、术后复发等比开腹组少,远期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比开腹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2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手术效果差异。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0例HD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B组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对比两组灌肠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管高压区长度、肛门静息压、Krickenbeck评分、相关并发症。两组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肛管高压区长度、肛门静息压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Krickenbeck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Krickenbeck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率10.00%,与B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HD患儿均具有较好的效果,Swenson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势,但是Soave术远期排便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Ikeda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为60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分别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传统Ikeda术,对比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采用Kelly评分标准观察中远期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各时点MAP、HR和疼痛评分均低于Ikeda组,且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患儿创伤轻、疤痕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免气腹腹腔镜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今为41例新生儿行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椐手术方式分为3组,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2例行单纯经肛门Soave术(单纯组),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行气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16例(气腹组),2011年3月至今行免气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13例(免气腹组),对比分析3组手术结果。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单纯组中4例加用腹腔镜辅助完成手术。3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单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免气腹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气腹组,术后患儿清醒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免气腹组患儿血液动力学指标在不同时段有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组患儿术中、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波动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于术后第20天开始扩肛,每天一次,连续3个月,无一例发生肛门狭窄。术后随访4~28个月,气腹组与免气腹组患儿于术后4~6个月肛门排便基本正常;术后24个月,单纯组中尚有3例患儿有污粪现象。结论:免气腹腹腔镜辅助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微创美容、经济实用,避免了腹内高压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肛门吻合口感染及肛周皮炎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院儿科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所有患儿均行改良Soave术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81.3%,干预组为93.8%,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8.8%,干预组是6.3%,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患儿术后肝门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一期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优点及常规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巨结肠患者行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常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组(LTS,n=73),单纯经肛门并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组(TS,n=37)。分析两组手术过程,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近期排便情况。结果:TS组中3例因拖出结肠移行段不明确选择性应用腹腔镜,3例长段型巨结肠单纯经肛门游离系膜困难用腹腔镜游离系膜和脾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移行区位置、小肠结肠炎、肛门狭窄、吻合口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显著差异。LTS组肛门部解剖时间51~71min,平均61min,明显短于TS组;手术费用LTS组比TS组平均高约2 000元。LTS组2例患儿因吻合口瘘行肠造瘘术。TS组5例患者需再次手术,1例吻合口瘘行肠造瘘,1例肠扭转,1例肛门回缩、狭窄,2例便秘复发。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4年6个月,两组近期排便功能相似。结论:单纯经肛门Soave术能完成多数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的诊治,费用低于腹腔镜Soave手术,近期排便功能良好,不需常规应用腹腔镜。但当拖出困难、疑为长段型时则应使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是更全面的技术,适于不同类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10~2013年收治小儿结肠冗长症患者64例,年龄2~116个月,体重3.9~21.5 kg,均以反复顽固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患儿有结肠冗长表现。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41例,开腹手术23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0.95±6.6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7±1.17)ml,术后平均住院(5.85±1.0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血尿。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血尿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肛周皮炎、污粪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可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辅助Soave术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江油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76例患者资料,以其中39例采用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改良Parks手术)为对照组、37例采用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方案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肠道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得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SKCC肠道问卷总分、便频、便急及排便感觉异常得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肠道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小儿阑尾炎的疗效。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行开放手术治疗的29例阑尾炎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5月—2014年4月行腹腔镜治疗的30例阑尾炎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急性阑尾炎患儿80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炎性反应标志物变化情况、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围术期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CT、CRP、NEU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止痛药使用率、肠梗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较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等特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肛门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疗效及对身心应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n=52,经肛门行腹腔镜手术)与B组(n=51,行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两组均采取快速康复理念。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肛门排便控制效果、手术前后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内啡肽、P物质)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前洗肠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时、术后第1天,A组焦虑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A组血清前列腺素E2、P物质水平低于B组,内啡肽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排便控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相当,其中经肛门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身心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访调查腹腔镜改良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2000年6月~2005年12月行改良Soave根治术87例,年龄为17d至5岁。术后定期随访49例年龄在3岁以上的患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38·4个月。评价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有无污粪及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据中国医科大学提出的临床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38例,良(4~3分)9例,劣(2~0分)2例,3例患儿有持续性便秘,3例患儿曾患小肠结肠炎。结论: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经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气管插管后行单次硬膜外阻滞,仅七氟醚吸入维持。观察2组气管插管前(T0)、切皮时(T1)、扩张肛门(T2)、游离肠管(T3)及拔管后5 min(T4)患儿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2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七氟醚维持值、肛门松驰程度及苏醒时间。术后2、8、24 h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2、T3、T4患儿HR、MAP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七氟醚维持值低(P<0.05);苏醒时间短(P<0.05);2组术后2、8、24 h Ramsay镇静评分,各时点FLACC镇痛评分,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硬膜外阻滞,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手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患儿10例,手术年龄13~70天。体重2.5~4.2公斤。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腹,腹部置3个套管至腹腔。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病变的乙状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手术转至会阴部,牵引线牵开肛门,于齿状线上1cm环行切开直肠粘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约4~5cm约达腹内直肠游离处,肛门处环行切开翻转脱出直肠肌鞘,将病变肠段经直肠肌鞘内拖出肛门切除,近端结肠切缘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另选10例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常规开腹行改良Ikeda根治术的年龄匹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与腹腔镜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别。腹腔镜组较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短,开始进食时间早(1:4.5天)。应用抗生素时间及输液时间均短(分别为3:5天;3.5:6.3天)。平均术后出院时间:腹腔镜组为7.3天,对照组为10.6天。结论 腹腔镜Soave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手术打击小,术后患儿恢复快。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采用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也是可推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为45例巨结肠患儿施行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1例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食欲及大小便正常,无污粪。结论:腹腔镜下巨结肠Soave改良根治术对婴儿打击小,创伤轻,手术风险低,安全系数高,手术效果好。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将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年龄提前至新生儿和小婴儿期,早期治愈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与传统经腹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经临床症状、钡剂灌肠、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腹腔镜Soave术(A组),49例行传统经腹Soave术(B组)。结果:A组中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10.2±2.6)ml,术后平均住院(8.2±1.4)d,术后发生便秘1例、大便失禁1例、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2例(Hirschsprung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肠梗阻1例,无切口感染及肛门狭窄。B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5.1±3.4)ml,术后平均住院(12.8±2.7)d,术后发生便秘3例、肛门狭窄2例、大便失禁2例、HAEC 5例、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4例。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术后进食早、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适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先天肠道发育不良,以肠道局部神经节细胞缺失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新生儿肠道梗阻,胎粪排出延迟,婴幼儿便秘等,在消化道先天畸形中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位于第二位.我院于2006年开始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但对于年长儿、长段型需配合开腹方可完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0例先天性巨结肠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客服了传统手术不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