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穿刺与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纳入自2020-01—2022-10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8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对照组纳入自2018-01—2019-12采用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穿刺针调整次数、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1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均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未发生感染。观察组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例(9.6%)骨水泥椎体外侧渗漏,对照组6例(9.5%)骨水泥椎体外侧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组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出院时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出院时、术后1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3诊治的6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采用PKP术治疗(PKP组),28例采用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网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骨网袋组手术时间较PKP组短,术中透视次数较PKP组少,骨水泥渗漏情况较PKP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均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可有效减少术中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19-0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采用PCVP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传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5~7)个月,无椎弓根刺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对照组少,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分布率,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可取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2例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观察组),178例填塞明胶海绵后未再行球囊扩张(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 d骨水泥渗漏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脑梗塞、肺栓塞、椎体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 d观察组出现7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0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并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以及改善功能等方面的疗效,在临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侧卧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侧卧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3/15,手术时间35~65(45.7±8.8)min,术中透视20~38(28.9±5.3)次,骨水泥注入量3.0~6.0(4.0±0.8)ml/椎。骨水泥渗漏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14/15。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侧卧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55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是否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分为渗漏组(36例)和无渗漏组(219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椎体Cobb角及椎间盘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两组术后1 d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P<0.05)。两组术后1 d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椎体Cobb角较术前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Cobb角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椎间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盘高度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渗漏组明显低于无渗漏组(P<0.001)。结论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不影响PKP术后的疗效,但会加快渗漏节段椎间盘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的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2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PVP组3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2.0%;PKP组5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4.7%;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缓解及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温度梯度灌注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低温间断灌注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周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60例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根据骨水泥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温度梯度灌注组30例和低温间断灌注组30例。温度梯度灌注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71.9±6.9)岁;低温间断灌注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7±7.2)岁。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面积比,骨水泥可推注时间(从开始推注到所有骨水泥至团块期晚期不可推注的时间),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温度梯度灌注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3±8.4)个月;低温间断灌注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6±8.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伤椎椎体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温间断灌注组的骨水泥可推注时间(12.1±1.0)min,显著长于温度梯度灌注组(5.3±1.1)min(P<0.05)。低温间断灌注组的骨水泥灌注量(3.9±0.79)mL,骨水泥分布面积比(0.46±0.10),均优于温度梯度灌注组(3.20±0.67)mL和(0.3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间断灌注组有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6.7%,显著低于温度梯度灌注组的骨水泥渗漏率26.7%(P<0.05)。结论低温间断灌注技术可以有效延长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有利于提高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注射量和分布面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的同时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5诊治的5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行PKP治疗(PKP组),30例行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网袋组)。结果与PKP组比较,网袋组骨水泥注入时透视次数更少,骨水泥注入量更大,而且骨水泥注入后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改善程度、骨水泥注入前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6~25)个月。网袋组无骨水泥椎体外渗漏,PKP组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网袋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PKP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同样具有微创和缓解疼痛的优点,同时在恢复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甚至预防骨水泥-骨界面再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