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本组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35~76岁,平均56.3岁。均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2~3个月回院复查,经"T"管窦道行泛影葡胺造影。结果发现胆总管内充盈缺损。遂收入院行胆道镜探查术。患者取平卧位,肌注杜冷丁生效后,取出胆总管内"T"管。强力碘消毒管口周围皮肤。胆道镜插入窦道,进入胆总管。探查发现胆总管内壁粗糙,大量絮状物附于内壁。胆总管内可见脱落的Hem-o-lok和结石。用取石网篮取出。胆道镜确认无残余结石后,窦道内留置引流管。24h后拔除。患者如无不适可当天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02间接受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36例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疼痛、寒战高热及黄疸均于术后2~7 d内逐渐消失。术后发生胆漏3例(8.33%),均经术中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后愈合。术后4~6周经T管造影,33例顺利拔管。3例结石残留的患者于术后6~8周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成功取石。术后随访1~3 a,未发现胆管结石复发。结论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21例,顺利完成15例,转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42例,中转开腹2例;发生胆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自愈;术后残余结石4例,经窦道取石后取尽.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LCBDE是一种治疗胆道结石安全、有效、微创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胆道探查的广泛开展,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本文收集我院近20年来的典型病例,并对其发生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以便从中吸取教训。临床资料1975~1995年间,服道手术后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6例,年龄38~73岁;男性2例,女性4例。本组病例均存在胆总管结石,行服总管探查后置T管弓航,而术后常规T管造影,T管通畅,术后两周左右拔管。技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腹膜炎体征,经腹腔穿刺、B型超声探查等明确诊断后,即在24~48小时内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见腹腔内胆汁弥散,量约75O~180…  相似文献   

5.
延迟拔T型引流管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2月诊治 2例T管引流1月以上 ,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病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6 2岁 ,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准备术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术后 32天当地医院因不了解病史 ,拔T型引流管后 ,立即出现剧烈腹痛 ,呈持续性疼痛 ,渐发展至全腹 ,急诊来院行“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 ,发现T管窦道未形成。在全麻下行胆总管T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术中见T管窦道未形成 ,周围无大网膜 ,T管出腹壁处位近膜白线 ,与胆总管垂直 ,为方便术后胆道镜取石 ,二次手术时将大网膜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螺旋CT检查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形成,探讨影响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5例行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周行T管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胆道残留结石及狭窄,行螺旋CT检查T管窦道是否形成.选择患者性别、年龄、Alb、C反应蛋白、ALT、TBil、H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再次手术、糖尿病11个可能会影响窦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465例患者T管造影均通畅,且无残留结石;CT检查发现397例患者术后2周形成完整窦道,即行T管拔除.对于窦道形成不完整或未形成的患者,术后4周复查CT判断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所有患者均无胆汁漏发生,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因素(x2=50.750,7.671,19.022,15.3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0.493,0.262,0.363;95%CI:1.061 ~1.214,0.280~ 0.865,0.104~0.658,0.156 ~0.843,P<0.05).结论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2周可通过CT检查判断T管窦道形成情况而决定是否拔除T管.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为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成功率94.1%;其中6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未成功,改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2例较大结石(1.5 cm),开腹胆道取石钳及网篮均无法取出,采用钬激光碎石成功。4例中转开腹,均为腹腔致密粘连,胆总管无法显露。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0.2±18.6)min。术后2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2~6 d痊愈。术后住院10~14 d,平均(10.4±6.6)d。术后4~6周拔除T管,1例术后2周经T管造影检查证实残留结石1枚,6周后经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62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肝内外胆管狭窄、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熟练掌握软硬镜技术及术中细致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161例胆管结石。结果 16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6 d痊愈。术后住院7~12 d,平均9 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161随访1~17个月,平均6个月,B超或MRCP复查未发现肝外胆管狭窄,无黄疸、结石复发、胰腺炎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为胆道外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 ,术后继发性胆管良性狭窄是一严重的并发症 ,若不正确、及时处理可转化为反复的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肝衰竭直至死亡 [1]。我院自 1 994年 1月至2 0 0 0年 1 2月共行胆总管探查术 834例 ,术后胆管良性狭窄 4例 ,收治外院 1 4例 ,共 1 8例 ,现结合资料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5 .6岁( 4 6~ 68岁 )。胆囊、胆管结石 5例 ,Mirizzi综合症 5例 ,胆总管结石 8例 ,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术后 2~ 3周经 T管造影均无异常 ,拔除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拔除T管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均治愈,其中4例腹腔留置引流管后保守治疗成功,3例在腹腔镜下重置T管,3例在腹腔镜下结扎窦道。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留置T管在围手术期应做相应的处理防止胆瘘,T管拔除后胆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何剑峰  唐勇 《腹部外科》2006,19(2):112-113
目的探讨在不扩张胆总管探查术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05年3月将胆囊管瓣用于不扩张胆总管行探查术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痊愈。发生结石残留1例,术后50 d经T型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成功。术后3 d发生胆汁漏1例,经T型管行胆道冲洗引流治愈。结论在不扩张胆总管探查术中可运用邻近的胆囊管瓣行胆总管成型,使胆总管局限性增粗,置入相对大号T型管,可减少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2年12月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42例,其中行EST取石失败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 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2±26.4)min,术后残余结石3例(7%),2例行术后EST取石成功,1例行经T管肝素溶石.术后4~5周拔除T管,无胆漏发生. 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操作安全、可靠,与EST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瘘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发生的原因与防治,现就我院1998年9月-2003年4月诊治的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48~96岁,平均70.3岁.11例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1例为胆总管下端癌.3例T管周围瘘发生于术后4~5 d,临床上有胆汁性腹膜炎表现,同时T管胆汁引出量减少且引流管周围有胆汁渗出.T管造影:造影剂进入腹腔.5例于术后16~18 d拔除T管,拔管前试闭管2 d,病人无发热、黄疸、腹痛等不适,且T管造影无异常(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顺利,胆管内无残余结石).拔管后20 min~3 h,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迅速弥漫至全腹.另4例经试闭管及T管造影无异常,于术后4~5周拔管,拔管后2~3 d出现腹痛,疼痛局限于右上腹,伴发热、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肌紧张,肝区叩击痛.于窦道置尿管后引出大量胆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窦道形成及T管拔出时间的选择。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2、3、4、5周行窦道造影及B超,检查T管窦道壁连续性及厚度。结果术后2周造影结果显示,胆囊床及腹膜包裹处T管周围有明显组织回声,薄厚不均匀,最厚者约2.5 mm,接近皮缘处的T管周围有间断的组织覆盖,窦道全程形成62例(63.92%),未全程形成35例(36.08%),其中26例为同时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3周再行造影检查,显示T管周围有明显组织回声,薄厚不均匀,最厚处约为3 mm,仍有19例窦道形成不全(19.59%),全部为同时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4周有7例窦道形成不全(7.21%),术后5周造影结果显示均可探及明显窦道,厚度约4 mm左右。窦道全程形成且无残余结石者造影后1周拔除T管,未发现胆漏。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后,特别是同时有肝叶切除术者,T管窦道形成时间较迟,拔管时间应当延迟,以5周为宜;拔管前窦道造影有助于明确窦道的形成时间,防止拔管后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术中经T管胆道造影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 1987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共施行术中胆道造影 6 5 7例 ,其中经T管造影 4 39例 ,经胆囊管造影 2 18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 0例 ,女 4 37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89岁 ,平均 5 2 .6岁。术前B超提示胆总管结石 4 2 1例 ,胆总管扩张 15 3例 ,胆总管直径正常 83例。1.2 造影方式 经T管造影组 4 39例全部先切开胆总管 ,取石钳取石 ,用导尿管插入胆总管下端 ,注生理盐水冲洗 ,其中4 13例使用 6~ 7号探条。然后置T型管缝合胆总管 ,经T型管注入 2 0 %~ 30 %泛影葡胺 ,做胆道造影。经胆囊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 2014-01—2018-01间商城县人民医院对48例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双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均成功完成双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68~168 min,平均121.1 min;术中出血量15~88 mL,平均32.6 mL;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1~5 d,平均2.4 d;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0 d,平均4.3 d;术后住院时间6~14 d,平均9.5 d。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2例(4.2%),分别经通畅引流后第4天、第6天自行停止后拔管。出院后8~12周返院复查,期间未发生T管非计划拔脱。经T管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残留,造影剂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常规拔除T管。术后随访1~5 a,期间定期复查超声及MRCP,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胆总管狭窄。结论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安全、可行,但手术团队必须具备熟练的双镜手术操作技巧、经验和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一期吻合后立即经胆囊管插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10月92例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吻合术,吻合后行胆道造影,术中发现胆道损伤、结石残留及时处理。结果术中造影显示74例吻合满意,吻合口漏6例,胆总管下段穿孔5例,右肝管漏2例,结石残留5例。吻合口漏及右肝管漏镜下补漏成功;胆总管下段穿孔5例开腹修补漏口;5例结石残留开腹直视下取净结石。92例术后均无胆漏、腹腔感染。78例随访1~72个月,平均20.6月,无胆管狭窄,2例术后30个月结石复发,1例术后12个月结石复发,EST取石。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吻合术中可及时发现胆漏、结石残留,避免术后胆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LC后胆总管再发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影像检查包括B超、CT、MRI或MRCP,了解结石大小、量多少、分布情况及胆总管直径、走行.结果 43例成功手术.2例顺利手术后出现胆漏,经腹腔通畅引流3~5d后痊愈.3例因腹腔粘连、解剖不清改中转开腹.1例术后残石行胆道镜取石.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时间80 min,出血5~130 ml,平均约30 ml.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 d.术后6周常规T管造影拔管,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LC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远期总胆管拔除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近3年来发生远期总胆管拔除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现就如何防治该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42~62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合并阻塞性黄疸1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2例;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经T管逆行性胆系造影,T管长臂在腹腔内盘圈1例,显示正常胆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对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包括B超、CT、ERCP、MRCP等。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出现胆漏,经引流管通畅引流一周后停止。手术时间约110~21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约5~50 mL,平均23 mL。术后一周左右拔掉腹腔引流管,经过8~10天切口拆线、出院。鼻胆管术后8~10天予以拔除,4~8周后行T管造影无结石,予拔除T管,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上腹部有手术史的患者并不是微创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