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剂型非诺贝特对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比较微粉化非诺贝特与标准化非诺贝特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 ,导致大鼠高脂血症 ,然后分别给予微粉化非诺贝特每天 2 0、30、40mg·kg- 1 及标准化非诺贝特每天 2 0、30、40、60、80mg·kg- 1 。于实验d 1 0取血清测定TC、TG。结果 ①相同实验条件下 ,微粉化非诺贝特胶囊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TC和TG的最低有效剂量为每天 30mg·kg- 1 ,而标准化非诺贝特胶囊为每天 80mg·kg- 1 ;②两种剂型非诺贝特在有效剂量下 ,可使高血脂大鼠的TG水平降至正常 ,使高血脂大鼠的TC水平下降 36 69%~ 51 56 %。结论 微粉化非诺贝特优于标准化非诺贝特制剂 ,非诺贝特对血脂的调节以降低血清TG为主 ,尚能降低血清TC水平  相似文献   

2.
红花油乳剂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考察红花油乳剂对正常小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 :用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口服给予红花油乳剂 (10 ,2 0 ,4 0mL·kg-1) ,以酶标法测定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的变化 ,同时测定红花油组的相应指标作为平行对照。结果 :红花油乳剂能降低正常小鼠血清LDL C ,对HDL C无明显影响 ;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的TC ,TG和LDL C水平 ,提高HDL C水平。结论 :红花油乳剂具有明显的降低动物血清脂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诺希(SHNX)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安妥明组、SHNX大剂量组、SHNX中剂量组和SHNX小剂量组6组,连续喂饲并灌胃给药1个月后,观察SHNX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SHNX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也能明显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胆固醇(HDL2-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结论用SHNX治疗血脂紊乱大鼠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黄山药总苷 (DX)和薯蓣皂苷元 (Dio)抗实验性高脂血症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度。方法 :给小鼠和大鼠喂饲高胆固醇饲料造成高脂血症模型 ,之后灌胃或腹腔注射给予DX和Dio ,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结果 :给小鼠灌胃DX( 4 0 0和 2 0 0mg·kg-1)和Dio( 160和 80mg·kg-1)时 ,Dio对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而DX只有大剂量时才有一定预防作用。腹腔注射给药时 ,Dio( 4 0和 2 0mg·kg-1)仍然有效 ,但DX无效。给大鼠灌胃DX( 4 0 0和 2 0 0mg·kg-1)和Dio( 2 0 0和 10 0mg·kg-1) ,均能明显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含量 ,但在上述剂量 ,Dio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DX。DX( 60~ 2 4 0 μg·ml-1)和Dio( 3 0~ 12 0 μg·ml-1)体外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但Dio的抑制率明显高于DX。结论 :Dio抗高脂血症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DX。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菲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脂效果.方法 取72只♂大鼠,普通饲料预饲7d后取血,检测血清TC.根据血清中TC的水平随机均分为普饲组、模型组、美降之组及菲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普饲组外,各组大鼠换用高脂饲料饲养.各组同时分别ig给予0.5%CMC-Na、美降之4 mg· kg-1、菲参胶囊原生药4、2、1 g·kg-1,qd,第28日晚禁饲不禁水,次日晨取血检测TG 、TC 、HDL -C 、LDL -C,并计算TC/HDL -C.结果 中、高剂量的菲参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的TC 、TG、LDL -C、TC/HDL -C,对血清中的HDL -C则有升高或抑制其降低作用;低剂量菲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也有凋血脂作用.结论 菲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 (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 (Mor)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腹腔注射 (ip)盐酸纳洛酮 1mg·kg- 1 催促 ,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 ;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 :Carb 10 0mg·kg- 1 及 2 0 0mg·kg- 1 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 (P <0 0 5 )。 10 0mg·kg- 1 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 ,低于Carb 2 0 0mg·kg- 1 组(P <0 0 5 )。结论 :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7.
壳多糖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伶  何学斌  薛存宽  沈凯  蒋鹏  李颖 《医药导报》2004,23(7):0450-0451
目的:观察壳多糖(chitosan)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壳多糖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作用。结果:壳多糖(分子量5 000~10 000,200 mg·kg 1)可显著性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其作用强度与绞股蓝相当,亦能显著性地降低高脂大鼠体重。结论:分子量较小、水溶性较高的壳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液及肝脏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胆固醇水平 ,5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 (NC)、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 (HC)和 3个大豆异黄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 ,各组均喂以高胆固醇饲料。同时 ,3个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 30 ,6 0 ,12 0mg·kg- 1大豆异黄酮 ,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溶媒 ,持续 9wk。实验结束时 ,分离血清、红细胞 ,取出肝脏 ,制备肝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红细胞和肝匀浆SOD活力 ,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和肝匀浆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大鼠红细胞及肝匀浆SOD活力明显降低。大豆异黄酮 6 0和 12 0mg·kg- 1组大鼠红细胞及肝脏SOD活力比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大鼠血清及肝匀浆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与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比较 ,大豆异黄酮 30和 6 0mg·kg- 1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及 30和 12 0mg·kg- 1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红细胞及肝脏SOD活力的降低及血清和肝脏MDA水平的升高 ,能被大豆异黄酮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大鼠高血脂的降脂作用,量效关系及对不同血脂成分的影响。方法:高血脂大鼠动物分别按大、中、小3个剂量饲服芬多酚(TP),并设阳性对照组(烟酸)、阴性对照组(动物模型)、正常动物组。比较用药前后甘油三酯(T6);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比值。结果:TP具有降低血清TC,TB和LDL-C作用,HDL—C的降低与总血脂水平有关,TC/HDL-C比值无明显变化。随着TP剂量增大,对TG降低作用较TC明显。TP剂量在15~45tog·kg_。范围内降低TC作用变化不大,剂量在45~135mg·kg叫范围内降低TB作用的变化也不明显。结论:高血脂大鼠口暇TPl3Smg·gg~,降血脂作用比烟酸30mg·k^-1强.TP45mg·kg^-1与之相仿,TPl5mg·kg^-1比烟酸弱.TP对TG阵低作用较其他血脂成分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晚间顿服普伐他汀 10mg ,共 6周 ,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肌酸激酶 (CK)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 6周时TG、TC和LDL -C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 (P <0 0 1) ,降低度分别为 36 36 %、2 5 95 %和 2 8 6 8% ,而HDL -C显著升高 (P <0 0 1) ,升高率为 15 78% ,治疗前后ALT、AST和CK无明显变化。整个治疗阶段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普伐他汀对于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由于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已成为医学领域内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传统中医药可以起到抗ALI作用,但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对截至目前研究所得的ALI致病机制、传统中医药对ALI的治疗经验以及中西医的对比进行综述,为治疗ALI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思路,同时期望推进全新中药成分的提取研究,开发出疗效更好的方案,从而推动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凝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凝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连续腹腔注射给予葛根素(50mg·kg-1)或空白溶媒(0.9%NaCI)30d,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DP诱导的血小板5min最大聚集率(MAR)。结果与高脂饲料组比较,饲高脂饲料大鼠在连续腹腔注射给予葛根素(50mg·kg-1)30d后,大鼠血浆TG含量平均下降27%,Tc含量平均下降21%,LDL-C含量平均下降39%,HDL.C含量平均增加24%;MDA降低,SOD升高,血浆PT、APTT显著延长、MAR降低(尸〈0.05)。结论葛根素不但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而且可能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而有效改善动物血凝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GC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联合诱导制备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脉交泰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肝糖原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CK和LDL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脉交泰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FBG、HbA1c、GSP水平,明显改善TC、TG、LDL-C等指标(P<0.05);肝脏肝糖原含量及LDLR和GCK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脉交泰胶囊具有明显的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提高肝糖原的含量,增加肝脏GCK和LDLR蛋白表达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内血脂、雌二醇(E2)和脂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在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同时,分组给予蛇床子素10~40mg.kg-1,3wk后测定肝素化后血浆LPL和HL活性及血浆TC、TG和HDL-C水平。分组给予正常小鼠蛇床子素10~40mg.kg-1,1wk后用ELISA方法观测血清E2水平的变化。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给予蛇床子素10mg.kg-1,12wk后测定血清E2、TC和TG水平。结果给予蛇床子素10~20mg.kg-1后,能升高高脂血症小鼠肝素化后血浆LPL、HL活性和正常小鼠血清E2水平(P<0.05或P<0.01),也可使高脂血症小鼠血浆TC、TG和LDL-C降低(P<0.05或P<0.01),升高HDL-C(P<0.01)。蛇床子素剂量增至40mg.kg-1时,虽能升高正常小鼠血清E2水平(P<0.01),但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LPL、HL活性反而降低,对降低血浆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的幅度也不如低剂量的蛇床子素。去卵巢大鼠给予蛇床子素10mg.kg-1后,能增加血清E2水平(P<0.05),也能降低血清TG水平(P<0.05),TC的水平也有一定的降低。结论较低剂量的蛇床子素可通过增加血中E2水平,提高LPL和HL活性而降低血脂水平,较高剂量的蛇床子素虽可进一步增加血中E2水平,但LPL和HL活性反而降低,导致调脂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疏肝调脂方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肝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复合酒饮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大鼠灌胃给予疏肝调脂方(0.66,1.32,2.64 g·kg-1),每天1次,连续6周。观察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的一般体征;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含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定大鼠尾部微循环血流量。结果 疏肝调脂方3个剂量均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一般体征,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及AI,升高尾部微循环血流量(P<0.05或<0.01);1.32 g·kg-1能降低血清ALT活性(P<0.05);1.32,2.64g·kg-1能降低血清CR含量(P<0.05)。结论 疏肝调脂方可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及微循环血流量,提示其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肝肾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血脂、血管损伤相关因子及病理变化,分析山茱萸配伍组分保护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复合高脂饲料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组,设立模型组、格列美脲(GLMN)组(0.4 mg.kg-1)、山茱萸配伍组分低剂量(PC-L)组(60 mg.kg-1)、高剂量(PC-H)组(120mg.kg-1),灌胃给药12周,另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以蒸馏水灌胃。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C、TG、HDL-C、LDL-C、NO、T-NOS;放射免疫测定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及血浆中ET含量。取大鼠心脏并计算脏器系数,同时观察大鼠心脏和胸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PC-L、PC-H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TXB2含量减少,LDL-C/HDL-C、TXB2/6-keto-PGF1α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C-L组NO、T-NO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ET含量减少、NO/ET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C-H组NO、T-NOS含量增加、ET含量减少、NO/ET值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山茱萸配伍组分可调节血脂,恢复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动态平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减轻心脏及胸主动脉病变,具有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地研究江苏地产白首乌 C21甾体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别给予白首乌 C21甾体苷(20、40 mg·kg -1)、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 -1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比较体质量变化,计算肝脏系数;检测给药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行大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1周后,阳性对照组和白首乌 C21甾体苷给药组,能够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系数,降低血清 TC、TG 和LDL-C 的含量,其中白首乌 C21甾体苷高剂量组升高血清 HDL-C 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理学切片显示各用药组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结论白首乌 C21甾体苷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口服辅酶A和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223例三酰甘油(TG)2.3~6.5 mmol·L~(-1)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辅酶A组(n=114)和泛硫乙胺组(n=109),分别每日口服辅酶A 400 U和泛硫乙胺600 mg,治疗8周。分别于第0、4、8周采血,测定血常规、血脂参数、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和血糖。主要终点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TG的变化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率。并考察辅酶A和泛硫乙胺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辅酶A组和泛硫乙胺组TG分别下降26.0%和17.4%;治疗8周后,分别下降33.3%和16.5%,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8周后辅酶A组TC下降率高于泛硫乙胺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LDL-C和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泛硫乙胺和辅酶A均能降低TG,辅酶A作用优于泛硫乙胺,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诺贝特微丸缓释胶囊与辛伐他汀治疗中国人群中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 143例 ,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 72例 ,辛伐他汀组 71例 ,分别给予非诺贝特 2 5 0mg ,po ,qd及辛伐他汀 10mg ,po ,qd ,疗程均为 6wk。结果 :治疗6wk后 ,2组病人的TC ,TG ,LDL C及 (TC -HDL C) /HDL C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 ,HDL C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非诺贝特组TG水平降低较辛伐他汀组更显著 [(1.2± 0 .8)mmol·L- 1与 (0 .8± 0 .7)mmol·L- 1,P <0 .0 1],而辛伐他汀组降TC水平则明显高于非诺贝特组 ,分别为 (1.6± 1.0 )mmol·L- 1与(1.0± 1.0 )mmol·L- 1,P <0 .0 1;2组总体疗效接近 (92 %与 94 % ,P >0 .0 5 )。结论 :非诺贝特微丸缓释胶囊与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20.
烟酰水杨酸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烟酰水杨酸(N icotinylsalicylic ac id,NS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91只♂朝鲜种鹌鹑,随机分为6组,组1:普通饲料组(对照组)、组2:高脂饲料组(造模组)、组3:高脂饲料+NSA150 mg.kg-1.d-1、组4:高脂饲料+NSA 300 mg.kg-1.d-1、组5:高脂饲料+烟酸75 mg.kg-1.d-1+乙酰水杨酸75 mg.kg-1.d-1、组6:高脂饲料+烟酸150 mg.kg-1.d-1。动态监测(0、4和8 wk)其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二醛(MDA),8 wk末处死动物,观察主动脉及左、右头臂动脉病理变化和TC、TG含量;观察心脏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可使鹌鹑血脂发生紊乱,血浆TC、TG水平增加,LDL-C、MDA明显升高,HDL-C水平下降;主动脉及左、右头臂动脉壁TC、TG含量升高,并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NSA可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鹌鹑血浆TC、TG、LDL-C、MDA水平,升高HDL-C水平,动脉壁TC、TG含量降低,主动脉及左、右头臂动脉的AS斑块形成减轻。结论NSA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