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1996年4月-2004年5月连续进行了95例LS,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90例,其他脾疾病5例。结果95例LS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失血160ml。平均术后住院6天。结论LS安全、有效、切实可行,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或其他脾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2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经验,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行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78例(主要是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血液病患者)LS的临床结果,比较巨脾组(62例)和非巨脾组(116例)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78例LS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2.2%),出现并发症21例(11.8%);巨脾组和非巨脾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h和2.4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2d)和(6.6±1.7d),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中转开腹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S安全、有效,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各种脾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不是LS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a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LS10例,包括2例肝硬化牌功能亢进和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tpura,ITP).结果 LS成功10例,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100~1100 ml,平均360 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6例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术后升高又降低.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a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LS10例,包括2例肝硬化牌功能亢进和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tpura,ITP).结果 LS成功10例,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100~1100 ml,平均360 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6例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术后升高又降低.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对28例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年龄31~76岁,平均52.47岁。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25例(89.3%),中转3例(10.7%);其中脾脏外伤12例,门静脉高压脾脏功能亢进7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脾脏血管瘤2例,脾脏囊肿1例。手术并发症6例(21.4%),包括术中出血3例,术后胰漏2例,术后再出血1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践表明,腹腔镜脾切除术(LS)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我院2001年12月以来已行LS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扳减少性紫癜(ITP)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1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1例,脾血管瘤2例,肝硬化合并巨脾伴脾功能亢进1例(术前B超检查显示脾体积26cm×16cm×12cm),外伤性脾破裂伴腹腔大出血1例;ITP、HS及地中海贫血患者系内科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从2002年4月~2003年4月,为3例患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其中乙肝后脾功能亢进1例,脾梗死后脾功能亢进l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后脾功能亢进1例。结果 手术成功3例,术后住院时间4~10天。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脾脏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的15例L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脾囊肿2例,脾血管瘤2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2例。结果:15例患者均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其中1例因脾门出血改为手助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0~245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量80~900 ml,平均21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2 d。1例术后出现胰漏,1例术后出血,均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结论:基层医院开展LS是安全可行的,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可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完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逐渐成为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术式。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之一。2003年3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永平 《河北医学》2011,17(12):1579-1581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0 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安全有效,并可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松解术对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在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纤维化患者46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松解术(LS)和开放输尿管松解术(OS)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LS组患者手术花费时间较长,为OS组的1.31倍,LS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60.5±10.5ml、18.4±4.8d、190.0±25.2min、2.8±0.8d、3.5±1.4d),显著少于OS组(110.6±11.5ml、22.5±2.9d、145.1±14.3min、4.2±1.2d、4.6±1.8d),两组均无血管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2 ~ 24个月,46例患者均未出现原位复发及梗阻。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成功率相差不大,腹腔镜下输尿管松解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30例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ITp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3.3%,2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失血平均100ml。全组均于术后24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6h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5d。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治疗有效率达93.3%。发生并发症3例:2例皮下气肿,1例隔下积液。平均随访24个月,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0%。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安全可行,且疗效显著,给ITP患者提供了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igaSure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42例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14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28例。术中应用LigaSure游离脾脏及处理直径〈7mm的脾蒂血管。结果42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60-2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90mL(5~1500mL),平均脾重为730g(150~2025g),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3d(4~19d)。结论LigaSure可避免意外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体内异物存留,可靠、有效地处理脾周韧带和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6年3月对32例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30例完成,手术时间为60-210min;术中出血量30-490mL;5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周内血小板上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并发症2例,1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1例切口皮下血肿。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邢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功施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技巧。方法对32例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31例手术成功,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 ml。术后12 h拔胃管,36 h开始进食流质。术后平均住院6 d,并发症2例,发生率6.45%,其中左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合适的病人选择,正确的体位和良好的显露,可靠的脾蒂处理方法是保证LS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Hong DF  Zheng XY  Peng SY  Gao M  Wu JG  Cao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20-822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3月—2006年9月间,一个治疗小组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有20例在处理脾蒂前结扎脾动脉;中转开腹3例(13.0%),其中脾叶静脉破裂出血2例,左膈静脉破裂出血1例;20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8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一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丝线结扎离断血管,2例应用腔内直线型切割钉合器(Endo—GIA)集束离断二级脾蒂血管。手术时间180—350min,平均235mill。术中失血200—1600ml,平均520ml。术后经输血浆、利尿、预防抗炎治疗。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8.5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再出血率0%。结论娴熟的互相配合的腹腔镜技术、术中应用超声刀和预先结扎脾动脉,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素。手术仍具有微创的优势。【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高血压,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7.
圈套器在腹腔镜阑尾、胆囊及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圈套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LA)、胆囊切除(LC)及脾切除(LS)术中的应用。方法105例LA、62例LC及12例LS手术中采用圈套器,分别应用于阑尾根部处理、胆囊管结扎及处理脾蒂。结果17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与应用圈套器相关的阑尾残端漏、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LA、LC及LS手术中可合理应用圈套器处理阑尾根部、胆囊管和脾蒂,该法安全、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一科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 ml,切除脾重量平均为665g,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血小板数从42×109/L上升至189×109/L.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手助腹腔镜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手助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各52例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病理结果、近期疗效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优于腹腔镜组,平均切口长度长于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在术后平均止痛时间、术后静脉高营养使用时间、术后平均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等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助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与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都是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都具有住院时间短、进食及肠道恢复快,疼痛减轻,出血量较少,手术彻底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脏脉管瘤和1例脾功能亢进、乙肝后肝硬化病人行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助术式1例。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圈套器双重结扎法处理脾蒂12例。手术时间80-40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量20~20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时间2~21d,平均7d。手术并发症2例(14.29%),其中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中通过二级脾蒂离断法或圈套器双重结扎法处理脾蒂,可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使用,该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