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同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同定及坚强内固定术(PLIF腰椎后路椎体问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各36例.每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采用VAS(疼捕视觉模拟)评分、JOA评分以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及相火并发症.[结果]Isobar TTL绀疗效总优良率91.7%,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8.3±1.0降低至1.5±1.9,JOA评分从术前4.3±2.8提高至25.2±5.6,32例患者表示如果催患相同疾病需要手术,会选择同种手术方式;PLIF组疗效总优良率83.3%,未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7.7±1.5降低争1.7±2.4,JOA评分从术前5.1±3.1提高争25.1±6.3,30例患者表示患相f司疾病需要手术时,仍会选择坚强内固定融合术.Isobar TTI组中1例(2.8%)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PLIF组中3例(8.3%)出现ASD.两组问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筹异无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平均住院费用(71 197±12 370)元,PLIF组平均住院费用(40 734 ±10 644)元,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1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PLIF组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结论]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固定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SOBAR TTL半坚强后路动态内固定系统(简称ISOBAR TTL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21~67岁,平均51.2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4.7年。病变节段为L4~S1。其中腰椎退变性Ⅰ度滑脱4例,腰椎不稳并椎间盘突出11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21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例。合并邻近节段椎间盘变性退变22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ISOBAR TTL系统固定;双节段固定者同时行椎间融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行下腰痛评价,测量半坚强动态固定节段活动度。结果术后1例切口延期愈合,余切口均Ⅰ期愈合,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3个月,平均27.8个月。术后ISOBAR TTL系统固定可靠,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形;无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动态固定节段活动度:0~1°3例,1~2°4例,2~3°14例,3~4°15例,>4°2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93±2.43)分,较术前(8.20±1.78)分显著降低(t=7.761,P=0.000);下腰痛JOA评分为(23.06±7.75)分,较术前(4.87±3.44)分显著增加(t=10.045,P=0.000)。采用Stauffer-Coventry标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结论 ISOBAR TTL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sobar TTL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Isobar TTL内固定系统治疗并有2年以上随访的20例患者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8岁(26~61岁)。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在X线片上分析动态固定节段及其上相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及腰椎前凸角,采用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Grading Scale,UCLA)系统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在MRI上采用改良Pfirrmmann分级系统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1.9个月(26~87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未出现因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而需要手术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间盘UCL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相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椎间盘UCLA评分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接受腰椎MRI检查,结果提示动态固定节段及上相邻节段的椎间盘改良Pfirrm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2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加重。3.2%(4/124)的螺钉出现松动,无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Isobar TTL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但不能避免动态固定节段出现退变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并探讨术后融合率。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行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8~69岁,平均46.4岁;单节段42例,双节段38例。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ratio,ISR),按照SUK等制定的标准评定动态固定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时间17~45个月,平均31.9个月,共有30例患者完成影像学复查。80例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9.15±1.55,38.65±9.60,术后2周分别为0.55±1.18,1.06±2.17,末次随访分别为0.24±0.70,0.16±0.48,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按照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65例,良14例,可1例。完成影像学复查的30例患者动态固定节段ROM值术前(6.87±2.18)°,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降低至(3.52±2.80)°,(3.14±2.60)°(P<0.05);邻近节段ROM值术前(4.36±1.28)°,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提高至(4.80±1.99)°,(6.54±4.83)°(P<0.05)。动态固定节段与邻近节段术前的ISR值分别为(36.73±6.36)%,(40.74±7.29)%,术后2周提高为(38.37±6.35)%,(41.59±7.77)%(P<0.05),末次随访降低为(36.58±9.53)%,(38.25±8.08)%,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完成影像学复查的患者,可能融合20例,不融合10例。结论: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虽然增加了邻近节段的活动度,但短期仍可有效防止邻近节段退变,动态固定节段有融合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非融合固定技术--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简称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1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Wallis固定术,通过随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随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59 d,手术时间3.00 h,出血量平均225.56 mL,术前JOA评分13.93分;随访时26.69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改善率83.7%.患者腰椎前凸保持良好,术前病变节段腰椎活动度平均5.22°,随访时平均2.4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术前病变节段后伸平均3.32°,术后随访时平均1.3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Wallis植入后病变节段上一位节段术前平均活动度为3.68°,术后随访时6.5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后伸平均1.95°,随访时平均后伸3.95°,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椎后路减压+Wallis非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安全,术后疗效肯定.术后病变节段活动度减少,特别是后伸活动限制更明显,前屈则无明显限制.术后上一位临近节段活动代偿增加,后伸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责任椎间隙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置入,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对责任椎间隙行绝对固定,相邻椎间隙利用该系统的微动弹簧部分行弹性固定。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定疼痛和功能情况,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弹性固定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评估相邻椎间退变情况。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7例影像学评估结果:弹性固定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未见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加重。结论 Isobar动态内固定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在保证椎间融合同时,预防和减少了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4-05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的35例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固定节段活动度、邻上位节段活动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0~240(138.86±36.70)min,术中出血量100~600(212.86±77.78)ml。35例术后获得随访6~35(21.94±7.74)个月。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仍保留了部分固定节段活动度,且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活动度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邻上位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但末次随访时略有代偿增加(P0.05)。结论采用Bioflex弹性固定系统治疗青、中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可靠,有效缓解了患者腰背痛,可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一定程度上能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行性疾病ISOBAR动态固定早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自2008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L4、5)28例,随机分为常规减压加ISOBAR动态固定组(治疗组14例)和传统椎间融合内固定组(对照组14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对照组术后L4、5及L2~S1节段的ROM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相邻节段L3、4、L5S1的(活动度)ROM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各节段和L2~S1的ROM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动态固定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融合技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期疗效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在2008年12月~2010年3月期间行Dynesys系统治疗的患者21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VAS,JOA与ODI评分,以及对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进行椎间角度测量,并计算椎间角度位移(ROM).[结果]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各疗效指标(VAS,JOA及ODI改善率)与所研究的影响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体位、不同节段的椎间角度在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上位及下位节段的术前ROM与末次随访ROM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访的结果显示Dynesys的疗效较佳,且疗效没有受到所研究因素的影响.Dynesys对于手术节段起到了应有的固定作用,节段的活动度受到了部分限制,但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另一方面,仅就椎间活动度变化的现状来看,Dynesys在保持了手术节段一定活动度的同时,又没有增加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单纯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与附加后路内固定的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72-1374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旁小切口Quadrant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行患侧关节突切除,减压后椎体间融合,常规固定系统固定。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神经功能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时间,患者VAS、ODI和术前相比获得较好的改善(P0.05),影像学数据显示骨性融合率为84.4%。[结论]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损伤小、手术费用低,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00多年来,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融合术也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融合节段活动度的丧失、相邻节段退变加剧等。近年来,非融合手术作为融合术的替代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而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作为动态固定系统的一种,既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也能保留腰椎单元的活动度,还在大多数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方面的优势。现如今,Dynesys技术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融合后腰部活动受限制、脊柱动力学改变和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复发.非融合技术也称为动态固定,开始受到关注.非融合固定可通过非融合方法有效改善腰椎节段间的应力传导,缓解疼痛并预防邻近关节退变的发生,其远期效果在于异常活动被控制后,椎间盘在动态固定保护下可自身修复或延缓退变.绝大多数临床结果显示,非融合疗效与传统融合术相当,但创伤较小,不会增加邻近节段继发退变等风险,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该文主要介绍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的设计理念、治疗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效果,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分析26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联合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法)、下腰痛日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49-1753
[目的]探讨PEEK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棒系统的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68.20±6.87)岁;病变节段为L3~S1。采用PEEK棒内固系统进行融合与非融合结合的杂合术式进行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改善情况,Stauffer-Coventry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测量手术固定节段近端临近椎间隙高度(DSH)、活动范围(ROM)。[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硬膜撕裂予以缝合,未发生不良后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8.55±4.66)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根据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优15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神经功能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DSH、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K棒内固定系统联合应用杂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前侧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本院采用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6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在OLIF微创管道下顺利完成所有手术,随访时间7~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均未见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或Cage移位。至末次随访,仅1例椎间隙尚未融合,其余所有节段均已融合;2例Cage下沉,未见置入物松动;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腰椎JOA、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前缘、后缘及椎间孔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手术效果佳、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喜君  范顺武 《中国骨伤》2013,26(6):526-529
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日益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作为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既能保持脊柱的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在延缓邻近节段退变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Dynesys技术可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最佳选择,主要适用于轻至中度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但它缺乏保持和恢复腰椎前凸的机制需要患者主动伸展实现前凸。如何延长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发生等问题有待解决,其远期疗效及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