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常无持续剧烈的疼痛,其原因可能与高龄病人植物经病变,痛阈提高,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脑动脉硬化,脑循环障碍使感觉迟钝而不能感知疼痛;严重并发症或其它症状掩盖了疼痛等因素有关,由于症状不典型,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无痛型急性心肌梗塞除休息、吸氧、心电监护、解除异常心理状态等常规护理外,还需注意以下方面。1 心理护理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因无剧烈疼痛,对疾病严重性认识不足出现不在乎心理,表现为不配合治疗,因此应让病人了解病情的严重性,同时安慰鼓励病人,使其保持平稳心理状  相似文献   

2.
刘汉书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2-113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以并发症就诊,较易误诊或漏诊而导致不良后果,增加死亡率,因此对此病充分认识,早诊断、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8~2000年收治的324例患AMI患者中无疼痛表现的66例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辛风英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73-173
众所周知,无痛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中多发于老年患者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正是由于无痛或疼痛不明显,常不能引起部分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因而往往容易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现将笔者在护理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在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5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61岁,平均65.2岁,15例病人中治愈12例,死亡3例。2 典型病例 例1:刘某,男65岁,因胸闷心慌于1999年7月来本院就  相似文献   

4.
将1997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作一回顾性调查,以确定溶栓治疗及潘南金针剂在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死率的作用。结果发现,1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未用溶栓及潘南金针剂治疗,死亡5例,病死率45.45%,而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溶栓及潘南金针剂治疗,4例均存活,病死率为0,经统计学处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溶栓及潘南金针剂治疗,其病死率较未用溶栓及潘南金针济治疗降低,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宜提倡应用静脉溶栓并加用潘南金针剂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美玲 《工企医刊》2008,21(1):57-58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出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改变。我院去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5例,经紧张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糖尿病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 抽取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74例,筛选其中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7例(无痛组),就其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与另57例有明显胸痛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组)比较分析.结果无痛组病程长、人院前心绞痛发作频繁,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者高于疼痛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2处以上梗死者7例,占41.2%,疼痛组10例,占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室壁瘤等并发症多,病死率(35.3%)明显高于疼痛组(1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尽管无痛性心肌梗死缺乏疼痛等特征表现,通过结合病史,有关症状及心电图检查仍然能够达到及时确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苏振琪  徐标 《工企医刊》2002,15(6):13-14
本院自1998年7月份成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共给70例急性心梗病人行直接PTCA及Stent术,以评价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及Stent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丽娟 《工企医刊》2010,23(2):47-48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护理。方法:选取32例无心前区疼痛性的心肌梗死病例,对其无痛性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加强临床护理。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及时必要的心电图检查,对没有心血管疾病既往史的病人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张立  徐莉 《职业与健康》1997,13(2):51-52
我院自1987年以来,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48例,现将综合治疗结果小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男43例,女5例,年龄38~80岁。有高血压史15例,心肌梗塞史2例。发病至人院时间为1小时至4天。梗塞部位前壁26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所造成的部分心肌坏死,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将心肌梗塞病人初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观察:对既往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别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神志、面色、出汗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疼痛性质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六年来我院收治的22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寒冷季节及气候变化时易于发病,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劳累,情绪激动及饮酒的诱因。讨论了心梗发病机制及与诱因之间的关系。心梗患者多半有冠心病常见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吸烟史。提示避免发病诱因与治疗易患因素的重要性。急性心梗病前一半以上有心绞痛史。应予及时治疗,以减少发生心梗的比率。心梗中部分病人无心前区痛或疼痛轻微,在诊断时应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12.
1995年8月~1998年8月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240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AGML)者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0例急性心梗(AMI)病人,年龄26岁~84岁,平均45岁,男∶女=1.2∶1.0,发病时间为起病后1天~36天,平均11天。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在所观察护理的57例病人中,52例治愈出院;3例自动出院;死亡2例。均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常突然发生,及时的抢救、准确的用药、仔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51-14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护理效果,为及时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58例急性心机梗塞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吸氧、镇静止痛、严密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尿激酶栓治疗及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53例(91.4%)患者康复,5例死亡(8.6%)。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减少病人痛苦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而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由于病人缺乏特征性的胸部疼痛,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造成对该病的误诊或漏诊。我院近年来收治无胸痛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误诊13例,现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们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心理护理1.1 心理状态 (1)恐惧型:该病是冠状动脉供血障碍,发生心肌部分缺氧缺血而导致坏死,致使病人有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濒死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思想上产生焦虑,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88年—1991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96例,经抢救91例脱离了危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5岁。经6—21天治疗,病情稳定。其中5例死亡,3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死,胸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然而,有的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个别病人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偶然作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异常Q波,才得知曾发生过心肌梗死。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印音 《大众健康》2006,(8):58-58
一、无痛性心肌梗塞急性发病时,病人全然没有疼痛感,常在无意检查时被发现。此类病人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无痛原因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其所供的心肌,在尚未释放足量的代谢产物前就已经坏死;冠状动脉闭塞时仅引起小面积的心肌梗塞,以后逐渐扩展;感觉神经末梢疼痛阈值提高;较小面积的心肌坏死。无痛性心肌梗塞并不表示病情轻,反因易被忽略而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97年3月~2003年7月问,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6例,其中26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