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将其中的随机抽取的42(50%)例患者分到实验组,主要是应用依达拉奉结合常规治疗方法 进行,而另外的42(50%)例患者则分为对照组,应用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 主要是利用肠溶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和脉络宁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半个月.结果 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治疗之后,经过数据分析,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率要高,并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轻微至可忽略.结论 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症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还可以结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有效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抛硬币方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和对照组(血塞通和阿司匹林),各为29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2.76%,较对照组患者的58.62%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5±7.2)分、(26.4±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7.1)分、(18.3±7.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观察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有效性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为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2次/d,共14d,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结果在治疗7d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就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其中ESS和ADL有显著升高(P〈0·01,P〈0·05),APACHEⅡ和CRP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ESS和APACHE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在治疗14d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才较治疗前出现显著差异,而同期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并总结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13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共计65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为观察组,共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室为患者选择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ESS评分均较入院第1天增加,治疗组治疗后第21天ES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ESS评分显著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第90天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治疗组,将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周期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卫生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临床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和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脑蛋白水解物及基本疾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4 d的临床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量表评定,实验组平均评分可达62.86分,对照组为48.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很显著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病症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59%,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药物用于急性脑部缺血病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具有临床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敏 《海峡药学》2010,22(3):114-1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0例,给予川芎嗪160mg+5%GS250mL或0.9%NS250mL静滴,每天1次;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5%GS或0.9%NS250mL静滴,每日2次,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其他对症处理。两组在治疗前和第十四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1.25±2.67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每日两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2±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6)分,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4%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和78.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侯文英 《北方药学》2011,8(4):18-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滴注血塞通,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bid,连续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马戈 《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71-17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见表2;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检测血压变化,肝肾功能、血糖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纳入对照组,另择取同期同症35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并未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表现出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86%,明显看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临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ESS与ADL评分,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dESS增分率和第90d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21d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GCS、ADL、NIHSS评分分别为(6.4±1.7)、(48.8±9.8)、(9.3±0.6)分,与对照组的(6.5±1.7)、(48.5±10.2)、(9.4±0.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13.1±1.9)分、ADL评分(70.3±1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3±2.0)、(59.7±11.0)分, NIHSS评分(4.8±0.6)分低于对照组的(6.9±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而且极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应当在临床试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