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透中心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失功情况,并分析内瘘失功与年龄、血红蛋白、超滤量、透析龄和透析间期血压的关系.结果 252例患者中有38例,共发生53次内瘘失功,内瘘失功率为20.9%.内瘘失功组与非失功组患者在年龄、血红蛋白浓度、透析间期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瘘失功组单次超滤量高于非失功组,透析龄大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超滤量过大及透析龄长是导致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宁  彭侃夫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10-1512,151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7例病人资料,将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2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1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人各项临床资料及生活指标.结果:2组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透析次数、使用左卡尼汀、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钙磷乘积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使用左卡尼汀、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血磷5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均为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钙磷乘积过高以及血磷水平升高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左卡尼汀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连续和间断缝合效果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缝合术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总结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80例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间断及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缝合术对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影响,间断缝合术瘘管1年通畅率好于连续缝合术.而性别、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均无影响,缝合方式、血管本身条件、血管吻合技术是导致手术失败及瘘管闭塞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间断缝合术因为良好的吻合口径而优于连续缝合术,应作为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式。方法: 对34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针对其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 27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时间20~56个月,平均38个月。4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3例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 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透析过程、结束时以正确按压血管及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是治疗尿毒症常用手段.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行MHD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但AVF血栓形成是影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正常进行、AVF失功的主要原因[1- 2].AVF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 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4 月在医院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动静脉瘘患者 9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7 例和观察组 48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 2 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知识知晓度、患者舒适度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知识知晓度、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目的 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穿刺疼痛对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肾疾病 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1.3)、疼痛视觉模拟法、疼痛自我效能量表及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80例使用动静脉内 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穿刺疼痛强度中位数为5分,疼痛自我效能得分 为(31.42±14.59)分;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不高,KDQOL-SF1.3为(69.45±24.19)分,其中SF-36(49.82±19.17)分,ESRDtargeted( 55.46±18.37)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主要与性别(β=0.152,P<0.05,OR=1.638,95% CI 1.241~1.954)、工作状态(β=0.307,P<0.05,OR=2.069,95% CI 1.206~−3.148)、内瘘使用时间(β=−0.815,P<0.05, OR=0.223,95% CI 0.095~0.741)、穿刺疼痛强度(β=−0.017,P<0.05,OR=1.004,95% CI 0.886~1.431)及疼痛自我效能 (β=−0.409,P<0.05,OR=0.803,95% CI 0.710~0.984)有关。生活质量分值与穿刺疼痛强度等级分值间存在负相关(r分别 为−0.472,−0.465,−0.381,P<0.01),与疼痛自我效能值间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647,0.203,0.518,P<0.05),穿刺疼 痛强度与疼痛效能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穿刺疼痛是影响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生活质 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17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前、后的超声表现,术前利用超声选择适宜吻合的动、静脉,扫查有无变异及合并症,描记其走行,确定吻合部位,检测桡动脉和头静脉的通畅程度,测量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测量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血流情况与伴随合并症,并对部分并发血栓患者溶栓后进行监测。结果 176例终末期肾病行前臂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超声选择、测量并定位,评价血管情况,术后4~8周内复查,157例患者通路通畅,19例出现合并症(其中7例为2次或以上造瘘),其中12例行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瘘管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及分析内瘘合并症、相应血管血流情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国华 《华夏医学》2014,27(1):215-218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建立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能顺利进行透析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简要综述老年患者内瘘成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刘春  周泽梅  余慰  彭献代 《重庆医学》2007,36(15):1516-1517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应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优势.方法 采用缝合方式对4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分别为鼻烟窝部23例,前臂远端腕部23例,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在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通畅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保留了近端血管可以在腕部再建标准内瘘,是老年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通脉散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脉散湿敷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流量下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通脉散外敷法)15例与对照组(喜疗妥局部热敷法)15例。治疗10 d后通过对内瘘泵控检查方法和听诊、触诊血管杂音增强判断血管狭窄、血流量、硬结软化、增强血管杂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瘘管狭窄、血流量、硬结软化、增强血管杂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散湿敷法能改善瘘管狭管、增加血流量、软化硬结,对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泵控血流量不足效果优于喜疗妥局部涂擦法。  相似文献   

12.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1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术要点、穿刺方法、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9例内瘘主要在非优势侧前臂行端-端吻合、采用"扣状和绳梯式穿刺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血栓(26%),主要有吻合口血栓(19.7%)、穿刺部位附壁血栓(6.3%),其次是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10.3%)(包括吻合口、静脉解剖本身存在的狭窄、穿刺部位狭窄);第三位是血管瘤,发生率3.8%(主要发生在吻合口及穿刺部位)。319例中234例使用3年以上。结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失功的三个原因,依次是血栓、狭窄、血管瘤。手术治疗仍然是纠正血管通路并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陶  王翔  王孝君  李开龙  杨未晓  熊秀勤 《重庆医学》2008,37(16):1796-1797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较为困难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总结 32例临床认为建立前臂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脉、静脉,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与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 受检者桡动脉几乎能满足手术需要,有时管壁粗糙,可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选择管腔比较清晰、管壁较为光滑、有血流充盈的前臂浅静脉进行造瘘手术,以静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动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为符合做内瘘的标准,静脉需明确较大的分支走形,测定支数目,确定吻合部位.造瘘术后动脉平均内径(0.25±0.09)cm,静脉平均内径(0.31±0.1)cm,瘘口处内径(0.22±0.07)cm,静脉血流量为(255±67)mL/min.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周围组织血肿压迫、血管扭曲、静脉瘤、假性动静脉瘤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以及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分析内瘘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15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和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d,对于30例因动静脉内瘘处形成血栓、利用原来的头静脉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手术后2d-3d开始启用,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不易发生吻合口狭窄,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冲洗可以扩大管腔,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栗碱可缓解血管痉挛。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刘珂  王元中 《四川医学》2012,33(6):1057-1059
目的观察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患者资料。结果 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一次成功,内瘘成熟时间平均4周,血流量均达到200~250ml/min,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桡动脉端侧连续缝合建立内瘘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流量减低并发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进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吻合口有无扩张及狭窄,管腔内有无血栓、斑块,血管周围有无血肿等情况,再用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内血流方向、血流充盈及血流速度.结果:57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头静脉血栓18例(32%),头静脉管腔狭窄14例(25%),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16%),桡动脉硬化8例(14%),吻合口狭窄6例(10%),造瘘血管旁软组织内血肿2例(3%).结论:动静脉内瘘患者发生血流量减低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造瘘血管进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干预治疗,保证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6个月后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4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和透析6个月后的左心室结构变化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及相对室壁厚度和心脏收缩功能变化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及心指数),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透析前比较,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6个月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和相对室壁厚度均下降(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均增加(P<0.01).动静脉内瘘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及短轴缩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早期部分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可以好转.超声心动图是检测左心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超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西南医院肾科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 89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84例,女性911例,年龄18 ~79岁,平均57.2岁.根据其术前有无彩超检查定位分为物理检查组及超声检查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切口大小、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术前定位与最终手术部位匹配率、术后l周内瘘闭塞率、术后1个月内瘘成熟率及2个月后内瘘可穿刺率.结果 超声检查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为95.8%,术前定位与最终手术部位匹配率为99.7%,2个月后内瘘可穿刺率99.8%,均明显高于物理检查组(P<0.05);手术时间为(63±18) min、手术切口为(3.1±0.4)cm,术后1周内瘘闭塞率3.9%,均明显低于物理检查组(P<0.05);术后1个月内瘘成熟率因物理检查组未常规检查无法比较.结论 彩超可显著提高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率、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早期闭塞率,并且通过术后的早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内瘘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学》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